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绝热空气冷却器的热交换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8774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装置,其具有流体流经的至少一个热交换器(1)、至少一个风扇(11)以及用于冷却由风扇(11)从周围吸入的空气的至少一个绝热空气冷却器(2),其中被吸入的空气首先被引导通过空气冷却器(2)且随后被引导通过热交换器(1),并且绝热空气冷却器(2)具有至少一个增湿装置(3),该增湿装置(3)被布置在空气冷却器(2)中并且由吸湿材料和流体输送装置(4)组成,该流体输送装置(4)将流体输送给增湿装置(3)以保持增湿装置(3)湿润。在不损害增湿装置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并且不使增湿装置在上方区域中被流体过度饱和的情况下,为了使增湿装置尽可能均匀的润湿以及更高的热交换性能成为可能,因此提供了增湿装置(3)包括被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上方的至少两个垫子(3a、3b)并且流体输送装置(4)具有分配器装置(4a、4b),分配器装置(4a、4b)被布置在每个垫子(3a、3b)上方并且用于将流体均匀地分布到垫子(3a、3b)上,其中每个分配器装置(4a、4b)连接至输送管路(5)并通过该输送管路(5)充入流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绝热空气冷却器的热交换器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热交换器装置。由DE202017102138U1中已知一种通用的热交换器装置,该装置例如可以在制冷系统中用作回流冷却器以冷却冷却流体,或者在冷凝器中用于使制冷剂液化。该热交换器装置包括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可以填充有冷却流体或制冷剂,通过该热交换器引导从周围吸入的空气以冷却在热交换器中循环的冷却流体或液化在其中循环的制冷剂。为此,热交换器包括管道系统,例如弯曲的管道形式的管道系统,该管道系统由冷却流体或制冷剂流过,并且由导热材料构成的翅片被布置在管道上,以通过增加有效的热交换面积来改善热交换。为了吸入周围的空气,在热交换器装置中设置至少一个翅片,该至少一个翅片从周围吸入空气并将其引导通过热交换器。为了即使在较高的外部温度下也可以确保将在热交换器中循环的冷却流体充分冷却至低于其冷凝温度或者将在热交换器中循环的制冷剂冷却至低于其冷凝温度,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回流冷却器和冷凝器具有布置在热交换器上游的绝热空气冷却器,其中吸入的空气首先进行绝热预冷却然后通过热交换器进行引导以与在其中循环的流体进行热交换。在绝热空气冷却器中,被吸入的空气通过被液体(特别是水)润湿的装置引导,该装置例如由吸水垫形成并因此被绝热冷却。在DE202017102138A1的热交换器装置中,为此设置了一种绝热的空气冷却器,该绝热的空气冷却器具有由吸湿材料构成的可互换的垫子并且通过带液体(特别是水)的液体进给器的方式被润湿。由风扇从周围吸入的空气首先被引导通过绝热的空气冷却器并因此通过蒸发冷却而进行预冷却,然后通过热交换器被引导以与热交换器中携带的流体进行热交换。在已知的带有绝热空气冷却器的热交换器装置中经常布置有两个热交换器,该两个热交换器例如被布置成彼此垂直间隔开,彼此相对或呈V形。在这种情况下,将一个绝热空气冷却器分配给每个热交换器,并且将其布置在所分配的热交换器的上游,其中绝热空气冷却器的垫子能够铺设成平行于或甚至相对于各自所分配的热交换器的流入表面成一定角度。根据已知的热交换器装置的这种构造原理,应提供一种性能更高的热交换器装置,则热交换器的流入表面彼此相对布置,并且相应地可以增加绝热空气冷却器的垫子的表面。然而,在增大绝热空气冷却器的垫子在竖直方向上的延伸的情况下,在垫子的稳定性和可管理性方面出现了问题,因为太高的垫子在完全润湿时是不稳定的,并且更换垫子时由一位操作员将无法再操作。例如由于更换高度为2m或更大的垫子,会引起与更换垫子时不稳定性和难管理性有关的这些问题。此外,在垫子过高的情况下,垫子用加湿液体进行强烈的过饱和会在上方垫子区域中产生,因为当必须确保垫子在整个高度上都被完全润湿时较大的垫子必须用大量的液体润湿。垫子在其上方的区域中被增湿液体过度饱和会致使增湿液体被由通过风扇吸入的空气以液滴形式从垫子中抽出。结果,垫子的润湿效率降低,并且由于从垫子逸出的液滴可能粘附到热交换器装置的易腐蚀部件上,所以在热交换器装置中可能发生腐蚀问题。以此为出发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进一步开发一种通用的热交换器装置,使得在不损害垫子的稳定性和可管理性的情况下,并且在不使垫子在其上方的区域中被增湿液体过度饱和的情况下,使垫子被最均匀可能的润湿以及更高的热交换性能成为可能。