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饰单元、车辆以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40302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6
本公开涉及内饰单元、车辆以及控制方法。本公开提供一种能自由地更换车辆的内饰的技术。本公开的内饰单元具备:框架部,能相对于车辆拆装;以及内饰部件,装接于所述框架部,所述框架部能折叠或能伸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饰单元、车辆以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搭载于车辆的内饰单元。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具有与露营车(campingcar)的构造对应的形状的露营车的地板。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通过磁铁使汽车用仪表板能拆装的构成。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5684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1931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自由地更换车辆的内饰的技术。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内饰单元具备:框架部,能相对于车辆拆装;以及内饰部件,装接于所述框架部,所述框架部能折叠或能伸缩。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控制方法使处理器执行:检测内饰单元是否已装接于所述车辆,其中,所述内饰单元具备能相对于车辆拆装的框架部和装接于所述框架部的内饰部件,所述框架部能折叠或能伸缩;以及在检测到所述内饰单元已装接于所述车辆的情况下,通过向所述内饰部件的内空部填充空气来使该内饰部件从收纳形态向使用形态变形。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公开,能提供一种能自由地更换车辆的内饰的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车辆的侧视图。图2是从车辆卸下了内饰单元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3是在车辆装配了内饰单元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4A是框架部的立体图。图4B是内饰单元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座位的从使用形态向收纳形态的变化的图。图6是表示具备高度的调整机构的座位的例子的图。图7是表示能折叠的内饰单元的例子的图。图8是表示能伸缩的内饰单元的例子的图。图9是表示内饰单元的连接口的图。图10是表示经由连接口进行连接的内饰部件与车辆侧的装置的连接关系的图。图11是ECU的硬件构成图。图12是表示内饰单元装接时的ECU的控制的图。图13是表示内饰单元脱离时的ECU的控制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0:车辆;11:地板;12:侧面板;13:车顶面板;14:后部车门;15:车门;16:车门;17:轮胎;18:轮胎;20:内饰单元;21:内饰部件;22:框架部。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内饰单元能相对于车辆拆装,通过更换内饰单元,能容易地变更内饰。内饰单元具备能相对于车辆拆装的框架部和装接于该框架部的内饰部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设置于车辆内的物体统称为内饰,将内饰的构成要素中的框架部以外的构成要素称为内饰部件。作为内饰部件,例如,可列举出座位、扬声器、显示器、气囊、照明设备、窗帘、烹饪台、换气扇、床、水道设备、厕所、淋浴器、内饰面板、绝热件、隔音件以及电线等。框架部能相对于车辆拆装,因此用户能根据需要将内饰单元从车辆卸下,并更换为具备所希望的内饰部件的内饰单元。即,本实施方式的内饰单元不需要特殊的技能就能变更内饰。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的侧视图,图2是从车辆10卸下了内饰单元20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3是在车辆10装配了内饰单元20的状态的纵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适当标记的箭头FR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向,箭头UP表示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向,箭头W表示车宽方向。车辆10具备形成车辆10的底部的地板11、形成车辆10的侧壁的侧面板12以及形成车辆10的顶棚部的车顶面板13。此外,在侧面板12以能开闭的方式设有车门15、16,在车辆10的下部设有轮胎17、18,在车辆10的后部设有后部车门14。在本实施方式中,地板11、侧面板12以及车顶面板13是车辆10的车身。如图2所示,在车辆10内的前侧部分设有前部座位11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前部座位111中的右侧是驾驶席,左侧是副驾驶席。