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783位点发生突变的人类PFBC致病基因MYORG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0884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遗传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症的一种新的致病基因即MYORG基因,提供了如SEQ ID NO:8所示的致病突变基因的编码序列,并进一步提供了MYORG突变基因的编码蛋白质序列如SEQ ID NO:18所示,可以将这些序列及其突变位点做为PFBC诊断方法检测靶标和防治药物开发的靶点,此外也可以为PFBC发病机制研究以及临床诊治方法和药物开发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针对MYORG基因突变的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PCR扩增和Sanger测序开发了相应的检测试剂盒和检测方法,可以简便有效地对MYORG基因突变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第782-783位点发生突变的人类PFBC致病基因MYORG及其应用本案是专利申请201810552232.6(申请日为:2018年5月31日,专利技术名称为: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症致病基因MYORG及其应用)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类的变异基因,具体涉及一种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症新的致病基因MYORG的致病突变形式。本专利技术还涉及MYORG突变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突变基因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症(Primaryfamilialbraincalcification,PFBC)是一种以基底节或其他脑部位对称性钙化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遗传病。由于本病在1930年由Fahr学者等做了系统描述,故又称Fahr病。该病多于中年后发病,病程进展较缓慢,无明显性别差异。临床症状呈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精神障碍、认知障碍、癫痫发作、头晕、头痛等。轻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重者则会出现人格及行为改变,终致精神病或痴呆。在不同家系或者同一家系不同的患者之间临床表现可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颅脑CT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手段,可表现为苍白球、尾状核、齿状核、脑白质、丘脑、皮质等部位的对称性团块状钙化灶,随病程进展钙化灶可连接成大片状。研究发现该病的病理主要为钙盐颗粒(以羟基磷灰石为主要成分)在终末小动脉和静脉、毛细血管中的沉积。PFBC呈散发或家族性发病,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研究较多。PFBC危害巨大,然而其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无法根治。由于脑部病理性钙化沉积的部位及严重程度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但是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能够去除或者减少异常钙沉积。因此只有系统揭示PFBC致病基因,才能一方面指导产前诊断开展优生优育;另一方面实现PFBC患者的早期诊断,进而及早有效控制PFBC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延缓病程。因此致病基因的发现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阶段对PFBC的致病基因和发病机制的解析十分有限。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对PFBC进行了大量遗传学研究,直至2012年,中国武汉科技大学刘静宇教授克隆PFBC第一个致病基因SLC20A2。此后,主要包括PDGFRB、PDGFB和XPR1等在内的致病基因陆续被发现和得到验证。SLC20A2基因编码钠-磷共转运体(PiT2)蛋白,参与细胞外磷的摄取。XPR1基因编码的蛋白参与细胞内磷的排出。PDGFRB基因编码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属于III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PDGFB基因则编码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这两者的结合可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参与人脑周细胞的发育,维持血脑屏障的完整性。本专利技术首次发现MYORG基因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PFBC的致病基因,并且MYORG在鼠脑中特异性的表达在S100+的星型胶质细胞中。MYORG,又名KIAA1161或NET37,位于染色体9p13.3,编码一种含714个氨基酸的蛋白,属于糖基水解酶31家族的一员。星型胶质细胞的尾足连同血管周细胞,形成神经血管单元,而这恰好是颅脑病理钙沉积的部位;MYORG基因突变一方面可能导致星型胶质细胞功能障碍,影响与血管周细胞的联系,进而影响神经血单元的功能,导致钙化沉积;另一方面,可能通过影响糖苷酶的活性,导致脑内蛋白质糖基化代谢的异常,导致钙化发生。MYORG与以往发现的4个致病基因不一样的是,作为PFBC新揭示的一个隐性致病基因,提示了一种全新的基因和细胞类型参与PFBC的发病过程。