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热交换器装置来达到。该热交换器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可以从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热交换器装置包括流体流经的至少一个热交换器、至少一个风扇以及用于冷却由风扇从周围吸入的空气的至少一个绝热空气冷却器,其中被吸入的空气首先被引导通过空气冷却器且随后被引导通过热交换器,并且绝热空气冷却器具有至少一个增湿装置,该增湿装置被布置在空气冷却器中并且由吸湿材料和流体输送装置组成,该流体输送装置将流体输送给增湿装置以保持增湿装置湿润,其中增湿装置包括被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上方的至少两个垫子,并且流体装置具有被布置在每个垫子上方的分配器装置,分配器装置连接至输送管路,分配器装置通过该输送管路充入流体,且分配器装置将流体均匀地分布到分配至其的垫子上。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装置中,每个热交换器相应地分配有一个绝热空气冷却器,该空气冷却器具有增湿装置,该增湿装置由被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上方的至少两个垫子组成,其中连接至输送管路的分配器装置被分配给每个垫子从而将流体均匀地分布在各个垫子上,并且为此分配器装置被布置在所分配的垫子上。由于每个垫子分配了自己的分配器装置,因此可以用流体在垫子的整个厚度和整个高度上实现每个垫子的均匀润湿。此外,增湿装置保持为更易于管理,例如在更换垫子时,通过将其分成被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上方的至少一个垫子来进行。因此,可以实现具有更高性能的热交换器装置,而不必承担与均匀润湿和增湿装置的易管理性有关的任何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装置的增湿装置可以被布置成垂直地竖立着,使得增湿装置的中间层(或垫子的流入表面,被吸入的空气通过该流入表面流动)沿着垂直方向铺设。在形成为平坦的热交换器垂直定向的情况下,增湿装置的垂直布置特别有利。在垂直布置增湿装置的情况下,组成增湿装置的垫子被垂直地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上方并且彼此对齐,并且沿着垫子平面(垫子的中间层)延伸。与此相反,如果热交换器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例如在具有彼此呈V形布置的两个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装置的情况下,则分配给热交换器的增湿装置有利地倾斜于垂直方向,优选地以相同的角度,因此优选地平行于倾斜布置的热交换器的流入表面铺设。在这种情况下,增湿装置的垫子的(中间)平面也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铺设。但是,例如也可以将下方垫子布置成相对垂直方向倾斜铺设并且将上方垫子布置成垂直竖立在其上方。为了能够将通过输送管路输送到分配器装置的流体均匀地分布到分配给每个分配器装置的垫子上,每个分配器装置都具有分配器主体,该分配器主体将流体均匀地分布到所分配的垫子的上侧上。该分配器装置例如可以形成为流体可渗透的管道或承载流体的软管。该分配器装置尤其可以具有由多孔材料制成的Perl软管或多孔软管的形状。分配器装置也可以具有多孔的管道或具有多个开口或喷嘴的管道,通过该多孔的管道或具有多个开口或喷嘴的管道将流体喷射或滴在所分配的垫子的上侧上。此外,分配器装置还可以具有其他分配器主体,例如,包括分配器板,其中该分配器板具有在分配器板上均匀分布的开口,流体可以通过该开口流到所分配的垫子的上侧上。为了简化垫子的更换,将垫子方便地布置在空气冷却器壳体中以使其可更换。在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施例中,空气冷却器壳体具有形成为收集拖盘或通道的基部,垂直于该基部竖立的至少两个侧部,以及至少一个第一(中间)横向支柱和第二(上方)横向支柱。在这种情况下,基部和横向支柱在热交换器装置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垫子被布置在基部和第一(中间)横向支柱之间,并且第二垫子被布置在第一(中间)横向支柱和第二(上方)横向支柱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分配器装置被布置在第一垫子上方,第二分配器装置被布置在第二垫子上方。