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0539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9
本公开是关于净水设备。该净水设备包括:底座组件包括:底座、连接自来水的底座进水口、上水器和底盖;底座盖设在底盖上,上水器位于底座和底盖形成的腔体内,上水器的出水口位于底座上表面的外侧,底座进水口位于底座侧壁的外侧;上水器的进水口与底座进水口的出水端连通,上水器的出水口与水壶进水口连通;滤水壶组件包括:水壶壶体、壶盖和滤芯组件;水壶壶体底部开设水壶进水口,滤芯组件位于水壶进水口上方,滤芯组件的出水口与水壶壶体内部导通,壶盖盖设在水壶壶体上方。其中,由于是直接将自来水引入本公开中的净水设备,自来水的压力远远大于相关技术中的自来水本身的重力,从而加快了滤芯组件的过滤速度,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净水设备
本公开涉及净水设备
,尤其涉及净水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净水壶现已广泛应用于家庭以及公司等场所。为了实现净水壶对自来水的过滤以及对过滤后的水,即净水的存储,如图1所示,一般的净水壶是由壶体、安装于壶体内的内胆以及固定于内胆中的滤芯构成,其中壶体与内胆之间围合成用于容纳净水的净水腔,而内胆与滤芯之间围合成用于容纳原水的原水腔。如此,用户在使用时只需将原水沿壶体的壶口倒入内胆中,而进入内胆的原水受自身重力影响会经过滤芯过滤,之后形成净水存储于净水腔内。用户在需要饮用净水时,只需倾倒壶体,以使净水从壶嘴流出即可。但现有净水壶通过自来水重力穿过滤芯过滤,水压较小从而使得过滤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净水设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净水设备,包括:底座组件和滤水壶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连接自来水的底座进水口、上水器和底盖;所述底座盖设在所述底盖上,所述上水器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底盖形成的腔体内,所述上水器的出水口位于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外侧,所述底座进水口位于所述底座侧壁的外侧;所述上水器的进水口与所述底座进水口的出水端连通,所述上水器的出水口与水壶进水口连通;所述滤水壶组件包括:水壶壶体、壶盖和滤芯组件;所述水壶壶体底部开设水壶进水口,所述滤芯组件位于所述水壶进水口上方,所述滤芯组件的出水口与所述水壶壶体内部导通,所述壶盖盖设在所述水壶壶体上方。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中的净水设备,包括:底座组件和滤水壶组件;底座组件包括:底座、连接自来水的底座进水口、上水器和底盖;底座盖设在底盖上,上水器位于底座和底盖形成的腔体内,上水器的出水口位于底座上表面的外侧,底座进水口位于底座侧壁的外侧;上水器的进水口与底座进水口的出水端连通,上水器的出水口与水壶进水口连通;滤水壶组件包括:水壶壶体、壶盖和滤芯组件;水壶壶体底部开设水壶进水口,滤芯组件位于水壶进水口上方,滤芯组件的出水口与水壶壶体内部导通,壶盖盖设在水壶壶体上方。其中,由于是直接将自来水引入本公开中的净水设备,自来水的压力远远大于相关技术中的自来水本身的重力,从而加快了滤芯组件的过滤速度,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芯组件包括:横截面呈门字形的滤芯安装支架,滤芯位于所述滤芯安装支架内部,所述滤芯安装支架的横梁设置滤芯出水口,所述滤芯出水口的上方设置水路通道,且所述水路通道的出水端与所述水壶壶体内导通,所述滤芯安装支架中未设置所述出水口的一侧的上方设置浮球开关组件;所述浮球开关组件可根据水壶壶体内的水位移动,以关闭或打开所述水路通道的出水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球开关组件包括: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沿着与所述第一横梁垂直的方向向下翻折延伸形成第一竖梁,所述第一横梁的另一端沿着与所述第一竖梁相同的方向设置第一限位筋;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位于所述第一横梁下方,所述第二横梁中靠近所述第一竖梁的一端沿着与所述第二横梁垂直的方向向上翻折延伸形成第二竖梁,以使所述第一竖梁和所述第二竖梁之间形成所述水路通道,且所述二竖梁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竖梁的高度,所述第二横梁中靠近所述第一横梁且远离所述第二竖梁的一侧设置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二限位筋和所述第一限位筋之间有缺口;所述第一限位筋背离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竖梁靠近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之间设置浮球开关卡槽,浮球开关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筋和所述第二竖梁之间;所述第二横梁位于所述滤芯安装支架上方,且所述水路通道的进水端与所述滤芯出水口导通;所述浮球开关根据水壶壶体内的水位沿与所述第二竖梁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且在所述水壶壶体内的水位达到所述预设位置时,所述浮球开关可以伸入所述浮球开关卡槽内,以阻止所述水路通道的出水端的水通过所述浮球开关卡槽和所述缺口流入所述水壶壶体内,在所述水壶壶体内的水位未达到所述预设位置时,所述浮球开关远离所述浮球开关卡槽,以使所述水路通道的出水端的水通过所述浮球开关卡槽和所述缺口流入所述水壶壶体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竖梁靠近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一限位筋的方向翻折,形成第二翻折部;所述第一限位筋和所述第二翻折部形成所述浮球开关卡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球开关呈凸台状,所述凸起部位的外径与所述浮球开关卡槽的内径相匹配。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球开关卡槽靠近所述浮球开关的一端的端部内侧设置倒角。