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瓶坯模具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4007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瓶坯模具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用于制作模具的钢材;2、模具设计,对模具各结构零件做3D建模,并制作模具总装图;3、制作各零件的工程图并制定模具公差标准;4、注塑模具制造,CAM刀路程序设计并导入CNC制造工艺、EDM制造工艺、WEDM制造工艺及磨削工艺;5、将切割完毕的钢材通过叉车放置在自动打磨机上进行打磨抛光,去除表面毛刺;6、模具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实施性强,使用效果好,可以在注塑模具制造领域广泛推广应用;通过自动打磨机的设置,使得瓶坯模具表面更加光滑,最终生产产品质量优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瓶坯模具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具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瓶坯模具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模具行业的生产规模如今已占世界总量的近10%,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日、美。而且技术含量低的模具已供过于求,市场利润空间狭小,技术含量较高的中、高档模具还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精密、复杂的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轿车覆盖件等高档模具仍有很大一部分依靠进口。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中、高档模具,大部分模具厂采取购买高精度的CNC、EDM、WEDM等加工机床,以期望获得高的制作精度,但是缺乏一种全面的控制技术,而不能得到一种期望的结果。常规的加工制造工艺在模具制作完成后装配时由于各零件间的尺寸精度差异,不但工作量大,而且产品尺寸也达不到要求,导致频繁修模,浪费成本,影响交期。同时在模具制造的过程中需要对模具进行一定程度的打磨,减少内部的毛刺等,从而使模具表面光滑,才能使模具生产出来的产品效果更加好,但现今对于瓶坯模这样向内凹陷略深的模具采用一个一个打磨的方式,工作时间长,且对于底部的打磨效果不佳,容易导致后续的瓶胚表面不光滑的可能发生,影响了瓶胚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的瓶坯模具制造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瓶坯模具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用于制作模具的钢材;2、模具设计,对模具各结构零件做3D建模,并制作模具总装图;3、制作各零件的工程图并制定模具公差标准;4、注塑模具制造,CAM刀路程序设计并导入CNC制造工艺、EDM制造工艺以及WEDM制造工艺;5、将切割完毕的钢材通过叉车放置在自动打磨机上进行打磨抛光,去除表面毛刺;6、模具检测;其中5中的自动打磨机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支柱、设于支柱上方的顶板、开设于底座上的第一凹槽、设于第一凹槽内的夹持块、用于推动夹持块来回移动的第一气缸、设于底座上的第一电机、设于第一电机上的第一螺纹杆、套设于第一螺纹杆上的升降框、可在升降框内来回移动的第一移动块、设于第一移动块下方的多个打磨装置、用于调节打磨装置之间距离的调距结构、用于控制第一移动块来回移动的传动结构;将切割完毕的钢材通过叉车放置在夹持块上进行夹持,随后通过第一电机的转动,从而带动升降框进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从而控制打磨装置的高度,对模具的表面进行打磨,通过第一气缸推动夹持块在第一凹槽内来回移动的方式提供了单方向上的来回移动,配合打磨装置可对模具表面进行打磨,通过第一移动块带动打磨装置的方式提供了与上述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来回移动,从