因此,分配器装置被分配给每个垫子,利用该分配器装置可以将流体输送到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器装置,具有/n-流体流经的至少两个热交换器(1),所述至少两个热交换器(1)被布置成相对热交换器壳体(9)的纵向中心平面彼此间隔开并且基本上在竖直方向上或相对于所述竖直方向倾斜,并且/n-在所述相对的热交换器(1)之间,在所述热交换器壳体(9)的上侧设置有至少一个风扇(11),/n-其中,至少一个绝热空气冷却器(2)被分配给每个热交换器(1)以便冷却由所述至少一个风扇(11)从周围吸入的空气,其中所述被吸入的空气首先被引导通过所述空气冷却器(2)且随后被引导通过所述热交换器(1),然后由所述风扇(11)从所述热交换器壳体(9)在所述上侧被吹出,/n并且每个绝热空气冷却器(2)被分配给至少一个增湿装置(3),所述增湿装置(3)被布置在空气冷却器(2)中并且由吸湿材料和流体输送装置(4)组成,所述流体输送装置(4)将流体供给所述增湿装置(3)以保持所述增湿装置(3)湿润,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湿装置(3)包括被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上方的至少两个垫子(3a、3b),并且在于所述流体输送装置(4)具有被布置在每个垫子(3a、3b)上方的分配器装置(4a、4b)以将所述流体均匀地分布到所述垫子(3a、3b)上,所述分配器装置(4a、4b)分别连接到输送管路(5),所述分配器装置(4a、4b)通过所述输送管路(5)充入流体。/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012 DE 102018125278.11.一种热交换器装置,具有
-流体流经的至少两个热交换器(1),所述至少两个热交换器(1)被布置成相对热交换器壳体(9)的纵向中心平面彼此间隔开并且基本上在竖直方向上或相对于所述竖直方向倾斜,并且
-在所述相对的热交换器(1)之间,在所述热交换器壳体(9)的上侧设置有至少一个风扇(11),
-其中,至少一个绝热空气冷却器(2)被分配给每个热交换器(1)以便冷却由所述至少一个风扇(11)从周围吸入的空气,其中所述被吸入的空气首先被引导通过所述空气冷却器(2)且随后被引导通过所述热交换器(1),然后由所述风扇(11)从所述热交换器壳体(9)在所述上侧被吹出,
并且每个绝热空气冷却器(2)被分配给至少一个增湿装置(3),所述增湿装置(3)被布置在空气冷却器(2)中并且由吸湿材料和流体输送装置(4)组成,所述流体输送装置(4)将流体供给所述增湿装置(3)以保持所述增湿装置(3)湿润,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湿装置(3)包括被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上方的至少两个垫子(3a、3b),并且在于所述流体输送装置(4)具有被布置在每个垫子(3a、3b)上方的分配器装置(4a、4b)以将所述流体均匀地分布到所述垫子(3a、3b)上,所述分配器装置(4a、4b)分别连接到输送管路(5),所述分配器装置(4a、4b)通过所述输送管路(5)充入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装置,其中所述垫子(3a、3b)被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上方沿着一个平面延伸并且在所述平面中铺设成彼此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分配器装置(4a、4b)包括分配器主体,所述分配器主体将所述流体均匀地分布在分配给各个分配器装置(4a、4b)的所述垫子(3a、3b)的上侧上,其中所述分配器装置(4a、4b)优选地形成为流体可渗透的管或者承载流体的软管,特别是呈由多孔材料制成的Perl软管的形式或者是以具有多个开口或喷嘴的管道的形式。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子(3a、3b)在空气冷却器壳体(10)中被可互换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冷却器壳体(10)具有形成为收集装置的基部(10a)以及至少两个侧部(10b)和至少两个横向支柱(10c、10d),其中所述横向支柱(10c、10d)在所述热交换器装置的纵向方向(L)上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装置,其中第一垫子(3a)在所述基部(10a)和第一横向支柱(10c)之间延伸,并且第二垫子(3b)在所述第一横向支柱(10c)和第二横向支柱(10d)之间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分配器装置(4a)被布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支柱(10c)中以润湿分配给所述第一分配器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尼古拉斯·基亚拉迪亚托比亚斯·绍布乔治·罗萨多斯特凡·梅斯坦托马斯·奥德里奇
申请(专利权)人:杰基混合技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