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电流软包电池探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8862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电流软包电池探针,包括基座、电流片和电压片,所述电流片和电压片固定安装在基座正面的限位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片的极耳接触端及电压片的极耳接触端与电池极耳表面在初始接触时均呈线性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电流片及电压片的极耳接触端结构改进,使极耳接触端端面与电池极耳表面的初始状态面接触改为初始状态线性接触,从而在对探针施压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划破极耳氧化层,降低了面面接触时因表面粗糙等不确定因素造成的触点少的概率,工作时具有低电阻性和高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电流软包电池探针
本技术涉及一种探针夹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锂电池电性能检测的大电流软包电池探针。
技术介绍
随着锂电池能密度的不断提高,对于软包电池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软包电池的电流值也日益增加,软包电池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必要的化成、分容、OCV、DCIR工序,这些工序就必须使用到软包电池探针。现有技术中探针大多为冲压制造、再进行电镀工艺制程,以往探针都是冲压90°折弯(如图8所示),工作时通过探针与电池极耳5表面接触对探针施压从而产生形变划破极耳氧化层。现有技术中探针表面初始状态与极耳为面接触,但是实际情况任何制造都存在制造表面的粗糙、形变、毛刺等不可避免现象,往往都会微观点接触,在相同压力条件下,由于很多不确定的点接触,造成使用过程中的不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的大电流软包探针。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电流软包电池探针,包括基座、电流片和电压片,所述电流片和电压片固定安装在基座正面的限位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片的极耳接触端及电压片的极耳接触端与电池极耳表面在初始接触时均呈线性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电流片的弯折部及电压片的弯折部均为直角结构,其极耳接触端均为尖角。进一步地,所述电流片的弯折部及电压片的弯折部为钝角或锐角;优选为电流片的弯折部及电压片的弯折部的折弯角度α为60°。进一步地,所述电流片和电压片均设有若干片,若干片电流片及若干片电压片均依次贴接,且各自的极耳接触端之间设有间隙,贴接后的电流片及贴接后的电压片并排排列,且电流片与电压片之间设有间隙,从外向内,若干片电流片的极耳接触端及若干片电压片的极耳接触端均呈依次缩进状态,其中,电压片与电流片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不同。进一步地,所述电流片设有若干片,若干片电流片依次贴接,所述电压片设于贴接后的电流片的外侧,且电流片与电压片之间设有绝缘片,相邻电流片的极耳接触端之间以及电流片极耳接触端与电压片极耳接触端之间均设有间隙,从最外侧电压片的极耳接触端到最内侧的电流片的极耳接触端呈依次缩进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电流片及电压片的极耳接触端结构改进,使极耳接触端端面与电池极耳表面的初始状态面接触改为初始状态线性接触,从而在对探针施压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划破极耳氧化层,降低了面面接触时因表面粗糙等不确定因素造成的触点少的概率,工作时具有低电阻性和高稳定性。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探针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探针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3为图1中A部位的放大视图。图4为本技术探针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探针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本技术探针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二。图7为本技术探针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三。图8为现有技术的探针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及部件名称为:1.基座,2.电流片,21.电流片弯折部,22.电流片极耳接触端,3.电压片,31.电压片弯折部,32.电压片极耳接触端,4.绝缘片,5.极耳。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一种大电流软包电池探针,包括基座1、电流片2、绝缘片4和电压片3,电流片2和电压片3均为金属片冲压弯折而成,电流片弯折部21和电压片弯折部31可为钝角或锐角结构;作为优选方案,电流片2和电压片3的弯折角度α为60°。其中,电流片2、绝缘片4和电压片3自内向外依次排列并固定安装在基座1正面的限位槽内,电流片2设有若干片,若干片电流片2依次贴接,电压片3设于贴接后的电流片2的外侧,并通过绝缘片4隔离。相邻电流片极耳接触端22之间以及电流片极耳接触端22与电压片极耳接触端32之间均设有间隙,从最外侧电压片极耳接触端32到最内侧的电流片极耳接触端22呈依次缩进状态。实施例二:如图5-7所示,本实施例的大电流软包电池探针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电流片弯折部21及电压片弯折部31均为直角结构,电流片极耳接触端22、电压片极耳接触端32均为尖角。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大电流软包电池探针包括基座1、电流片2和电压片3,其中电流片2和电压片3均设有若干片,若干片电流片2及若干片电压片3均依次贴接,贴接后的电流片2及贴接后的电压片3并排排列并固定在基座1正面的限位槽内,且电流片2与电压片3之间设有间隙,且各自的极耳接触端之间也设有间隙,从外向内,若干片电流片极耳接触端22及若干片电压片极耳接触端32均呈依次缩进状态。本技术通过对电流片及电压片的极耳接触端结构改进,使极耳接触端端面与电池极耳表面的初始状态面接触改为初始状态线性接触,从而在对探针施压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划破极耳氧化层,降低了面面接触时因表面粗糙等不确定因素造成的触点少的概率,因此,本技术工作时具有低电阻性和高稳定性。对于电流片和电压片加工来说,本实施例一较实施例二加工更方便,其仅通过将金属片折弯成钝角或锐角即可达到要求。本实施例一将电流片和电压片折成一个钝角或锐角结构,典型为折弯角度α为60°,这样让探针与极耳接触初始就为一个线接触,当探针在下压过程中,随着探针弹性形变,这个60°的线接触,就逐步的向45°线接触靠近,从而保证冲压出来的工艺制造的探针与电池极耳最大程度的压强值。本技术中呈线性状态接触不应局限于接触时呈理想的直线(直线段)状,亦可是点性线状或点画线状等;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电流软包电池探针,包括基座、电流片和电压片,所述电流片和电压片固定安装在基座正面的限位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片的极耳接触端及电压片的极耳接触端与电池极耳表面在初始接触时均呈线性状态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电流软包电池探针,包括基座、电流片和电压片,所述电流片和电压片固定安装在基座正面的限位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片的极耳接触端及电压片的极耳接触端与电池极耳表面在初始接触时均呈线性状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电流软包电池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片的弯折部及电压片的弯折部均为直角结构,其极耳接触端均为尖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电流软包电池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片的弯折部及电压片的弯折部为钝角或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电流软包电池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片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冬刘仁静徐铁山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永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