而对模具表面进行全方位的打磨,通过调距结构的设置,调节打磨装置之间的距离,从而可对多种规格的瓶坯模具进行打磨;通过夹持块控制模具一个方向上的移动,而第一移动块控制另一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单向上来回移动的方式,将大大提高了移动的稳定性,延长设备的寿命,通过多个打磨装置同时工作的方式对于瓶坯模具能一次进行多个型芯孔的内壁打磨,大大加快了打磨的效率,同时通过调距结构的设置,从而能够对于多种类型的不同规格不同距离的瓶坯孔进行调整适配,适配能力腔,加工范围大,能够对应多种瓶坯模具的打磨加工,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力,同时通过该结构的设置有效减少了人工成本,使模具型芯内部更加平滑,保证了后续的加工效果,保证了生产质量。所述打磨装置包括开设于第一移动块内的第一腔体、穿设于第一腔体底部的多功能打磨棒、套设于多功能打磨棒上的第一齿轮、套设于第一齿轮上的传动带、设于多功能打磨棒上方的延长杆、开设于第一移动块上方的第二腔体、设于其中之一延长杆上方的第二齿轮、设于第二腔体内与第二齿轮相配合的第三齿轮、用于驱动第三齿轮的第二电机、用于控制多功能打磨棒进行圆周运动的往复结构;通过第二电机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三齿轮进行转动,与之相配合的第二齿轮随之转动,从而通过延长杆带动多功能打磨棒和套设在多功能打磨棒上的第一齿轮进行转动,由于第一齿轮之间通过传动带进行联动,故将带动全部的棒体进行同步转动;采用单电机驱动的方式,减少了电机的数量,从而减少了由电机发出的噪音,保证了工作环境通过棒体进行同步联动移动的方式,将有效使同步加工过程中棒体的移动距离一致,保证了加工过程中棒体对于的型腔内部的打磨状态的稳定,避免了电机之间的差距导致,打磨效率产生的差距,从而导致的打磨效果参差不齐的情况发生,同时使得加工过程中对于型腔的定位更加准确,传动效果更加良好,保证了打磨的效果,保证了最终产品的质量。所述多功能打磨棒包括棒体、设于棒体下方的半球状打磨头、开设于棒体内的第三腔体、设于第三腔体下方的通孔、可在第三腔体来回移动的环形块、设于第三腔体内用于复位环形块的第一弹性件、设于环形块下方的第二移动块、设于第二移动块下方与通孔相对应的打磨块、穿设于棒体和延长杆之内的推杆、设于推杆下方的滚动件、设于推杆上方的挤压块、一端可旋转连接在第二移动块上的第一翻板、用于推动第一翻板另一端的第二气缸;当对曲面或者瓶坯模具内瓶坯型芯内部进行打磨的时候,此时环形块缩入第三腔体内,从而带动打磨块回缩,当板体转动起来时,棒体底部则为一个完整的半球状形式,从而对弧面或者瓶坯模具的型芯底部进行细致的打磨,而当需要对模具的表面以及平面打磨时,第二气缸将推动第一翻板的另一端,从而使翻板进行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将对挤压块进行挤压,从而使的挤压块向下移动,带动推杆向下移动,推杆的底部通过滚动件与第二移动块相接触的方式将第二移动块向下挤压,从而使下方的打磨块从通孔内伸出,打磨块的底部为一个平面,可能够对平面进行打磨;通过该结构的设置,通过打磨块的伸缩,从而使棒体能够加工更多种类的表面,当打磨块缩回时,此时则可对曲面进行打磨或者瓶坯的内部和底部进行打磨,使内部变得光滑,当打磨块向外伸出的时候,则可对平面进行打磨,打磨方式多样,适配性更强,减少了换刀的过程,提高了效率,同时对于瓶坯模具底部的圆弧具备良好的打磨效果,使底部圆弧能够更加圆润光滑,保证了瓶坯生产的质量。步骤1中,无封胶面设计成单一避空面,脱模面的斜度≧3°,配合面R角避空距离>3mm,步骤2中,法兰孔径公差为(+0.10mm,+0.12mm),热嘴定位孔径公差为(+0.05mm,+0.06mm),热流道定位孔径公差为(+0.03mm,+0.05mm),镶针孔径公差为(+0.00mm,+0.01mm),顶针孔径公差为(+0.00mm,+0.01mm),所有销钉孔径公差为(+0.020mm,+0.025mm),位置公差为±0.02mm,步骤3中,CNC加工刀具与主轴的同心度≦0.002mm,平铣刀的底面平面度≦0.005mm,精加工的检测量具采用精确度为0.001mm,步骤4中,检测基准必须与加工基准一致,建立完整的检测坐标系取点测量,并在封胶位外2.00mm取点,每个待测面至少取4个点,封胶位超过20mm以上的面需要内外检测两个点,检测胶位标准采用正、负公差,封胶位公差按装配公差选择单向公差。