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洪前专利>正文

食用菌生料裁培新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94 阅读:3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食用菌生料栽培新工艺。该工艺的特点是,用植物激素处理菌种,配制营养丰富的培养料,加大接种量。该工艺适宜栽培多种食用菌。用植物激素按各种食用菌适应的浓度处理菌种,增强菌丝生长活力,为培养健壮菌丝奠定基础。配制营养丰富的培养料,使产量提高得到保证。加大接种量,用长透菌丝的培养料,重复加入新培养料,使成功率达到100%,有了可靠的保证。(*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改革食用菌生料栽培的一项工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原生料栽培的基础上,稳定和提高栽培成功率;提高产量;减少成本开支;增加生料栽培品种,使一些原来不易用生料栽培成功的品种,能用生料栽培。原来在食用菌生料栽培中,只有少数几个品种,栽培成功率极不稳定,而且产量低而不稳。曾有很多人在提高产量和稳定成功率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试验。主要是加入化学药物抑制杂菌生长(如添加多菌灵等)和利用一些营养成分不丰富的培养料进行栽培。这些方法的弊病很多。化学药物虽然能抑制杂菌生长,但同时对一些食用菌生长也有抑制作用,尤其高温季节,作用并不可靠。利用营养成分不丰富的焙养料栽培时,产量很低,经济效益极不可观。所以,以上方法未能彻底解决以上问题。也有的人,在菌丝培养阶段,增加透气量,如山东省供销社科研所推广的微孔塑料袋立体栽培技术,起了一些作用,但也未能彻底解决问题。如在平菇的生料栽培中,添加少量营养丰富的原料(麸皮、玉米面、豆面、豆饼、棉籽饼、菜籽饼、花生饼等),产量提高较为明显,却使污染率提高很多,尤其高温季节更为严重,甚至全部污染,造成绝产。虽然如此,营养丰富的原料,添加量并未达到合理,还偏少。如能增加到合理的用量,产量增长幅度会增大。所以,生料栽培,配制营养丰富、比例合理的培养料,又使它不污染,成功率达到100%,是急需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以上问题。生料栽培又有熟料栽培难以达到的优-->点,如省工、节约能源、营养物质不受高温作用而破坏、产量高等。所以,用生料栽培更多品种的食用菌,也将是食用菌栽培技术所需要的。本专利技术能使生料不易栽培成功的品种用生料栽培成功,如猴头、灵芝、滑菇、金针菇等。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设计一种新的栽培工艺。配制营养丰富、比例合理的培养料,在普通管理条件下,生料栽培成功率稳定在100%,产量比原来栽培工艺增长1~3倍,并且这一栽培工艺能使原来一些食用菌品种,用生料不易栽培成功的,也能栽培成功。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方法完成的。(1)使用植物激素处理菌种。把按常规方法生产的固体菌种从瓶中或其它容器中掏出掰碎(直径约1厘米)。用植物激素(如三十烷醇、九二○、萘乙酸等),按适应食用菌使用的浓度配制溶液,喷入菌种内拌匀,溶液喷入量是菌种重量的1~2%,刺激菌丝体能量代谢,加速营养物质的吸收、转化,促使播种后菌丝生长旺盛、健壮,生长力、抗异力增强。(2)配制营养丰富、比例合理的培养料。用80~90%的作物桔杆、皮壳、木屑、棉杆粉、豆桔粉、废棉花、杂草粉、花生壳、玉米桔粉、玉米芯粉、红麻杆粉、碎麦草、酒糟、棉籽壳或甘蔗渣等,最好几种混合使用。再根据情况,加入10~20%的麸皮、米糠或饼类(棉籽饼、豆饼、花生饼、菜籽饼等),根据气温高低,可适当增减。气温高时减,气温低时增。1%的蔗糖、1%的石膏、0.5%的复合微肥和生长素(磷酸二氢钾、维生素B1、尿素、葡萄糖、硫酸镁、硼酸、淀粉、硫酸锌、味精等),或直接加入蘑菇健壮素。微肥和生长素要几种混合使用,不要单独使用一种。拌料加水量掌握在100千克干料,加150~170千克水为宜。加水少了产量低,加水多了菌丝生长缓慢,长势不旺。拌料一定要均匀,切忌干湿不匀和各种原料温和不均。(3)加大接种量,发挥栽培优势,保证纯菌培养。先-->把准备好的菌种,自容器内掏出掰碎,称重备用(湿重)。