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视胃镜下胶囊内镜释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9830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视胃镜下胶囊内镜释放器,包括握把和胶囊内镜主体,所述握把上设有扣环,所述握把左侧面中心位置设有按钮,所述握把右侧面中心位置连接有软质导管,软质导管内开设有用于穿入导线的导线槽,所述软质导管远离握把的一端连接释放头,且释放头内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固定连接有铁芯,铁芯上缠绕有线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线圈通电使铁芯产生磁力,然后通过第一铁片与第二铁片进行吸合,进而可对胶囊内镜主体进行固定,以方便对胶囊进行释放,且在放置时不会对胶囊内镜的镜头产生遮挡,同时由于采用磁吸方式可对不同大小的胶囊进行吸合,使得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视胃镜下胶囊内镜释放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
,具体是一种直视胃镜下胶囊内镜释放器。
技术介绍
胶囊式内窥镜作为医学发展的科技新产品,是一种做成胶囊形状的内窥镜,它是用来检查人体肠道的医疗仪器。胶囊内窥镜能口服后进入人体胃或肠道中,通过其镜头组件近距离拍摄其内部的胃或肠壁状况,用于窥探人体肠胃和食道部位的健康状况,以帮助医生对病人进行诊断。然而现有的胶囊内镜在使用时,对于低年龄儿童或吞咽功能欠佳的儿童或成人进行胶囊内镜检查,不能吞入胶囊内镜是开展此项检查的限制,同时现有的胶囊内镜释放时一般均通过负气压将胶囊内镜吸在橡胶管内,但是在使用时由于食道和胃部内存在有大量粘液,因此在释放时需要对橡胶管内充气将胶囊内镜顶出,但是若胶囊内镜粘连较紧时,需要加大充气量,因此会在胶囊内镜脱离橡胶管时发生弹射情况,可能会对病人造成痛苦,且在释放时由于胶囊内镜是设置在橡胶管内,因此会对胶囊内镜的镜头造成一定程度的遮挡,同时现有的释放器外部结构复杂不方便进行消毒,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视胃镜下胶囊内镜释放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视胃镜下胶囊内镜释放器,包括握把和胶囊内镜主体,所述握把上设有扣环,所述握把左侧面中心位置设有按钮,所述握把右侧面中心位置连接有软质导管,软质导管内开设有用于穿入导线的导线槽,所述软质导管远离握把的一端连接释放头,且释放头内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固定连接有铁芯,铁芯上缠绕有线圈;所述安装腔右端开口位置设有与铁芯固定连接的第一铁片,所述胶囊内镜主体左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用于与第一铁片进行固定吸合的第二铁片,所述释放头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将胶囊内镜主体顶出的顶出装置。优选的,所述顶出装置包括条形块,两个所述条形块分别固定连接在释放头两侧位置,所述条形块内均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均滑动连接有用于对胶囊内镜主体进行顶出的顶杆,顶杆与滑动槽左侧端面之间安装有顶出弹簧。优选的,所述握把内部设有用于与按钮和线圈电性连接的蓄电池。优选的,所述滑动槽的开口处设有设有橡胶材质的密封圈。优选的,所述握把上包裹有防滑套。优选的,所述顶杆为塑料材质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线圈通电使铁芯产生磁力,然后通过第一铁片与第二铁片进行吸合,进而可对胶囊内镜主体进行固定,以方便对胶囊进行释放,且在放置时不会对胶囊内镜的镜头产生遮挡,同时由于采用磁吸方式可对不同大小的胶囊进行吸合,使得使用更加方便。2、本技术通过滑动槽内设置的顶出弹簧和顶杆,可在线圈断电时将胶囊内镜顶出,以防止体内粘液造成的胶囊内镜脱离困难。3、本技术外部结构简单,方便在使用后对释放器进行清洗和消毒。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直视胃镜下胶囊内镜释放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直视胃镜下胶囊内镜释放器释放头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直视胃镜下胶囊内镜释放器中胶囊内镜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直视胃镜下胶囊内镜释放器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释放头、2软质导管、3导线槽、4握把、5按钮、6扣环、7安装腔、8线圈、9铁芯、10顶出弹簧、11顶杆、12滑动槽、13第一铁片、14胶囊内镜主体、15第二铁片