一种涤/棉/氨织物用皂洗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4100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涤/棉/氨织物用皂洗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涤/棉/氨织物用皂洗剂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水溶性瓜环聚合物20‑40%;酸性三元共聚物15‑35%;绿色表面活性剂5‑15%;去离子水余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涤/棉/氨织物用皂洗剂,对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浮色均有优良的去除和防反沾作用,且酸性较强,能充分有效的中和活性染色后残留的碱,省去还原清洗及酸中和水洗,将传统的9道清洗工序减少至4道,既缩短流程,提高效率,又降低水耗和废水排放;将皂洗温度由95℃降至75℃,降低能耗的同时,避免了对氨纶的损伤;处理后的织物,色光变化小,耐摩擦牢度和耐皂洗牢度达到或优于传统工艺,皂洗效果好,且不含磷、APEO等物质,环保安全,综合性能优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涤/棉/氨织物用皂洗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染助剂
,尤其涉及一种涤/棉/氨织物用皂洗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的需求也日益提升,含氨纶的面料因具备较高的弹性和优异的回弹性能,手感柔软,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流行,发展迅速。涤/棉/氨织物,既有涤纶的耐磨抗皱,又有棉的吸湿性和穿着舒适性,以及氨纶的高弹和柔软性,因而深受消费者青睐。涤/棉/氨织物含多种纤维,每种纤维结构性能不同,染整加工较为复杂,涤、氨组分需采用分散染料上染,棉组分则采用活性染料上染,不同组分上染过程中还会相互沾色,故色牢度较差。此外,氨纶的分子结构中同时含“软段”和“硬段”,“软段”结构疏松,分散染料易上染,但也易解吸,使得染色后织物色牢度进一步下降。因此,为提升染色牢度,传统的染整工艺,在分散染料染色后,再进行还原清洗去除分散染料浮色;活性染料染色后,进行水洗、酸中和、高温(≥90℃)皂洗、水洗一系列工序去除浮色。但是,还原清洗中采用的保险粉属于遇湿易燃物品,存在安全隐患,还会产生有害废水废气;烧碱和皂洗的高温条件,也会对氨纶造成损伤,降低其弹性。此外,整个工艺还包括一系列的酸洗、水洗等工序,工艺流程长,操作复杂,效率低,且水耗、能耗高,排污量大。因此,如何有效去除染色后织物上浮色,在获得良好染色效果和色牢度的同时,克服以上缺陷,是整个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关于分散染料浮色的去除,主要是利用保险粉的强还原作用,使分散染料消色而去除,或复配表面活性剂提升效果。如,专利《涤氨复合弹力织物还原清洗助剂及清洗方法》(公开号:CN101775339B)采用阴-非表面活性剂复配物,增强保险粉对涤氨弹力织物的清洗效果,提高色牢度。关于活性染料浮色的去除,则是采用皂洗剂,主要有四大类:表面活性剂复配物类,效果良好但皂洗温度高且不易清洗;碱性物质复配表面活性剂类,易造成染料断键水解,影响色光;复合漆酶类,破坏染料的发色基团,但对染料有选择性,且易造成色变;马-丙类酸性皂洗剂,分散性好且能中和部分碱,但酸性不足,需复配强酸性物质且去浮色效果不理想。如,专利《一种低温无泡皂洗剂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CN102093508B),采用马-丙类共聚物和保护胶体复配,对染料有较好的分散性,但所用共聚物分子量较大,且未复配表面活性剂,低温条件下,难以进入纤维内部,渗透清洗效果差,降低去浮色效果。综上,目前行业现有的清洗助剂,均是针对单一的染料类型有效果,缺少一种同时对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浮色都有良好去除效果的皂洗剂。因此,开发一种满足上述需求的涤/棉/氨织物用皂洗剂,在获得良好染色效果和色牢度的同时,克服传统染整工艺存在的问题,符合行业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涤/棉/氨织物用皂洗剂及其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涤/棉/氨织物用皂洗剂,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进一步地,所述水溶性瓜环聚合物的结构如式(Ⅰ)所示:其中,n=5-8,m=5-15;R1为CxH2x,R1在苯环的邻、间或对位,且x=0-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水溶性瓜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5500—30000。进一步地,所述酸性三元共聚物包括如式(Ⅱ)、式(Ⅲ)和式(Ⅳ)的共聚单元:其中,式(Ⅳ)中,R2为H或CH3;R3为CH2或C2H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酸性三元共聚物包括如下摩尔百分比的共聚单元:式(Ⅱ)表示的共聚单元15-35%;式(Ⅲ)表示的共聚单元8-20%;式(Ⅳ)表示的共聚单元45-77%;所述酸性三元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10000。