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种子实验培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93497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种子实验培育装置,包括实验培育大棚(1),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培育大棚(1)的底面焊接有分隔网杆(2),所述实验培育大棚(1)的内壁安装有第一滑轨装置(3),所述第一滑轨装置(3)的内侧设有第二滑轨装置(4),所述第二滑轨装置(4)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拍摄装置(5),所述实验培育大棚(1)为若干立式钢杆和横杆焊接成的棚状网格,所述分隔网杆(2)通过钢板分隔有若干等面积的矩形网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摄像头可以实现对实验培育大棚任意位置的水稻种子实时观察,无需到现场观察,方便了技术人员,提高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种子实验培育装置
本技术属于水稻种子实验培育
,具体为一种水稻种子实验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代表种为稻,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是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之一,通过杂交水稻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缓解世界的粮食危机;目前的水稻种子实验培育装置需要技术人员亲临现场,会耗费大量的时间,降低技术人员的效率,或者安装摄像装置,但是摄像装置位置固定,数量多,维护成本高,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水稻种子实验培育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稻种子实验培育装置,包括实验培育大棚,所述实验培育大棚的底面焊接有分隔网杆,所述实验培育大棚的内壁安装有第一滑轨装置,所述第一滑轨装置的内侧设有第二滑轨装置,所述第二滑轨装置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拍摄装置,所述实验培育大棚为若干立式钢杆和横杆焊接成的棚状网格,所述分隔网杆通过钢板分隔有若干等面积的矩形网格。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轨装置包括L型固定卡,所述L型固定卡的内侧焊接有加强板,所述L型固定卡的内侧一端卡接有内凹型滑轨,所述内凹型滑轨的顶面和底面对称开设有凹型轨道,所述L型固定卡的数量与实验培育大棚上的立式钢杆数量对应,且焊接在立式钢杆的内侧。优选的,所述第二滑轨装置包括滑杆组,所述滑杆组的数量为两根,分别为光滑钢杆和螺纹杆,且所述光滑钢杆和所述螺纹杆相平行,所述滑杆组的两端焊接有连接卡,所述连接卡的顶面螺栓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连接卡的内侧通过转轴安装有滑动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齿轮与滑动轮动力连接。优选的,所述滑动轮与内凹型滑轨上的凹型轨道契合,且可以在凹型轨道内沿轨道方向自由滚动。优选的,所述拍摄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面螺栓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面螺栓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底部通过伸缩杆连接有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的底面螺栓连接有摄像头,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面靠近液压缸的一侧螺栓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底端与安装底板连接。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靠近光滑钢杆和螺纹杆的位置开设有两组圆柱孔,对应所述螺纹杆的圆柱孔内安装有滚珠螺母,所述滚珠螺母通过齿轮与第二驱动电机动力连接。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实验培育大棚可以通过透明膜覆盖作为大棚,可以用作水稻种子的培育,不同的水稻种子可以播种在不同的矩形网格中,便于观察,水稻种子培育完成后,可以撤去透明膜,保证水稻种子可以生长至水稻,便于实验观察。