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温结构、联用装置以及生化分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8825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调温结构、联用装置以及生化分析设备,调温结构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安装仓以及温度调节组件。其中,安装仓具有容纳空腔;温度调节组件设置在安装仓的一侧,温度调节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温控件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温控件的制动以调节容纳空腔内的温度。安装仓提供了连通管道的安装和放置位置,通过在壳体中设置温度调节组件,进而保证容纳空腔内的温度处于实际试验所需求的温度范围内,从而提高后续分析实验的效率,并且通过各结构部件设置在壳体内,避免了在装置外部单独安装恒温设备,提高检测分析在使用上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温结构、联用装置以及生化分析设备
本技术涉及生化分析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调温结构、联用装置以及生化分析设备。
技术介绍
针对复杂样品中有意义的被分析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于现代医学、生物学、食品科学、环境科学具有重要意义。质谱(massspectrometry,缩写为MS)技术依靠测量气态离子的质量电荷比(mass-to-chargeratio,缩写为m/z)检测和鉴定被分析物,是目前最强大的针对有机被分析物的定性定量检测技术之一。质谱技术具有极高的选择性,较高的灵敏度和丰富信息收集能力。在现代分析化学中,复杂样品经过分离后,再与质谱检测技术在线联用,则组成了一个分离检测二维生化分析平台,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定性定量分析目的。目前用于前端的分离技术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气相色谱(gaschromatography,GC)、超临界流体色谱(supercriticalfluidchromatography,SFC)及毛细管电泳(capillaryelectrophoresis,CE)等等。现有技术中,现有的离子源结构中,常通过采用为液相色谱(liquidchromatography,简称为LC)作为分离前端,通过离子源连接LC末端,实现喷出液的电喷雾离子化喷出,进而实现对物质的生化分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提高离子源的分离效率,常需要对LC柱进行加热,例如,在分析实验过程中,温度处于40-80℃,喷出液的离子化效果最好,因此,在进行离子化时需要特定的恒温装置进行温度控制操作,其使用较为繁琐,使得实验操作变得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在进行电喷雾离子化过程中,由于需要特定的恒温装置进行温度控制操作,其使用较为繁琐,使得实验操作变得复杂的缺陷。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调温结构,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安装仓,具有容纳空腔;温度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仓的一侧,所述温度调节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温控件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温控件的制动以调节所述容纳空腔内的温度。可选地,上述的调温结构,所述温控件包括制热器,所述制热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制热器制热,以调节所述容纳空腔内的温度;和/或制冷器,所述制冷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制冷器制冷,以调节所述容纳空腔内的温度。可选地,上述的调温结构,所述温度调节组件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传感器用以检测容纳空腔内的温度,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温度控制所述温控件的调节。可选地,上述的调温结构,所述容纳空腔呈长方形腔体,所述安装仓具有至少两个容纳空腔;或所述容纳空腔呈回型空腔。可选地,上述的调温结构,所述壳体包括底壳;上盖,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所述温度调节组件安装在所述上盖内;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壳之间设有形成安装所述安装仓的容纳空腔,所述安装仓安装在所述容纳空腔内。可选地,上述的调温结构,所述上盖上还设有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安装在所述安装仓和所述温度调节组件之间,用以隔离绝缘所述安装仓和温度调节组件。可选地,上述的调温结构,所述上盖上设有若干散热孔。可选地,上述的调温结构,所述壳体内具有限位定位端;所述安装仓具有限位安装端,所述限位定位端与所述限位安装端相互插接设置。一种联用装置,包括:上述的调温结构;离子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连通管道,与所述离子源的连接端连接,且所述连通管道设置在所述容纳空腔内。一种生化分析设备,包括上述联用装置。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调温结构,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安装仓和温度调节组件。其中,安装仓具有至少一个用以容纳连通管道的容纳空腔。温度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仓的一侧,所述温度调节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温控件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温控件的制动以调节所述容纳空腔内的温度。此结构的调温结构,安装仓提供了连通管道的安装和放置位置,通过在壳体中设置温度调节组件,进而保证容纳空腔内的温度处于实际试验所需求的温度范围内,从而提高后续分析实验的效率,并且通过各结构部件设置在壳体内,避免了在装置外部单独安装恒温设备,提高检测分析在使用上的便捷性。2.本技术提供的调温结构,所述温控件包括制热器,所述制热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制热器制热,以调节所述容纳空腔内的温度;和/或制冷器,所述制冷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制冷器制冷,以调节所述容纳空腔内的温度。此结构的调温结构,制热器实现对其周围空气的制热,并将热空气导入容纳空腔,实现对容纳空腔内的温度进行提升。制冷器则实现对其周围空气的制冷,通过将制冷器制冷的冷空气导入容纳空腔,则可以实现对容纳空腔内温度的降低。通过制热器和制冷器的协同调节,则可以实现依据实际温度对容纳空腔内需求温度进行调节,进一步扩大可调节的温度范围,提高装置的适应性。当然也可以依据具体需求,仅设置制冷器或是制热器,例如使用环境通常温度较高或较低,仅通过制冷器或是制热器即可实现对温度的调节。3.本技术提供的调温结构,所述温度调节组件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传感器用以检测容纳空腔内的温度,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温度控制所述温控件的调节。此结构的调温结构,传感器的设置,保证对容纳空腔内实际温度的反馈,作为温度调节的标准,保证调节温度时的可靠性。4.本技术提供的调温结构,所述容纳空腔呈长方形腔体,所述安装仓具有至少两个容纳空腔;或所述容纳空腔呈回型空腔。容纳空腔的不同具体形状以及不同的设置结构,可以实现连通管道在腔体内不同的绕设方式,从而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对连通管道的收纳和同步温控,进而,多容纳空腔的安装仓设计,在较小的总体体积下,可以通过缠绕实现更较长的连通管道的容纳,节省加热时间并节约能源,进一步提高装置的集成度。5.本技术提供的调温结构,上盖与底壳通过形成的安装空腔,实现安装仓的安装,此外,通过设置绝缘件,有效保护电路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散热孔的设置,用以将多余的热量将经由散热孔排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联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联用装置上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上盖以及安装仓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安装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安装仓与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n安装仓(1),具有容纳空腔(11);/n温度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仓(1)的一侧,所述温度调节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温控件(2)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温控件(2)的制动以调节所述容纳空腔(11)内的温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
安装仓(1),具有容纳空腔(11);
温度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仓(1)的一侧,所述温度调节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温控件(2)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温控件(2)的制动以调节所述容纳空腔(11)内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调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件(2)包括:
制热器(21),所述制热器(21)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制热器(21)制热,以调节所述容纳空腔(11)内的温度;
和/或
制冷器(22),所述制冷器(22)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制冷器(22)制冷,以调节所述容纳空腔(11)内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调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调节组件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传感器用以检测容纳空腔(11)内的温度,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温度控制所述温控件(2)的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调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空腔(11)呈长方形腔体,所述安装仓(1)具有至少两个容纳空腔(11);
或所述容纳空腔(11)呈回型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剑辉王凌宇陈大勇
申请(专利权)人:知健生物分子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