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面增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9092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面增高架,包括基座、塔柱和传送装置,基座连接于地面,塔柱设置在基座的顶端,塔柱若干个,若干个塔柱环绕基座的中心,相邻塔柱之间设置有若干横杠及斜撑,塔柱与横杠、斜撑组成桁架结构,传送装置设置在所述塔柱的侧壁上;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和转轮,转轮为两个,两个转轮与塔柱转动连接,两个转轮分别位于接近所述塔柱的顶端处和接近塔柱的底端处,传送带设置在两个所述转轮上;传送带的侧壁上设置有天线,天线可跟随传送带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天线安装在传送装置上,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转轮就能将天线升高或者降低,不需要攀爬到高出,大大减小了工作人员摔伤的几率,还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面增高架
本技术涉及通信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面增高架。
技术介绍
为了保证无线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一般把通讯天线安置到高点,以增加通讯信号覆盖半径,以达到理想的通讯效果,在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增高架来安装通讯天线,即将通讯天线安装到增高架的上端部,增高架具有重量轻、造价底、安装简便的特点。然而,当通讯天线出现故障时,往往需要人工攀爬到增高架高处对天线进行维修,这不仅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而且还有意外摔伤的风险,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面增高架,其增高架上的塔柱设置有传送装置,将通讯天线安装到传送装置上,传送装置可对其进行升高和降低的功能。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面增高架,包括基座、塔柱和传送装置,所述基座固定连接于地面,所述塔柱设置在所述基座的顶端,所述塔柱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塔柱环绕所述基座的中心,相邻所述塔柱之间设置有若干横杠及斜撑,所述塔柱与横杠、斜撑组成桁架结构,所述传送装置设置在所述塔柱的侧壁上;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和转轮,所述转轮为两个,两个所述转轮间隔设置在所述塔柱的侧壁上,且与所述塔柱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轮分别位于接近所述塔柱的顶端处和接近所述塔柱的底端处,所述传送带设置在两个所述转轮上;所述传送带的侧壁上设置有天线,所述天线可跟随所述传送带上下移动。更进一步的,所述转轮的两端设置了限位盘,所述限位盘和所述转轮为圆柱形,且所述限位盘的直径大于所述转轮的直径。更进一步的,所述转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手动杆。更进一步的,所述转轮的一端设置有旋转电机。更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由若干短板拼接而成。更进一步的,若干所述短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插销,且若干所述短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插孔,若干所述短板通过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一插销配合连接,且若干所述短版连接形成环形,所述短板的材料具有柔韧、散热效果好、抗腐蚀的性能。更进一步的,所述短板沿其宽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孔,所述天线沿其宽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插孔配合的第二插销。更进一步的,所述塔柱由若干钢管段拼接而成,若干所述钢管段通过法兰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塔柱的侧壁上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连接地面。更进一步的,所述塔柱的顶端设置有避雷针。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面增高架,在增高架的塔柱的侧壁上设置传送装置,将天线安装在传送装置上,可实现天线的上下移动,工作人员在安装和维修天线时,不用攀爬到高处就能对天线进行安装和维修,大大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和摔伤几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地面增高架的增高架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地面增高架的塔柱和传送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地面增高架的传送装置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地面增高架的转轮和手动杆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地面增高架的转轮和电机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地面增高架的若干短板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地面增高架的天线和短板的立体图。图标:100-塔柱;110-钢管段;120-避雷针;130-横杠;斜撑-140;200-传送装置;210-转轮;211-限位盘;212-手动杆;213-电机;220-传送带;221-短板;222-第二插孔;223-第一插销;224-第一插孔;230-天线;231-固定杆;232-第二插销;300-拉绳;400-基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面增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400、塔柱100和传送装置200,所述基座400固定连接于地面,所述塔柱100设置在所述基座400的顶端,所述塔柱100为若干个,塔柱100主要用于安装天线,且若干个所述塔柱100环绕所述基座400的中心,相邻所述塔柱100之间设置有若干横杠130及斜撑1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面增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400)、塔柱(100)和传送装置(200),所述基座(400)固定连接于地面,所述塔柱(100)设置在所述基座(400)的顶端,所述塔柱(100)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塔柱(100)环绕所述基座(400)的中心,相邻所述塔柱(100)之间设置有若干横杠(130)及斜撑(140),所述塔柱(100)与横杠(130)、斜撑(140)组成桁架结构,所述传送装置(200)设置在所述塔柱(100)的侧壁上;/n所述传送装置(200)包括传送带(220)和转轮(210),所述转轮(210)为两个,两个所述转轮(210)间隔设置在所述塔柱(100)的侧壁上,且与所述塔柱(100)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轮(210)分别位于接近所述塔柱(100)的顶端处和接近所述塔柱(100)的底端处,所述传送带(220)设置在两个所述转轮(210)上;/n所述传送带(220)的侧壁上设置有天线(230),所述天线(230)可跟随所述传送带(220)上下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面增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400)、塔柱(100)和传送装置(200),所述基座(400)固定连接于地面,所述塔柱(100)设置在所述基座(400)的顶端,所述塔柱(100)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塔柱(100)环绕所述基座(400)的中心,相邻所述塔柱(100)之间设置有若干横杠(130)及斜撑(140),所述塔柱(100)与横杠(130)、斜撑(140)组成桁架结构,所述传送装置(200)设置在所述塔柱(100)的侧壁上;
所述传送装置(200)包括传送带(220)和转轮(210),所述转轮(210)为两个,两个所述转轮(210)间隔设置在所述塔柱(100)的侧壁上,且与所述塔柱(100)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轮(210)分别位于接近所述塔柱(100)的顶端处和接近所述塔柱(100)的底端处,所述传送带(220)设置在两个所述转轮(210)上;
所述传送带(220)的侧壁上设置有天线(230),所述天线(230)可跟随所述传送带(220)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增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210)的两端设置了限位盘(211),所述限位盘(211)和所述转轮(210)为圆柱形,且所述限位盘(211)的直径大于所述转轮(210)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面增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210)的一端转动连接手动杆(212)。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华李超扎西加措索朗多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日喀则市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西藏;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