步骤3中,CAM刀路粗、精加工均采用顺铣刀路,直边采用插铣刀路加工,并建立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瓶坯模具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准备用于制作模具的钢材;/n2、模具设计,对模具各结构零件做3D建模,并制作模具总装图;/n3、制作各零件的工程图并制定模具公差标准;/n4、注塑模具制造,CAM刀路程序设计并导入CNC制造工艺、EDM制造工艺、WEDM制造工艺及磨削工艺;/n5、将切割完毕的钢材通过叉车放置在自动打磨机上进行打磨抛光,去除表面毛刺;/n6、模具检测;/n其中5中的自动打磨机包括底座(1)、设于底座(1)上的支柱(11)、设于支柱(11)上方的顶板(12)、开设于底座(1)上的第一凹槽(13)、设于第一凹槽(13)内的夹持块(14)、用于推动夹持块(14)来回移动的第一气缸(15)、设于底座(1)上的第一电机(16)、设于第一电机(16)上的第一螺纹杆(17)、套设于第一螺纹杆(17)上的升降框(18)、可在升降框(18)内来回移动的第一移动块(19)、设于第一移动块(19)下方的多个打磨装置(2)、用于调节打磨装置(2)之间距离的调距结构(3)、用于控制第一移动块(19)来回移动的传动结构(4);将切割完毕的钢材通过叉车放置在夹持块(14)上进行夹持,随后通过第一电机(16)的转动,从而带动升降框(18)进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从而控制打磨装置(2)的高度,对模具的表面进行打磨,通过第一气缸(15)推动夹持块(14)在第一凹槽(13)内来回移动的方式提供了单方向上的来回移动,配合打磨装置(2)可对模具表面进行打磨,通过第一移动块(19)带动打磨装置(2)的方式提供了与上述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来回移动,从而对模具表面进行全方位的打磨,通过调距结构(3)的设置,调节打磨装置(2)之间的距离,从而可对多种规格的瓶坯模具进行打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瓶坯模具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用于制作模具的钢材;
2、模具设计,对模具各结构零件做3D建模,并制作模具总装图;
3、制作各零件的工程图并制定模具公差标准;
4、注塑模具制造,CAM刀路程序设计并导入CNC制造工艺、EDM制造工艺、WEDM制造工艺及磨削工艺;
5、将切割完毕的钢材通过叉车放置在自动打磨机上进行打磨抛光,去除表面毛刺;
6、模具检测;
其中5中的自动打磨机包括底座(1)、设于底座(1)上的支柱(11)、设于支柱(11)上方的顶板(12)、开设于底座(1)上的第一凹槽(13)、设于第一凹槽(13)内的夹持块(14)、用于推动夹持块(14)来回移动的第一气缸(15)、设于底座(1)上的第一电机(16)、设于第一电机(16)上的第一螺纹杆(17)、套设于第一螺纹杆(17)上的升降框(18)、可在升降框(18)内来回移动的第一移动块(19)、设于第一移动块(19)下方的多个打磨装置(2)、用于调节打磨装置(2)之间距离的调距结构(3)、用于控制第一移动块(19)来回移动的传动结构(4);将切割完毕的钢材通过叉车放置在夹持块(14)上进行夹持,随后通过第一电机(16)的转动,从而带动升降框(18)进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从而控制打磨装置(2)的高度,对模具的表面进行打磨,通过第一气缸(15)推动夹持块(14)在第一凹槽(13)内来回移动的方式提供了单方向上的来回移动,配合打磨装置(2)可对模具表面进行打磨,通过第一移动块(19)带动打磨装置(2)的方式提供了与上述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来回移动,从而对模具表面进行全方位的打磨,通过调距结构(3)的设置,调节打磨装置(2)之间的距离,从而可对多种规格的瓶坯模具进行打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坯模具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装置(2)包括开设于第一移动块(19)内的第一腔体(21)、穿设于第一腔体(21)底部的多功能打磨棒(5)、套设于多功能打磨棒(5)上的第一齿轮(22)、套设于第一齿轮(22)上的传动带(23)、设于多功能打磨棒(5)上方的延长杆(24)、开设于第一移动块(19)上方的第二腔体(25)、设于其中之一延长杆(24)上方的第二齿轮(26)、设于第二腔体(25)内与第二齿轮(26)相配合的第三齿轮(27)、用于驱动第三齿轮(27)的第二电机(28)、用于控制多功能打磨棒(5)进行圆周运动的往复结构(6);通过第二电机(28)