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修复上颌窦黏膜穿孔的封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9984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修复上颌窦黏膜穿孔的封闭装置,所述封闭装置呈上端开口的袋状结构,由一面为粗糙面、另一面为光滑面的可吸收生物胶原膜构成,所述封闭装置包括袋口和袋体,所述袋口为缝合部,所述袋体内壁为粗糙面,所述袋体外壁为光滑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修复上颌窦黏膜穿孔的封闭装置可以严密封闭上颌窦黏膜任何直径的穿孔,防止骨粉外漏于上颌窦腔内,利于植入材料的稳定,实现一次性完成上颌窦外提升术,无需等待黏膜愈合后二次手术,缩短治疗疗程,减少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修复上颌窦黏膜穿孔的封闭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修复上颌窦黏膜穿孔的封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牙种植技术的日益成熟,利用牙种植体进行口腔功能重建已成为常规治疗方案。上颌窦与上颌磨牙区相邻,由于解剖结构因素、牙槽骨生理性吸收、炎症、上颌窦气化等原因,常导致上颌磨牙区垂直骨量不足,给上颌磨牙种植带来不小的挑战。上颌窦外提升术是解决牙槽嵴萎缩严重、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多用于上颌后份牙槽骨高度小于5mm的病例。在上颌窦外提升过程中,上颌窦黏膜穿孔是比较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平均发生率为19.5%(3.6%~58.3%),主要原因包括上颌窦内炎症、吸烟性上颌窦粘膜变薄、窦底存在骨间隔、剩余骨高度不足、囊肿以及操作不当等。处理上颌窦黏膜穿孔,关键在于严密封闭穿孔的上颌窦,使骨粉可以稳定保持在植骨区,而不会外漏于上颌窦腔内,否则会造成上颌窦炎症及植骨失败。当穿孔较小时,上颌窦黏膜抬起后可自然接触在一起,用Bio-Gide胶原膜覆盖穿孔,再植入骨粉即可。当穿孔较大时,现有的生物膜无法保证严密覆盖穿孔,因此会放弃手术,至少等待2~3月后再行治疗。这样不仅加长治疗周期、增加手术次数加重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第二次手术时可能会因瘢痕形成而使黏膜更难剥离,再一次造成穿孔。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就已经超过了2.22亿人,预计在2020年,老年人口将会突破2.5亿人,上颌窦气化(发生率可高达83.2%)和牙缺失导致的牙槽骨吸收使许多老年人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需要行上颌窦外提升术;另外,上颌窦黏膜穿孔发生率为20%左右,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的封闭装置,可以严密封闭上颌窦黏膜任何直径的穿孔,防止骨粉外漏于上颌窦腔内。(Geistlich,Switzerland)胶原蛋白膜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可吸收生物胶原膜,以猪真皮Ⅰ型、Ⅲ型胶原加工形成,生物相容性好且具有双层结构,一层纤维排列致密,具有良好的阻隔作用;一层具有较多的孔隙,有利于成骨相关细胞与膜的黏附。但其均为平面膜状结构,有13×25mm,25×25mm,30×40mm三种型号,在修补上颌窦黏膜的大穿孔时难以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严密封闭上颌窦黏膜任何直径的穿孔,防止骨粉外漏于上颌窦腔内,一次性完成上颌窦外提升术的用于修复上颌窦黏膜穿孔的封闭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修复上颌窦黏膜穿孔的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装置呈上端开口的袋状结构,由一面为粗糙面、另一面为光滑面的可吸收生物胶原膜构成,所述封闭装置包括袋口和袋体,所述袋口为缝合部,所述袋体内壁为粗糙面,所述袋体外壁为光滑面。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袋口加厚。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可吸收生物胶原膜为Bio-Gide膜。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封闭装置容积分别为3cm3—5cm3。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袋体内放置骨粉。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袋口设置收紧装置。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提供的用于修复上颌窦黏膜穿孔的封闭装置可以严密封闭上颌窦黏膜任何直径的穿孔,防止骨粉外漏于上颌窦腔内,利于植入材料的稳定,实现一次性完成上颌窦外提升术,无需等待黏膜愈合后二次手术,缩短治疗疗程,减少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修复上颌窦黏膜穿孔的封闭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应当知道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见图1,用于修复上颌窦黏膜穿孔的封闭装置呈上端开口的袋状结构,由一面为粗糙面、另一面为光滑面的可吸收生物胶原膜构成,所述封闭装置包括袋口和袋体,所述袋口为缝合部,所述袋体内壁为粗糙面,所述袋体外壁为光滑面。为了利于缝线将其固定于口腔黏膜,袋口可以加厚设置。可吸收生物胶原膜优选为Bio-Gide膜。(Geistlich,Switzerland)胶原蛋白膜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可吸收生物胶原膜,以猪真皮Ⅰ型、Ⅲ型胶原加工形成,生物相容性好且具有双层结构,一层纤维排列致密,具有良好的阻隔作用;一层具有较多的孔隙,有利于成骨相关细胞与膜的黏附。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封闭装置容积分别为3cm3—5cm3。上颌窦体积变化范围较大,平均值在15cm3左右,男性比女性的上颌窦体积稍大(18vs14.1cm3)(Sahlstrand-JohnsonP,JannertM,A,etal.BMCMedImaging,2011,11:8.)。上颌窦外提升时植骨区域一般在上颌窦下1/3空间内,故设计三种型号的袋型生物膜,容积分别为3cm3,4cm3和5cm3,平铺时大小分别为15×20mm,20×25mm,25×30mm。使用于不同程度骨缺损病人。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袋体内放置骨粉。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袋口设置收紧装置。收紧装置用于直接收紧袋口,可以为抽拉线。上颌窦外提升时发生上颌窦黏膜穿孔时,先放入本技术修复上颌窦黏膜穿孔的封闭装置,使其外壁与上颌窦黏膜和骨壁相贴合,封闭上颌窦黏膜穿孔;由袋口放入骨移植材料,袋口通过缝线固定于骨面附近的口腔黏膜,上颌窦侧壁开窗处骨粉表面覆盖Bio-Gide胶原膜,隔绝骨粉和口腔黏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修复上颌窦黏膜穿孔的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装置呈上端开口的袋状结构,由一面为粗糙面、另一面为光滑面的可吸收生物胶原膜构成,所述封闭装置包括袋口和袋体,所述袋口为缝合部,所述袋体内壁为粗糙面,所述袋体外壁为光滑面。/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729 CN 20192120672121.一种用于修复上颌窦黏膜穿孔的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装置呈上端开口的袋状结构,由一面为粗糙面、另一面为光滑面的可吸收生物胶原膜构成,所述封闭装置包括袋口和袋体,所述袋口为缝合部,所述袋体内壁为粗糙面,所述袋体外壁为光滑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修复上颌窦黏膜穿孔的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口加厚。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多宏徐光宙胡颖恺杨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