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锅及其压力释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9499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力锅及其压力释放装置,该压力释放装置包括离心叶轮及罩壳,离心叶轮能够绕预设的轴线转动;罩壳罩设于离心叶轮的外围,用于形成隔离腔,罩壳上设置有对应离心叶轮的导流部,导流部的一端与隔离腔连通,另一端与罩壳的外部连通,气液混合物在罩壳的内外压差的作用下经导流部流入隔离腔并作用于离心叶轮上,从而带动离心叶轮转动以实现对气液混合物的气液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压力释放装置可以连续排气以释放压力,有效缩短压力锅的开盖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并能够省去驱动机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能够节省大量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力锅及其压力释放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家电
,特别涉及一种压力锅及其压力释放装置。
技术介绍
压力锅利用液体在较高气压下沸点更高的原理,对容置于压力锅内的水施加压力,使得水能够达到较高的温度而不沸腾,能够加快炖煮食材的速度的目的,节省烹饪时间。在烹饪完成后,通常需要对压力锅内部的压力进行释放,以使得压力锅内的压力与外界大气压相同,避免食物溢出可能导致的烫伤风险。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在长期的研发中发现,压力锅的压力释放装置在释放压力的过程中,由于压力锅内的压力迅速降低,会导致压力锅内的液体的温度高于其沸点温度,出现部分液体汽化,当液体具有一定粘性时,汽化形成的气体由液体内部膨胀,会产生气泡,而气泡上的液体或固体颗粒会随气体喷出,影响到压力锅的安全和清洁问题。目前主要是通过断续排气或冷却压力锅内的温度的方法以降低压力锅内的压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开盖,且一般排气都需要采用电机进行驱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力锅及其压力释放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压力锅在释放压力过程中液体和/或固体易气体喷出,造成安全隐患和清洁不便,并且采用电机驱动排气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压力释放装置,包括:离心叶轮,所述离心叶轮能够绕预设的轴线转动;罩壳,罩设于所述离心叶轮的外围,用于形成隔离腔,所述罩壳上设置有对应所述离心叶轮的导流部,所述导流部的一端与所述隔离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罩壳的外部连通,气液混合物在所述罩壳的内外压差的作用下经所述导流部流入所述隔离腔并作用于所述离心叶轮上,从而带动所述离心叶轮转动以实现对所述气液混合物的气液分离。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离心叶轮包括:底板;第一叶片,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一侧主表面,用于在所述离心叶轮的转动过程中产生离心力,以使得所述气液混合物的气体和液体分离;第二叶片,沿所述轴线的径向凸出于所述底板的外周,所述气液混合物作用于所述第二叶片上,以使得所述离心叶轮转动。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叶片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叶片的数量,且所述第二叶片连接于部分所述第一叶片上。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叶片分别连接沿所述轴线的周向相邻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叶片上。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压力释放装置进一步包括上盖,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第一叶片远离所述底板一侧上,所述罩壳与所述上盖连接以使得所述离心叶轮容置于所述隔离腔内,所述离心叶轮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叶片远离所述底板一侧的第一导流环,所述上盖包括第二导流环,所述第二导流环沿所述轴线的径向位于所述第一导流环的内侧,以使得气液混合物经所述第一导流环与所述第二导流环之间流至第一叶片,从而通过转动的第一叶片产生的离心力实现气液分离。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盖进一步包括主体板及设置于所述主体板上的出气口,所述第二导流环设置于所述主体板朝向所述离心叶轮的一侧主表面上,所述气液混合物经气液分离后的气体从所述出气口排出,经气液分离后的液体沿所述离心叶轮的周向排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盖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板的主表面上的第三导流环,所述第三导流环沿所述轴线的径向位于所述第一导流环的外侧,且所述第三导流环和所述第一导流环在所述轴线上的投影部分重叠,以使得所述气液混合物先经所述第三导流环与所述第二导流环之间,再经所述第一导流环与所述第二导流环之间流至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流环与所述第三导流环之间的距离为1mm至5mm,所述第一导流环与所述主体板之间的距离为1mm至5mm。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罩壳的底部呈锥形设置,以使得所述罩壳的底部上的液体向所述罩壳的底部的外边缘聚集,所述罩壳还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在所述罩壳内的液体量达到阈值时开启,以使得液体流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压力锅,包括锅体、锅盖以及上述的压力释放装置,所述锅盖盖设于所述锅体上,所述压力释放装置设置于所述锅盖靠近所述锅体的一侧。本专利技术设置离心叶轮,能够通过离心叶轮的转动以在进行压力释放的过程中实现气液分离,从而使得压力释放装置可以连续排气以释放压力,有效缩短压力锅的开盖时间,且安全性较高,通过设置罩壳以将离心叶轮罩设于一封闭空间内,并通过导流部及罩壳内外的压力差驱动离心叶轮,能够省去驱动机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能够节省大量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压力释放装置一实施例中压力释放装置及锅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压力释放装置一实施例中压力释放装置及锅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压力释放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压力释放装置一实施例中离心叶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压力释放装置一实施例中离心叶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压力释放装置一实施例中离心叶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压力释放装置一实施例中离心叶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压力释放装置一实施例中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压力释放装置另一实施例中压力释放装置及锅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压力释放装置另一实施例中压力释放装置及锅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压力释放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压力释放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压力释放装置另一实施例中离心叶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压力释放装置另一实施例中离心叶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压力释放装置另一实施例中离心叶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压力释放装置另一实施例中罩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压力释放装置另一实施例中罩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压力释放装置另一实施例中上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压力释放装置另一实施例中上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压力释放装置另一实施例中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压力释放装置另一实施例中压力释放装置及锅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压力释放装置另一实施例中压力释放装置及锅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压力释放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4是本专利技术压力释放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5是本专利技术压力释放装置另一实施例中压力释放装置及锅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6是本专利技术压力释放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7是本专利技术压力释放装置另一实施例中防堵罩的主视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力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离心叶轮,所述离心叶轮能够绕预设的轴线转动;/n罩壳,罩设于所述离心叶轮的外围,用于形成隔离腔,所述罩壳上设置有对应所述离心叶轮的导流部,所述导流部的一端与所述隔离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罩壳的外部连通,气液混合物在所述罩壳的内外压差的作用下经所述导流部流入所述隔离腔并作用于所述离心叶轮上,从而带动所述离心叶轮转动以实现对所述气液混合物的气液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离心叶轮,所述离心叶轮能够绕预设的轴线转动;
罩壳,罩设于所述离心叶轮的外围,用于形成隔离腔,所述罩壳上设置有对应所述离心叶轮的导流部,所述导流部的一端与所述隔离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罩壳的外部连通,气液混合物在所述罩壳的内外压差的作用下经所述导流部流入所述隔离腔并作用于所述离心叶轮上,从而带动所述离心叶轮转动以实现对所述气液混合物的气液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叶轮包括:
底板;
第一叶片,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一侧主表面,用于在所述离心叶轮的转动过程中产生离心力,以使得所述气液混合物的气体和液体分离;
第二叶片,沿所述轴线的径向凸出于所述底板的外周,所述气液混合物作用于所述第二叶片上,以使得所述离心叶轮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片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叶片的数量,且所述第二叶片连接于部分所述第一叶片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叶片分别连接沿所述轴线的周向相邻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叶片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释放装置进一步包括上盖,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第一叶片远离所述底板一侧上,所述罩壳与所述上盖连接以使得所述离心叶轮容置于所述隔离腔内,所述离心叶轮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叶片远离所述底板一侧的第一导流环,所述上盖包括第二导流环,所述第二导流环沿所述轴线的径向位于所述第一导流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祖林郑防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