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包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的一片式包装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9080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包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的一片式包装壳,包括包装壳主体,包装壳主体设置有助折印,助折印将包装壳主体分为第一包装壳和第二包装壳,第一包装壳和/或第二包装壳上设置有放置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的芯坑,第一包装壳或第二包装壳上设置有气囊袋,芯坑距助折印的距离小于气囊袋距助折印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包装壳主体上设置助折印,仅需将包装壳主体沿助折印进行折叠,即可对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进行包覆,无需人工对齐,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的电性能和安全性能,同时也可将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两头的极耳露出,实现了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的包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包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的一片式包装壳
本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软包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的一片式包装壳。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比能量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等优点,不仅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上如移动电话、数码摄像机和手提电脑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也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工具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方面,因此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两边出极耳的锂离子电池是相对于单边出两个极耳的电池来说的,它两侧各有一个极耳,当电池的使用工况需要大电流时,设置成正负极双头出极耳,可以加宽极耳宽度,满足大电流通过。目前软包双头出极耳锂离子电池包装时,普遍由工人先将两片包装壳连接在一起,再用连接好的包装壳将电池芯包装起来完成,此种操作缺点主要有:无法保证两片包装壳的平行度,容易造成上下包装壳错位导致电芯电性能和安全性能下降,同时其将两片包装壳通过人工连接在一起增加了制备步骤,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软包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的一片式包装壳。本技术通过在包装壳主体上设置助折印,在对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进行包装时,仅需将包装壳主体沿助折印进行折叠,即可对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进行包覆,减少了传统包装过程中采用两片包装壳连接在一起的步骤,不用再需要人工对齐,保证了包装效果,提升了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的电性能和安全性能,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可将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两头的极耳露出,实现了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的包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作简单,包装快速,效率高,劳动强度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包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的一片式包装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装壳主体,所述包装壳主体中部设置有助折印,所述助折印将所述包装壳主体分为第一包装壳和第二包装壳,所述第一包装壳和/或所述第二包装壳上设置有芯坑,所述第一包装壳或所述第二包装壳上设置有气囊袋,所述芯坑距所述助折印的距离小于所述气囊袋距所述助折印的距离。上述的一种软包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的一片式包装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装壳上芯坑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裁剪线,所述第二包装壳上气囊袋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裁剪线,所述第一裁剪线和所述第二裁剪线均与所述助折印平行,所述包装壳主体沿助折印对折时,所述第一裁剪线和所述第二裁剪线重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在包装壳主体上设置助折印,在对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进行包装时,仅需将包装壳主体沿助折印进行折叠,即可对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进行包覆,减少了传统包装过程中采用两片包装壳连接在一起的步骤,不用再需要人工对齐,保证了包装效果,提升了电池的电性能和安全性能,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可将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两头的极耳露出,实现了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的包装。2、本技术通过在包装壳主体上设置1至2个芯坑,不仅满足了传统厚度的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的包装,在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过厚时也能顺利进行包装,提升了包装壳的适用性。3、本技术通过设置气囊袋将后续化成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导入气囊袋,保证了后续化成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不会影响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保证了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的包装效果,提升了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的电性能和安全性能。4、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裁剪线和第二裁剪线,有利于热熔封边的定位,便于将气囊袋进行裁减,保证了气囊袋的顺利裁剪,从而保证了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不受化成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的影响。综上,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作简单,操作简单,劳动强度小,通过助折印快速定位,不会出现包装错位,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包装不良率,也提升了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的电性能和安全性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对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进行包装后得到的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包装壳主体;1-1—第一包装壳;1-2—第二包装壳;1-3—第一裁剪线;1-4—第二裁剪线;2—芯坑;3—气囊袋;4—助折印;5—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软包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的一片式包装壳包括包装壳主体1,所述包装壳主体1中部设置有助折印4,所述助折印4将所述包装壳主体1分为第一包装壳1-1和第二包装壳1-2,所述第一包装壳1-1和/或所述第二包装壳1-2上设置有芯坑2,所述第一包装壳1-1或所述第二包装壳1-2上设置有气囊袋3,所述芯坑2距所述助折印4的距离小于所述气囊袋3距所述助折印4的距离,将包装壳对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进行包装后得到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本实施例中,包装壳主体1中部设置有助折印4,助折印4将包装壳主体1分为第一包装壳1-1和第二包装壳1-2,实际使用时,通过助折印4将包装壳主体1分为了第一包装壳1-1和第二包装壳1-2两部分,在进行对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包装时,仅需将包装壳主体1沿助折印4进行折叠,即可将第一包装壳1-1和第二包装壳1-2对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进行包覆,仅需一片包装壳即可实现包装,减少了传统包装过程中采用两片包装壳连接在一起的步骤,不用再需要人工对齐,保证了包装效果,提升了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5的电性能和安全性能,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可将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两头的极耳露出,实现了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的包装。本实施例中,第一包装壳1-1和/或第二包装壳1-2上设置有芯坑2,实际使用时,当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的厚度为传统厚度时,在第一包装壳1-1或第二包装壳1-2上设置放置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的芯坑2,仅需设置一个芯坑2即可将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进行包装,保证了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两头的极耳露出;当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的厚度过厚时,在第一包装壳1-1和第二包装壳1-2上均设置有放置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的芯坑2,设置两个芯坑2对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进行包装,实现了过厚的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的包装,保证了过厚的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的两头的极耳的露出,提升了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5的电性能和安全性能。本实施例中,第一包装壳1-1或第二包装壳1-2上设置有气囊袋3,实际使用时,通过设置气囊袋3将后续化成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导入气囊袋3,保证了后续化成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不会影响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5的性能,保证了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5的包装效果,提升了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5的电性能和安全性能。本实施例中,芯坑2距助折印4的距离小于气囊袋3距助折印4的距离,实际使用时,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包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的一片式包装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装壳主体(1),所述包装壳主体(1)中部设置有助折印(4),所述助折印(4)将所述包装壳主体(1)分为第一包装壳(1-1)和第二包装壳(1-2),所述第一包装壳(1-1)和/或所述第二包装壳(1-2)上设置有芯坑(2),所述第一包装壳(1-1)或所述第二包装壳(1-2)上设置有气囊袋(3),所述芯坑(2)距所述助折印(4)的距离小于所述气囊袋(3)距所述助折印(4)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包双头出极耳式锂离子电池芯的一片式包装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装壳主体(1),所述包装壳主体(1)中部设置有助折印(4),所述助折印(4)将所述包装壳主体(1)分为第一包装壳(1-1)和第二包装壳(1-2),所述第一包装壳(1-1)和/或所述第二包装壳(1-2)上设置有芯坑(2),所述第一包装壳(1-1)或所述第二包装壳(1-2)上设置有气囊袋(3),所述芯坑(2)距所述助折印(4)的距离小于所述气囊袋(3)距所述助折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强赵群会王书会李峰李金梅董旭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瑟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