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球开关中靠近所述浮球开关卡槽的一端的外侧设置第一密封圈。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水器内设置下单向阀,所述水壶进水口内设置上单向阀,在所述滤水壶组件放置在所述底座组件上方时,所述下单向阀和所述上单向阀导通,在所述滤水壶组件和所述底座组件分开时,所述下单向阀关闭,所述上单向阀关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壶进水口的外侧设置第二密封圈。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水器的外侧设置第三密封圈。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相关技术中的净水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净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净水设备的爆炸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底座组件的爆炸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滤水壶组件的爆炸图。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净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净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净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图2-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净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8所示:净水设备包括:底座组件1和滤水壶组件2;底座组件1包括:底座11、连接自来水的底座进水口12、上水器13和底盖14。其中,连接自来水的底座进水口12连接自来水进水口,底座11的上表面为滤水壶支撑面,用于承托滤水壶。底座11盖设在底盖14上,上水器13位于底座11和底盖14形成的腔体内,上水器13的出水口131位于底座11上表面的外侧,底座进水口12位于底座11侧壁的外侧;上水器13的进水口与底座进水口12的出水端连通,上水器13的出水口131与水壶进水口211连通。滤水壶组件2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组件和滤水壶组件;/n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连接自来水的底座进水口、上水器和底盖;/n所述底座盖设在所述底盖上,所述上水器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底盖形成的腔体内,所述上水器的出水口位于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外侧,所述底座进水口位于所述底座侧壁的外侧;所述上水器的进水口与所述底座进水口的出水端连通,所述上水器的出水口与水壶进水口连通;/n所述滤水壶组件包括:水壶壶体、壶盖和滤芯组件;/n所述水壶壶体底部开设水壶进水口,所述滤芯组件位于所述水壶进水口上方,所述滤芯组件的出水口与所述水壶壶体内部导通,所述壶盖盖设在所述水壶壶体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组件和滤水壶组件;
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连接自来水的底座进水口、上水器和底盖;
所述底座盖设在所述底盖上,所述上水器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底盖形成的腔体内,所述上水器的出水口位于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外侧,所述底座进水口位于所述底座侧壁的外侧;所述上水器的进水口与所述底座进水口的出水端连通,所述上水器的出水口与水壶进水口连通;
所述滤水壶组件包括:水壶壶体、壶盖和滤芯组件;
所述水壶壶体底部开设水壶进水口,所述滤芯组件位于所述水壶进水口上方,所述滤芯组件的出水口与所述水壶壶体内部导通,所述壶盖盖设在所述水壶壶体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芯组件包括:横截面呈门字形的滤芯安装支架,滤芯位于所述滤芯安装支架内部,所述滤芯安装支架的横梁设置滤芯出水口,所述滤芯出水口的上方设置水路通道,且所述水路通道的出水端与所述水壶壶体内导通,所述滤芯安装支架中未设置所述出水口的一侧的上方设置浮球开关组件;所述浮球开关组件可根据水壶壶体内的水位移动,以关闭或打开所述水路通道的出水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开关组件包括:
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沿着与所述第一横梁垂直的方向向下翻折延伸形成第一竖梁,所述第一横梁的另一端沿着与所述第一竖梁相同的方向设置第一限位筋;
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位于所述第一横梁下方,所述第二横梁中靠近所述第一竖梁的一端沿着与所述第二横梁垂直的方向向上翻折延伸形成第二竖梁,以使所述第一竖梁和所述第二竖梁之间形成所述水路通道,且所述二竖梁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竖梁的高度,所述第二横梁中靠近所述第一横梁且远离所述第二竖梁的一侧设置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二限位筋和所述第一限位筋之间有缺口;
所述第一限位筋背离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竖梁靠近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龚圆杰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纯米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