在前部座位111的前方设有仪表盘112,在从仪表盘112起到车辆10前端为止的前方空间113设置有发动机、电池、空调、压缩机以及ECU(Electronic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等。前部座位111的后方成为供内饰单元20拆装的空间114,在图2中示出了内饰单元20被卸下后的状态。因此,在空间114未设有座位、照明设备等设备。空间114通过地板11、左右的侧面板12、车顶面板13以及后部车门14与外部划分开。并且,如图3所示,内饰单元20从后部车门14被放入空间114并进行装配。由此,能利用设于内饰单元20的设备。例如,在图3的内饰单元20,作为内饰部件21,设有座位211、显示器212、照明设备213、空调空气的吹风口214、扬声器215。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将内饰单元20载置于车辆10内,则内饰单元20的前端抵接于前部地板的后表面,内饰单元20的后端被后部车门14等推压而被保持。需要说明的是,不限于此,内饰单元20也可以具备装接/脱离机构,该装接/脱离机构通过与车辆10侧的地板11或侧面板12侧的机构卡合或嵌合而被装接,通过解除该卡合或嵌合而脱离。图4A、图4B是内饰单元20的立体图。内饰单元20的框架部22在左右下端具备在前后方向较长的第一框架221来作为基座,在左右的第一框架221之间具备多个第二框架222。此外,框架部22具备立起设置于第一框架221的上表面的第三框架223、在前后方向连接第三框架223的上端的第四框架224以及在横向连接左右的第四框架224之间的第五框架225。在第一框架221和第二框架222的上表面铺设有底板材料226,在第四框架224和第五框架225的下表面设有顶板227。在底板材料226的下侧设有供压缩空气通过的配管23,配管23与座位211连接。座位211具有能填充空气至内部的内空部,通过向该内空部填充空气从而座位211成为使用形态,通过从内空部放出空气从而座位211成为收纳形态。图5是表示座位211的从使用形态向收纳形态的变化的图。座位211具备底座部211A、靠背211B以及头枕211C这样的部位,各部位由气密性的原材料形成为袋状。座位211的各部位与压缩空气的配管23连接,座位211被向各个内空部2A~2C填充空气而膨胀,由此如图5所示地形成座位211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各部位具备压力传感器、电磁阀以及操作部,各部位可以被配置为能调整为通过用户对操作部的操作所指定的压力。由此,用户能将座位211调整成喜欢的硬度。并且,对于座位211而言,通过经由配管23排出内空部2A~2C内的空气,能使座位211收缩而成为收纳形态。此外,座位211可以被配置为能进行高度调整。图6是表示具备高度的调整机构的座位211的例子的图。图6的座位211在底座部211A内具备多个内空部2A,各内空部2A在高度方向被层叠。图6的底座部211A能按每个内空部2A选择空气的填充或排出,能通过进行填充的内空部2A的数量来调整底座部211A的座面的高度。即,如果进行空气填充的内空部2A的数量多,则座面变高,如果进行空气填充的内空部2A的数量少,则座面变低。此外,在顶板227的下侧设有供空调空气通过的配管24、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饰单元,具备:/n框架部,能相对于车辆拆装;以及/n内饰部件,装接于所述框架部,/n所述框架部能折叠或能伸缩。/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07 JP 2019-2020691.一种内饰单元,具备:
框架部,能相对于车辆拆装;以及
内饰部件,装接于所述框架部,
所述框架部能折叠或能伸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单元,其中,
所述内饰部件具有能填充空气的内空部,并且,通过向所述内空部填充空气从而所述内饰部件成为使用形态,通过从所述内空部放出空气从而所述内饰部件成为收纳形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饰单元,其中,
在已将所述内饰单元装配于所述车辆的情况下,所述内饰部件通过接受从搭载于所述车辆的压缩机向所述内空部的空气供给而从所述收纳形态向所述使用形态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饰单元,其中,
所述框架部具备多个铰链,通过该铰链来使所述框架部的至少一部分折叠。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饰单元,其中,
所述框架部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伸缩构造进行伸缩。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饰单元,其中,
所述内饰部件是座位、扬声器、显示器、气囊、照明设备、窗帘、烹饪台、换气扇、床、水道设备、厕所、淋浴器、内饰面板、绝热件、隔音件、电力线或信号线。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饰单元,其中,
所述内饰单元具备从所述车辆接受压缩空气或空调空气的供给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相对于能装接于同一车辆的不同种类的内饰单元设在共同的位置。


8.一种车辆,具备:
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薮下弘树近藤圭一高桥香织金鑫水岛大介安藤悟村上武山之内勇智宫原谦太泽平想向里菜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