、16条形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直视胃镜下胶囊内镜释放器,包括握把4和胶囊内镜主体14,所述握把4上设有扣环6,所述握把4左侧面中心位置设有按钮5,所述握把4右侧面中心位置连接有软质导管2,软质导管2内开设有用于穿入导线的导线槽3,所述软质导管2远离握把4的一端连接释放头1,且释放头1内开设有安装腔7,安装腔7内固定连接有铁芯9,铁芯9上缠绕有线圈8;所述安装腔7右端开口位置设有与铁芯9固定连接的第一铁片13,所述胶囊内镜主体14左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用于与第一铁片13进行固定吸合的第二铁片15,所述释放头1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将胶囊内镜主体14顶出的顶出装置;所述握把4内部设有用于与按钮5和线圈8电性连接的蓄电池;所述握把4上包裹有防滑套;所述顶杆11为塑料材质制成;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按压按钮5对线圈8进行通电,使铁芯9产生磁性,通过第一铁片13和第二铁片15的吸合对胶囊内镜主体14进行固定,然后通过病人食道将胶囊内镜主体14探入病人胃中,然后松开按钮5使线圈8失电,铁芯9失去后磁性第一铁片13和第二铁片15在顶杆11和顶出弹簧10的作用下与分离,进而完成对胶囊内镜的释放,握把4上的防滑套可提高握把4的摩擦力,进而防止打滑。所述顶出装置包括条形块16,两个所述条形块16分别固定连接在释放头1两侧位置,所述条形块16内均开设有滑动槽12,滑动槽12内均滑动连接有用于对胶囊内镜主体14进行顶出的顶杆11,顶杆11与滑动槽12左侧端面之间安装有顶出弹簧10;所述滑动槽12的开口处设有设有橡胶材质的密封圈。本技术通过滑动槽12内设置的顶出弹簧10和顶杆11,可在线圈8断电时将胶囊内镜顶出,以防止体内粘液而造成的胶囊内镜脱离困难。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按压按钮5对线圈8进行通电,使铁芯9产生磁性,通过第一铁片13和第二铁片15的吸合对胶囊内镜主体14进行固定,然后通过病人食道将胶囊内镜主体14探入病人胃中,然后松开按钮5使线圈8失电,铁芯9失去磁性后,第一铁片13和第二铁片15在顶杆11和顶出弹簧10的作用下与分离,进而完成对胶囊内镜的释放。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视胃镜下胶囊内镜释放器,包括握把(4)和胶囊内镜主体(14),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4)上设有扣环(6),所述握把(4)左侧面中心位置设有按钮(5),所述握把(4)右侧面中心位置连接有软质导管(2),软质导管(2)内开设有用于穿入导线的导线槽(3),所述软质导管(2)远离握把(4)的一端连接释放头(1),且释放头(1)内开设有安装腔(7),安装腔(7)内固定连接有铁芯(9),铁芯(9)上缠绕有线圈(8);/n所述安装腔(7)右端开口位置设有与铁芯(9)固定连接的第一铁片(13),所述胶囊内镜主体(14)左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用于与第一铁片(13)进行固定吸合的第二铁片(15),所述释放头(1)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将胶囊内镜主体(14)顶出的顶出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视胃镜下胶囊内镜释放器,包括握把(4)和胶囊内镜主体(14),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4)上设有扣环(6),所述握把(4)左侧面中心位置设有按钮(5),所述握把(4)右侧面中心位置连接有软质导管(2),软质导管(2)内开设有用于穿入导线的导线槽(3),所述软质导管(2)远离握把(4)的一端连接释放头(1),且释放头(1)内开设有安装腔(7),安装腔(7)内固定连接有铁芯(9),铁芯(9)上缠绕有线圈(8);
所述安装腔(7)右端开口位置设有与铁芯(9)固定连接的第一铁片(13),所述胶囊内镜主体(14)左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用于与第一铁片(13)进行固定吸合的第二铁片(15),所述释放头(1)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将胶囊内镜主体(14)顶出的顶出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视胃镜下胶囊内镜释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装置包括条形块(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励晶谢晓丽邓孝智袁岚向梅明路商丽红刘丽荣何小庆罗玉蓉杜丽娜蒋茂林柯尊霞张凤霞朱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