进一步地,所述绿色表面活性剂为仲烷基磺酸钠、脂肪醇(C=10-14)聚氧乙烯醚(EO=3-10)、椰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烷基糖苷、α-烯基磺酸盐、聚醚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上述涤/棉/氨织物用皂洗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绿色表面活性剂和适量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40-60℃下搅拌15-30min,形成稳定、均匀的液体;2)在步骤1)形成的混合物中,加入水溶性瓜环聚合物,65-75℃继续搅拌20-40min,至混合物稳定均一;3)将步骤2)形成的混合物降至40-60℃,再加入酸性三元共聚物和余量水,继续搅拌15-30min,至混合物稳定、均匀后,冷却至室温,即得所述皂洗剂。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涤/棉/氨织物用皂洗剂,1)引入的水溶性瓜环聚合物,结构稳定,瓜环独特的“大环空腔”结构以及对分散染料亲和力高的苯基羧酸酯结构,使其能快速吸附织物上及溶液中的分散和活性染料,并将其包裹起来,高效去除浮色;2)采用的三元共聚物,引入含乙烯基和苯基的疏水性单体,既能加强对染料的吸附性,又能提高其分散稳定性,将去除的浮色稳定的分散在溶液中,避免反沾,提升防沾色能力;3)三元共聚物中,还引入了含硫基团,并增加羧基基团,增强了共聚物的酸性,能充分有效的中和碱,省去酸中和并减少水洗次数;4)采用的绿色表面活性剂,具有优异的渗透、去污、乳化能力,可协助增强水溶性瓜环聚合物和三元共聚物的作用效力,降低皂洗温度,提升皂洗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涤/棉/氨织物用皂洗剂,对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浮色均有优良的去除和防反沾作用,且酸性较强,能充分有效的中和活性染色后残留的碱,省去还原清洗及酸中和水洗,将传统的9道清洗工序减少至4道,既能缩短流程,提高效率,又降低水耗和废水排放;将皂洗温度由95℃降至75℃,降低能耗的同时,避免了对氨纶的损伤;处理后的织物皂洗效果好,色光变化小,耐摩擦牢度和耐皂洗牢度达到或优于传统工艺,且不含磷、APEO等物质,环保安全,综合性能优良。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涤/棉/氨染色及皂洗工艺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空白对比皂洗工艺的工艺流程图;图3为采用专利技术提供的皂洗剂的涤/棉/氨染色及皂洗工艺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涤/棉/氨织物用皂洗剂,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水溶性瓜环聚合物的结构如式(Ⅰ)所示:其中,n=5-8,m=5-15;R1为CxH2x,R1在苯环的邻、间或对位,且x=0-2;上述水溶性瓜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5500—30000,更优选为10000—16000。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水溶性瓜环聚合物由下式(A)表示的羟基瓜环类化合物和式(B)表示的苯基二羧酸类化合物,进行缩聚反应得到:具体缩聚反应步骤为: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加入式(A)表示的羟基瓜环类化合物和式(B)表示的苯基二羧酸类化合物,通入氮气保护,搅拌升温至60-80℃后,加入催化剂钛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涤/棉/氨织物用皂洗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涤/棉/氨织物用皂洗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涤/棉/氨织物用皂洗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瓜环聚合物的结构如式(Ⅰ)所示:



其中,n=5-8,m=5-15;R1为CxH2x,R1在苯环的邻、间或对位,且x=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涤/棉/氨织物用皂洗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瓜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5500—30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涤/棉/氨织物用皂洗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三元共聚物包括如式(Ⅱ)、式(Ⅲ)和式(Ⅳ)的共聚单元:






其中,式(Ⅳ)中,R2为H或CH3;R3为CH2或C2H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涤/棉/氨织物用皂洗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三元共聚物包括如下摩尔百分比的共聚单元:
式(Ⅱ)表示的共聚单元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天乔李正雄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宝霓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