按以上介绍的比例配制与菌种相同重量的培养料(干重)。培养料加水拌匀后,把备好的菌种取二分之一,与培养料混合拌匀,铺在栽培床上。厚度视气温高低而定,气温高时要薄,反之要厚,厚度在10~15厘米范围内变动。铺料宽度80~100厘米,长度视栽培床长短,以操作方便确定。铺料要求疏松,不要压得太实,以增加料内的容气量。因为食用菌属于好气性菌,适当增加料内的容气量,会使菌丝生长速度加快、旺盛、健壮。(栽培床的制备,可使用香菇栽培中的层架式栽培床,或直接在一般阳畦或室内地面铺一层薄膜铺料即可)。培养料铺好后,把其余二分之一的菌种均匀地撒播于料表面,然后盖严薄膜,按常规方法培养。培养时间是原工艺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甚至还要短,菌丝就会全部长满培养料。菌丝长透后不要继续培养,立即将这些长透菌丝的培养料掀起掰碎称重,同第一次处理菌种的方法,用植物激素进行处理后,作为下次拌料用的菌种。第二次拌料播种同第一次,只是把第一次长透菌丝的培养料作为第二次播种用的菌种。但要记准菌种的重要按湿重计算,配料按干重计算。菌种先用植物激素溶液进行处理。配料按作物桔杆皮壳占80~90%,麸糠或饼类10~20%,糖1%,石膏1%,微肥或助壮素0.5%,料水比1∶1.5~1.7。播种时先把菌种的二分之一加入拌好的培养料内拌匀,把剩余的二分之一均匀地播种在培养料的表面。要求铺料疏松。一般可以如上法重要拌料3~5次。原来一般栽培工艺要求菌种与干料的比数是1∶10,本工艺重复3次拌制培养料,菌种用量可比原工艺节约三分之一。例:使用100千克菌种,原工艺能播种1000千克干培养料。如按本工艺操作,第一次拌入干培养料100千克,长透菌丝后得湿菌种350千克(100千克菌种,100千克干培养料,150千克水)。第二次拌入干培养料350千克,长透菌丝得湿菌-->种1225千克(350千克菌种,350千克干培养料,525千克水)。第三次拌入1225千克干培养料。这样,100千克菌种就可播种总计为1675千克的干培养料,是原栽培工艺播种干料的1.67倍。培养时间也比原来缩短,如原来用塑料袋和阳畦对块式栽培,温度正常的情况下,30天发透菌丝。而本工艺每次拌料后,6~9天发透菌丝。3次计算,总和18~27天,可节省3~12天。在植物激素的刺激作用下,培养料营养丰富,播种量又大,菌丝生长始终处于优势。菌丝生长时间短,长势特别旺盛,所以不必拌入多菌灵或其它抑制杂菌生长的化学药物,既节约了成本,又避免了这些药物对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原来用生料不易栽培成功的猴头、灵芝、金针菇、滑菇等,因本工艺配料营养丰富,菌丝生长旺盛,抗异力强,所以按本工艺方法栽培,成功率并不低于熟料栽培。所以本专利技术适宜栽培多种食用菌,并且产量比熟料栽培有所提高。最后把长满菌丝的培养料,压成块,装袋、装瓶、打成菌柱、菌墙等,可根据需要任选。等菌丝愈合好后,再进行常规保湿出菇管理。既能平面栽培,又可立体栽培。但必须注意的是:利用本工艺方法只是培养出了健壮的纯菌丝体,为栽培成功和高产奠定了关键性的基础。所以子实体生产阶段的管理,决不能疏忽大意,必须认真管理才能最后获得成功高产。本专利技术的理论根据是,在食用菌生料栽培中,主要是利用纯菌的抗异性和接种量大不利于其它杂菌生长的条件下,控制人为的管理条件(如营养、温度、空气、光线、pH值等),有利于食用菌菌丝生长,分解培养料,制造菌丝生长所需要的物质,培养出旺盛的菌丝体,才能得到产量高,出菇齐、质量好的食用菌商品子实体。所以本专利技术首先是用植物激素刺激菌丝生长,配制营养丰富的培养料,为培养旺盛的菌丝体创造了充足的条件,然后加大接种量,使食用菌菌丝体占有较强的生-->长优势,迅速长满全部培养料,最后获得丰产。因为食用菌的培养,纯菌培养虽然较为理想,但在实际情况中,却是利用外界条件,如控制温度、湿度、通风、调整pH值、加大接种量等。发挥栽培优势,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配制营养丰富比例合理的培养料,其特征是:a、添加较为丰富的原料,超过常规用量2-3倍,b、并且添加了微肥和生长素。

【技术特征摘要】
1、配制营养丰富比例合理的培养料,其特征是:a、添加较为丰富的原料,超过常规用量2~3倍,b、并且添加了微肥和生长素。2、加大接种量,发挥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洪前
申请(专利权)人:董洪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