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铲式担架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0064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铲式担架车,包括担架和担架外框,所述的担架嵌入担架外框内,所述担架外框的两侧均设有马达,马达底部连接有承重杆,所述承重杆的底部连接有轮胎,承重杆与轮胎的连接处设有弹簧阻尼,所述的轮胎包括轮毂,每两个轮毂之间连接有一个减震分割轮胎,每个轮毂上均固定有弹簧,弹簧的两个触角分别抵在减震分割轮胎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传统的人力抬运方式转变为轮胎减震运送,前后高低自动平衡,减少了人力的损耗,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便利;考虑了担架工搬运时上下楼的各种场景,担架在平放地面上时可以旋转伸缩,上下楼梯时可以减轻人力并且顺利通过狭窄楼道,节省宝贵抢救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铲式担架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担架车,尤其涉及一种铲式担架车。
技术介绍
目前各医院医务担架工普遍存在缺人情况,抬担架时通常需要医务人员以外的人(家属、邻居)进行协助,而且老式小区设施陈旧,楼道狭窄不宜通过。传统担架结构单一,其运送原理(直接运送)、抬运方式(多人抬运)都较为原始,且耗费大量医务工作人员的体力和精力,浪费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如何将住宅里那些突发性高危病人,体质较弱的老年病人安全、快速地从楼上转移至楼下救护车是现阶段面对和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然而传统担架大小、操作方式和重量等因素受到人的运作强度等条件的限制,造成搬运速度缓慢、搬运不顺利等问题,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搬运救援效率明显不高。市面上大多数担架的设计仍集中在对担架的优化与改良,难以达到真正互利医务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功能。对于担架工和医务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欠缺针对不同情况的合适设计,因此用户对于良好体验、专业性与技术的诉求度显得愈加强烈。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医护人员负担且节省时间人力的铲式担架车。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担架和担架外框,所述的担架嵌入担架外框内,所述担架外框的两侧均设有马达,马达底部连接有承重杆,所述承重杆的底部连接有轮胎,承重杆与轮胎的连接处设有弹簧阻尼,所述的轮胎包括轮毂,每两个轮毂之间连接有一个减震分割轮胎,每个轮毂上均固定有弹簧,弹簧的两个触角分别抵在减震分割轮胎的两端。所述的担架外框上设有卡扣,所述的担架通过卡扣推入担架内,通过卡扣将担架卡在担架车内防止滑动或掉落。所述担架外框的一端设有操作面板,随时随地对患者情况进行反馈,及时救治。所述的担架上设有绑带、照明灯带和警示灯带,在昏暗环境中亮起,减少不必要伤害发生。所述的担架外框内设有蓄电池,方便在救护车中进行充电及更换。所述的担架外框选用塑料材质,所述的担架为铝合金材质。所述的轮毂上连接有小轮。所述减震分割轮胎的内侧设有阻挡板,所述的阻挡板位于弹簧的两个触角之间,当达到最大压缩量时阻挡板抵在轮毂处,防止压缩角度过大影响弹簧回弹。有益效果: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将传统的人力抬运方式转变为轮胎减震运送,前后高低自动平衡,减少了人力的损耗,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便利;(2)考虑了担架工搬运时上下楼的各种场景,担架在平放地面上时可以旋转伸缩,上下楼梯时可以减轻人力并且顺利通过狭窄楼道,节省宝贵抢救时间;(3)生命体征检测仪和绑带,可以随时随地对患者状况进行关注反馈,及时救治并出处理意外情况;(4)内置铲式担架,可以分解快速铲入患者,节约宝贵的时间;(5)担架外框设有应急照明灯,在昏暗环境中亮起,减少不必要伤害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轮胎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轮胎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一;图5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担架1和担架外框5,担架外框5一端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卡扣8,担架1通过两侧的卡扣8平行推入担架车内,卡扣8在担架1推入后关闭,将担架1卡在担架车内防止其滑动或掉落。