这将对MYORG基因的功能解析及应用提供基础和依据,特别是对PFBC发病机制探究以及诊治和筛查提供新的分子靶标及理论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PFBC新的致病基因MYORG,并提供其相关的突变基因形式;在此基础上,提供MYORG突变基因对应的编码蛋白质、MYORG突变基因检测试剂盒和检测方法,以及包含MYORG突变基因的载体、宿主细胞以及试剂盒,并进一步提供所述突变基因、蛋白、检测试剂盒、检测方法、载体和细胞的应用,尤其是在PFBC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PFBC相关的致病基因。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人类MYORG基因的9种突变形式,其编码序列如SEDIDNO:2-10所示,正常人的MYORG野生型基因编码序列如SEDIDNO:1所示。拥有SEQIDNO:2-10序列所示任一编码序列的MYORG突变基因的二倍体纯合形式以及SEQIDNO:2-10序列所示任两个编码序列的MYORG突变基因组成的二倍体杂合形式这两种类型中的任一种的出现均会导致人类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症的发生。参照SEDIDNO:1序列所示的MYORG野生型基因编码序列,SEDIDNO:2所示编码序列的MYORG突变基因其突变发生在野生型基因的第225位点,具体为野生型基因的G碱基突变为A碱基即发生c.225G>A突变;SEDIDNO:3所示编码序列的MYORG突变基因其突变发生在野生型基因的第1328位点,具体为野生型基因的G碱基突变为A碱基即发生c.1328G>A突变;SEDIDNO:4所示编码序列的MYORG突变基因其突变发生在野生型基因的第103位点,具体为野生型基因的A碱基突变为G碱基即发生c.103A>G突变;SEDIDNO:5所示编码序列的MYORG突变基因其突变发生在野生型基因的第1321位点,具体为野生型基因的C碱基突变为G碱基即发生c.1321C>G突变;SEDIDNO:6所示编码序列的MYORG突变基因其突变发生在野生型基因的第695位点,具体为野生型基因的C碱基突变为T碱基即发生c.695C>T突变;SEDIDNO:7所示编码序列的MYORG突变基因其突变发生在野生型基因的第607位点,具体为野生型基因的C碱基突变为T碱基即发生c.607C>T突变;SEDIDNO:8所示编码序列的MYORG突变基因其突变发生在野生型基因的第782和783位点,具体为野生型基因的GC碱基突变为TT碱基即发生c.782_783GC>TT突变;SEDIDNO:9所示编码序列的MYORG突变基因其突变发生在野生型基因的第348和349位点之间,具体为野生型基因该位置插入CTGGCCTTCCGC这12个碱基即发生c.348_349insCTGGCCTTCCGC突变;SEDIDNO:10所示编码序列的MYORG突变基因其突变发生在野生型基因的第1092-1097位点区域,具体为野生型基因此处的6个碱基CTTCGA缺失即发生c.1092_1097delCTTCGA突变。鉴于MYORG致病基因突变的揭示,可遵循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操作对包含所述c.225G>A、c.1328G>A、c.103A>G、c.1321C>G、c.695C>T、c.607C>T、c.782_783GC>TT、c.348_349insCTGGCCTTCCGC和c.1092_1097delCTTCGA突变的MYORG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或合成,并将突变基因片段导入到载体中获得包含突变基因片段的重组载体,进一步的可以将重组载体导入到细胞中获得包含重组载体的细胞,所述载体和细胞可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MYORG突变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MYORG突变基因的编码序列为如SEQ ID NO:8所示,而MYORG野生型基因的编码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则SEQ ID NO:8所示MYORG突变基因编码序列所含的基因突变为c.782_783GC>TT;SEQ ID NO:8序列所示的MYORG突变基因的二倍体纯合形式的出现会导致人类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症的发生;SEQ ID NO:2-7序列所示的任一个MYORG突变基因和SEQ ID NO:8序列所示的MYORG突变基因组成的二倍体杂合形式的出现均会导致人类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症的发生;SEQ ID NO:9-10序列所示的任一个MYORG突变基因和SEQ ID NO:8序列所示的MYORG突变基因组成的二倍体杂合形式的出现均会导致人类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症的发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YORG突变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MYORG突变基因的编码序列为如SEQIDNO:8所示,而MYORG野生型基因的编码序列如SEQIDNO:1所示,则SEQIDNO:8所示MYORG突变基因编码序列所含的基因突变为c.782_783GC>TT;SEQIDNO:8序列所示的MYORG突变基因的二倍体纯合形式的出现会导致人类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症的发生;SEQIDNO:2-7序列所示的任一个MYORG突变基因和SEQIDNO:8序列所示的MYORG突变基因组成的二倍体杂合形式的出现均会导致人类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症的发生;SEQIDNO:9-10序列所示的任一个MYORG突变基因和SEQIDNO:8序列所示的MYORG突变基因组成的二倍体杂合形式的出现均会导致人类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症的发生。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MYORG突变基因的编码蛋白,其特征在于:对应于SEQIDNO:8所示的MYORG突变基因的编码序列,其编码蛋白序列如SEQIDNO:18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淼王柠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