2、本技术中,拍摄装置通过第一滑轨装置和第二滑轨装置可以移动至实验培育大棚的任意位置,液压缸可以推动摄像头,使摄像头的高度可以自由调节,通过摄像头可以实现对实验培育大棚任意位置的水稻种子实时观察,无需到现场观察,方便了技术人员,提高了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实验培育大棚的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二滑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拍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实验培育大棚;2、分隔网杆;3、第一滑轨装置;31、L型固定卡;32、加强板;33、内凹型滑轨;4、第二滑轨装置;41、滑杆组;42、连接卡;43、第一驱动电机;44、滑动轮;5、拍摄装置;51、装置主体;52、第二驱动电机;53、液压缸;54、安装底板;55、摄像头;56、定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4,一种水稻种子实验培育装置,包括实验培育大棚1,实验培育大棚1的底面焊接有分隔网杆2,实验培育大棚1的内壁安装有第一滑轨装置3,第一滑轨装置3的内侧设有第二滑轨装置4,第二滑轨装置4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拍摄装置5,实验培育大棚1为若干立式钢杆和横杆焊接成的棚状网格,分隔网杆2通过钢板分隔有若干等面积的矩形网格,第一滑轨装置3包括L型固定卡31,L型固定卡31的内侧焊接有加强板32,L型固定卡31的内侧一端卡接有内凹型滑轨33,内凹型滑轨33的顶面和底面对称开设有凹型轨道,L型固定卡31的数量与实验培育大棚1上的立式钢杆数量对应,且焊接在立式钢杆的内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验培育大棚1可以通过透明膜覆盖作为大棚,可以用作水稻种子的培育,不同的水稻种子可以播种在不同的矩形网格中,便于观察,水稻种子培育完成后,可以撤去透明膜,保证水稻种子可以生长至水稻,便于实验观察。第二滑轨装置4包括滑杆组41,滑杆组41的数量为两根,分别为光滑钢杆和螺纹杆,且光滑钢杆和螺纹杆相平行,滑杆组41的两端焊接有连接卡42,连接卡42的顶面螺栓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43,连接卡42的内侧通过转轴安装有滑动轮44,第一驱动电机43通过齿轮与滑动轮44动力连接,滑动轮44与内凹型滑轨33上的凹型轨道契合,且可以在凹型轨道内沿轨道方向自由滚动,拍摄装置5包括装置主体51,装置主体51的顶面螺栓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52,装置主体51的底面螺栓连接有液压缸53,液压缸53的底部通过伸缩杆连接有安装底板54,安装底板54的底面螺栓连接有摄像头55,装置主体51的底面靠近液压缸53的一侧螺栓连接有定位杆56,定位杆56的底端与安装底板54连接,装置主体51的内部靠近光滑钢杆和螺纹杆的位置开设有两组圆柱孔,对应螺纹杆的圆柱孔内安装有滚珠螺母,滚珠螺母通过齿轮与第二驱动电机52动力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拍摄装置5通过第一滑轨装置3和第二滑轨装置4可以移动至实验培育大棚1的任意位置,液压缸53可以推动摄像头55,使摄像头55的高度可以自由调节,通过摄像头55可以实现对实验培育大棚1任意位置的水稻种子实时观察,无需到现场观察,方便了技术人员,提高了效率。工作原理,参照图1-4,使用时首先通过透明膜覆盖作为大棚。将不同的水稻种子分别播种在不同的矩形网格中,观察水稻种子的培育,稻种子培育完成后,撤去透明膜,拍摄装置5通过第一滑轨装置3和第二滑轨装置4可以移动至实验培育大棚1的任意位置,液压缸53可以推动摄像头55,使摄像头55的高度可以自由调节,通过摄像头55可以实现对实验培育大棚1任意位置的水稻种子实时观察,无需到现场观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种子实验培育装置,包括实验培育大棚(1),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培育大棚(1)的底面焊接有分隔网杆(2),所述实验培育大棚(1)的内壁安装有第一滑轨装置(3),所述第一滑轨装置(3)的内侧设有第二滑轨装置(4),所述第二滑轨装置(4)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拍摄装置(5),所述实验培育大棚(1)为若干立式钢杆和横杆焊接成的棚状网格,所述分隔网杆(2)通过钢板分隔有若干等面积的矩形网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种子实验培育装置,包括实验培育大棚(1),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培育大棚(1)的底面焊接有分隔网杆(2),所述实验培育大棚(1)的内壁安装有第一滑轨装置(3),所述第一滑轨装置(3)的内侧设有第二滑轨装置(4),所述第二滑轨装置(4)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拍摄装置(5),所述实验培育大棚(1)为若干立式钢杆和横杆焊接成的棚状网格,所述分隔网杆(2)通过钢板分隔有若干等面积的矩形网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种子实验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装置(3)包括L型固定卡(31),所述L型固定卡(31)的内侧焊接有加强板(32),所述L型固定卡(31)的内侧一端卡接有内凹型滑轨(33),所述内凹型滑轨(33)的顶面和底面对称开设有凹型轨道,所述L型固定卡(31)的数量与实验培育大棚(1)上的立式钢杆数量对应,且焊接在立式钢杆的内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稻种子实验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轨装置(4)包括滑杆组(41),所述滑杆组(41)的数量为两根,分别为光滑钢杆和螺纹杆,且所述光滑钢杆和所述螺纹杆相平行,所述滑杆组(41)的两端焊接有连接卡(42),所述连接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猛赵林林樊乐张效忠朱仕山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创富种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