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固定拉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989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用固定拉钩,其包括:拉钩本体、固定针引导座以及配重件;所述拉钩本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且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成角度地布置,所述固定针引导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上并具有固定孔;所述配重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区段上。如此配置,固定针引导座的固定孔可供克氏针穿设,使用中,一方面将克氏针穿过固定针引导座后固定在髋臼的后壁及上方,另一方面利用配重件进行配重,可无需助手而保持稳定可靠的固定,保障手术中的充分显露髋臼的要求,从而解决现有的拉钩容易滑脱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固定拉钩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医用固定拉钩。
技术介绍
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医生需要显露整个髋臼。由于髋臼周围肌肉比较发达,在牵拉显露髋关节的时候,助手医生需要花费较大的精力在于固定髋臼前上方及后上方的拉钩,以便于充分显露髋臼。使得手术需要足够的助手,不仅操作繁琐,而且增加了手术人员投入以及助手的劳动强度。现有的拉钩大致呈S形,由于骨性结构比较不规整,使得S形的拉钩在使用过程中比较容易滑脱,而反复地固定拉钩,既浪费手术时间,又分散主刀医生的注意力,影响手术的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固定拉钩,以解决现有的拉钩容易滑脱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固定拉钩,其包括:拉钩本体、固定针引导座以及配重件;所述拉钩本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且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成角度地布置;所述固定针引导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上,并具有固定孔;所述配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区段上。可选的,所述固定针引导座沿所述第一区段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固定孔沿所述第一区段的延伸方向贯通所述固定针引导座。可选的,所述医用固定拉钩包括一个所述固定针引导座,所述固定针引导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沿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可选的,所述医用固定拉钩包括两个或三个所述固定针引导座;所述医用固定拉钩包括两个所述固定针引导座时,两个所述固定针引导座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沿宽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医用固定拉钩包括三个所述固定针引导座时,其中两个所述固定针引导座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沿宽度方向的两端,另一个所述固定针引导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沿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可选的,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所形成的角度小于180°的一侧为所述拉钩本体的内侧,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所形成的角度大于180°的一侧为所述拉钩本体的外侧;所述固定针引导座设置于所述拉钩本体的外侧。可选的,所述第一区段远离所述第二区段的一端具有弯钩部,所述弯钩部朝向所述拉钩本体的内侧弯曲。可选的,所述第二区段包括至少一个配重孔,所述配重件可拆卸地穿过所述配重孔设置。可选的,所述第二区段包括多个所述配重孔,多个所述配重孔沿所述第二区段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地布置。可选的,所述配重件可拆卸地穿过其中一个所述配重孔设置。可选的,所述配重件包括挂锁与挂扣,所述挂扣可拆卸地挂设于所述配重孔中,所述挂锁可拆卸地锁合于所述挂扣中。可选的,所述医用固定拉钩还包括握持勾,所述握持勾设置于所述第二区段远离所述第一区段的一端。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所形成的角度小于180°的一侧为所述拉钩本体的内侧,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所形成的角度大于180°的一侧为所述拉钩本体的外侧,握持勾朝向所述拉钩本体的外侧弯曲。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医用固定拉钩包括:拉钩本体、固定针引导座以及配重件;所述拉钩本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且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成角度地布置,所述第一区段远离所述第二区段的一端具有弯钩部;所述固定针引导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上,并具有固定孔;所述配重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区段上。如此配置,固定针引导座的固定孔可供克氏针穿设,使用中,一方面将克氏针穿过固定针引导座后固定在髋臼的后壁及上方,另一方面利用配重件进行配重,可无需助手而保持稳定可靠的固定,保障手术中的充分显露髋臼的要求,从而解决现有的拉钩容易滑脱的问题。附图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不对本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医用固定拉钩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医用固定拉钩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附图中:01-患者身体;10-拉钩本体;11-第一区段;111-弯钩部;12-第二区段;121-配重孔;20-固定针引导座;21-固定孔;30-配重件;31-挂锁;32-挂扣;40-握持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如在本技术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至少一个”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该特征,术语“近端”通常是靠近操作者的一端,术语“远端”通常是靠近患者靠近病灶的一端,“一端”与“另一端”以及“近端”与“远端”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部分,其不仅包括端点,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本技术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固定拉钩,以解决现有的拉钩容易滑脱的问题。以下参考附图进行描述。请参考图1和图2,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医用固定拉钩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医用固定拉钩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固定拉钩,其包括:拉钩本体10、固定针引导座20以及配重件30;所述拉钩本体1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区段11和第二区段12,且所述第一区段11和所述第二区段12成角度地布置,所述第一区段11远离所述第二区段12的一端具有弯钩部111;所述固定针引导座20沿所述第一区段11的延伸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11上,并具有沿所述第一区段11的延伸方向贯通的固定孔21;所述配重件3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区段12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配重件30也可以直接固定于所述第二区段12上或与第二区段12一体成型,只要能实现配重功能,实现第二区段12部分的重量大于第一区段11的重量即可,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拉钩本体10大致呈扁平条状,优选采用医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第一区段11与第二区段12大致成90°角设置,可选的,医用固定拉钩还包括握持勾40,所述握持勾40设置于所述第二区段12远离所述第一区段11的一端,用于供操作者握持,提高使用的便利性。使用中,第一区段11大致用于沿竖直方向布置,第一区段11的一部分以及弯钩部111插入患者的髋臼周围,弯钩部111用于牵拉并勾住患者的肌肉;第二区段12大致用于沿水平方向布置,第二区段12主要用于放置于患者身体01的上方,而第二区段12远离第一区段11的一端向患者身体的外侧延伸。需理解,这里第一区段11沿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固定拉钩,其特征在于,包括:拉钩本体、固定针引导座以及配重件;/n所述拉钩本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且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成角度地布置;/n所述固定针引导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上并具有固定孔;/n所述配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区段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固定拉钩,其特征在于,包括:拉钩本体、固定针引导座以及配重件;
所述拉钩本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且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成角度地布置;
所述固定针引导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上并具有固定孔;
所述配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区段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固定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针引导座沿所述第一区段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固定孔沿所述第一区段的延伸方向贯通所述固定针引导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固定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固定拉钩包括一个所述固定针引导座,所述固定针引导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沿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固定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固定拉钩包括两个或三个所述固定针引导座;所述医用固定拉钩包括两个所述固定针引导座时,两个所述固定针引导座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沿宽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医用固定拉钩包括三个所述固定针引导座时,其中两个所述固定针引导座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沿宽度方向的两端,另一个所述固定针引导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沿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固定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所形成的角度小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红兴张志辉王云蕾范云平林颖
申请(专利权)人:梅州市人民医院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