担架外框5的端部安装有操作面板4,抬担架者可操控担架车的工作状态为直立移动状态,如图5所示,或进出救护车时的收纳旋转状态,如图4所示,即担架车的承重杆6以马达3为中心点向上旋转与向下旋转。考虑对于患者的关注,操作面板4可通过蓝牙传输连接生命体征监测仪,随时随地对患者情况进行反馈,及时救治。操作面板4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把手,方便抬担架者推动担架车移动。担架外框5左右两侧的中央位置各设有一个马达3,依靠马达3及其自带的重力传感器保持担架1的前后平衡。马达3底部连接有一根承重杆6,以保证担架车在使用状态下一直保持与地面水平。两根承重杆6的底端分别通过转轴11连接轮胎7,轮胎7与承重杆6的连接处附有弹簧阻尼14。如图2和图3所示,轮胎7包括多个轮毂13,每两个轮毂13之间设有一个减震分割轮胎10,每个轮毂13的顶端分别连接一个小轮9,以保证担架车平地的正常行进。每个轮毂13内还固定有一个弹簧15,弹簧15的两个触角分别抵在对应的减震分割轮胎10的两端。每个减震分割轮胎10的内侧均设有阻挡板12,阻挡板12位于弹簧15的两个触角之间,当达到最大压缩量时阻挡板12抵在轮毂13处,防止压缩角度过大影响弹簧15回弹。轮毂13之间的减震分割轮胎10在接触楼梯时,单片减震分割轮胎10通过弹簧15向轮胎7内压缩,随压力的增大压缩逐渐增大,当轮胎7整体滚动发生位移后,其单片减震分割轮胎10的压力逐渐变小,并随弹簧15回弹到初始位置,以达到轮胎7在上下楼的减震效果。如图1所示,担架车总宽为726mm左右,担架车轮胎7的直径为750mm左右,符合运输中平均楼梯高度,符合人机工程学。担架外框5选用PPO工程塑料,担架1材料选用铝合金。担架1上还设有绑带2、照明灯带和警示灯带,在昏暗环境中亮起,减少不必要伤害发生。具有平稳减震上下楼、减少人力使用、生命体征检测、分解快速铲入患者、前后高低自动平衡及夜间照明的功能。担架外框5内还安装有可拆卸蓄电池,方便在救护车中进行充电及更换。本技术通过减震分割轮胎10与弹簧阻尼14两层减震方法达到上下楼梯的功能。第一层减震为:在上下楼梯的过程中大轮毂转动,使减震分割轮胎10接触楼梯从而压缩其内的弹簧15,弹簧15根据所受压力进行压缩与回弹,保持担架车的水平斜向下运动。第二层减震为:大轮毂中心旋转点连接的弹簧阻尼14外侧的渐进式弹簧与内侧的双筒避震器,将担架车所受冲击与震动进一步削弱,达到双层的高效减震效果。本技术的使用流程为:当医护人员携带担架车进入患者家中后,首先打开担架外框5的卡口8,将担架1拿出,将患者铲入铲式担架后,系好绑带2。将担架1通过操作面板4调节至如图4所示形态后,将铲式担架通过担架外框5滑入,关闭卡扣8。操作操作面板4将担架形态复原,即可将患者搬运至该担架车上。机体采用自平衡系统进而达到平稳运输的效果。当下楼梯的时候楼梯与减震分割轮胎10相接触从而使减震分割轮胎10旋转,通过弹簧15进而达到平稳减震的效果,通过阻挡板12达到限制的效果。在平地运转的时候与地面接触的小轮9进行旋转,进而达到推行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铲式担架车,包括担架(1)和担架外框(5),所述的担架(1)嵌入担架外框(5)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外框(5)的两侧均设有马达(3),马达(3)底部连接有承重杆(6),所述承重杆(6)的底部连接有轮胎(7),承重杆(6)与轮胎(7)的连接处设有弹簧阻尼(14),所述的轮胎(7)包括轮毂(13),每两个轮毂(13)之间连接有一个减震分割轮胎(10),每个轮毂(13)上均固定有弹簧(15),弹簧(15)的两个触角分别抵在减震分割轮胎(10)的两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铲式担架车,包括担架(1)和担架外框(5),所述的担架(1)嵌入担架外框(5)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外框(5)的两侧均设有马达(3),马达(3)底部连接有承重杆(6),所述承重杆(6)的底部连接有轮胎(7),承重杆(6)与轮胎(7)的连接处设有弹簧阻尼(14),所述的轮胎(7)包括轮毂(13),每两个轮毂(13)之间连接有一个减震分割轮胎(10),每个轮毂(13)上均固定有弹簧(15),弹簧(15)的两个触角分别抵在减震分割轮胎(10)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铲式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担架外框(5)上设有卡扣(8),所述的担架(1)通过卡扣(8)推入担架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铲式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睿张倩钰马婧儒陈嬿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