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三齿轮(27)进行转动,与之相配合的第二齿轮(26)随之转动,从而通过延长杆(24)带动多功能打磨棒(5)和套设在多功能打磨棒(5)上的第一齿轮(22)进行转动,由于第一齿轮(22)之间通过传动带(23)进行联动,故将带动全部的棒体(51)进行同步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坯模具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打磨棒(5)包括棒体(51)、设于棒体(51)下方的半球状打磨头(52)、开设于棒体(51)内的第三腔体(53)、设于第三腔体(53)下方的通孔(54)、可在第三腔体(53)来回移动的环形块(55)、设于第三腔体(53)内用于复位环形块(55)的第一弹性件(56)、设于环形块(55)下方的第二移动块(57)、设于第二移动块(57)下方与通孔(54)相对应的打磨块(58)、穿设于棒体(51)和延长杆(24)之内的推杆(59)、设于推杆(59)下方的滚动件(510)、设于推杆(59)上方的挤压块(511)、一端可旋转连接在第二移动块(57)上的第一翻板(512)、用于推动第一翻板(512)另一端的第二气缸(513);当对曲面或者瓶坯模具内瓶坯型芯内部进行打磨的时候,此时环形块(55)缩入第三腔体(53)内,从而带动打磨块(58)回缩,当板体转动起来时,棒体(51)底部则为一个完整的半球状形式,从而对弧面或者瓶坯模具的型芯底部进行细致的打磨,而当需要对模具的表面以及平面打磨时,第二气缸(513)将推动第一翻板(512)的另一端,从而使翻板进行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将对挤压块(511)进行挤压,从而使的挤压块(511)向下移动,带动推杆(59)向下移动,推杆(59)的底部通过滚动件(510)与第二移动块(57)相接触的方式将第二移动块(57)向下挤压,从而使下方的打磨块(58)从通孔(54)内伸出,打磨块(58)的底部为一个平面,可能够对平面进行打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坯模具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无封胶面设计成单一避空面,脱模面的斜度≥3°,配合面R角避空距离>3mm,步骤2中,法兰孔径公差为(+0.10mm,+0.12mm),热嘴定位孔径公差为(+0.05mm,+0.06mm),热流道定位孔径公差为(+0.03mm,+0.05mm),镶针孔径公差为(+0.00mm,+0.01mm),顶针孔径公差为(+0.00mm,+0.01mm),所有销钉孔径公差为(+0.020mm,+0.025mm),位置公差为±0.02mm,步骤3中,CNC加工刀具与主轴的同心度≤0.002mm,平铣刀的底面平面度≤0.005mm,精加工的检测量具采用精确度为0.001mm,步骤4中,检测基准必须与加工基准一致,建立完整的检测坐标系取点测量,并在封胶位外2.00mm取点,每个待测面至少取4个点,封胶位超过20mm以上的面需要内外检测两个点,检测胶位标准采用正、负公差,封胶位公差按装配公差选择单向公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坯模具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CAM刀路粗、精加工均采用顺铣刀路,直边采用插铣刀路加工,并建立标准步距。根据刀路走刀时间及走刀距离,计算刀具磨损时间,建立换刀及检刀的时间标准;封胶位实际的火花位根据机台的型号实际参数检测得出,所有电极采用统一基准读数,线切割精加工前检测并校正机台精度,检测金属线,利用电流补偿误差;制定不同砂轮型号对应的光洁度标准,磨削尺寸精度要求≤0.01mm,先预留0.05mm加工余量,经过千分表检测尺寸后,再加工到所要求的磨削尺寸精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坯模具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距结构(3)包括开设于第一腔体(21)底部的第一滑槽(31)、套设于棒体(51)上可在第一滑槽(31)内来回移动的第一滑块(32)、开设于第一腔体(21)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忠坤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戴里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