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文专利>正文

计算机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8752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计算机的电源,包括壳体及其中的电路板,壳体有散热鳍片;所述壳体由上、下壳体对接而成;所述电路板包括主电路板和子电路板,子电路板上布置电源电路中的功率器件及相关器件,主电路板上布置其余器件,两电路板通过电连接器连接;所述主电路板装配在下壳体内,子电路板装配在上壳体的内壁;所述子电路板上的功率器件布置在子电路板的周边,其管脚连接在子电路板的电路上,其管体固定在上壳体的内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散热良好,无须风扇就能实现很大的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特别是一种用于计算机的开关电源。
技术介绍
计算机电源电路包含各种不同的电子器件,其中的开关管、整流管等功率器件必须安装在散热器上才能正常工作。现有计算机电源通常采用“T”型或倒“L”型散热器,其有一不带鳍片的直立部分,可以像普通器件一样直立安装在电路板上,不会占太大的电路板面积,散热主要靠从直立部分顶部水平伸展出的有鳍片部分;这其实是一种以散热器适应电路板的方式,散热器的形状和大小受电路板及电源内部空间的限制,散热面积一般有限,必须再用其它方法增强散热能力,其中最常见的解决方案是有风扇的主动散热方式。图1为现有公知的有风扇计算机电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主要是在电路板10a上设置有各种不同的电子器件11a,功率器件12a的管体和散热器13a的直立部分131a固定在一起,直立于电路板10a之上,由于散热器13a的散热面积有限,必须增加风扇30a以增强散热能力。将电路板10a和风扇30a安装在壳体20a中,组成有风扇计算机电源1a。通常,增加了风扇的散热器其散热能力相当于原来的4~10倍,故这种有风扇的计算机电源可满足各种功率需求的应用场合。然而,由于增加了风扇,又带来了机械噪声,电源风扇的噪声有时甚至是计算机噪声的主要来源,同时,风扇的可靠性不高也造成了这种电源的可靠性不高。为解决有风扇电源存在的问题,产生了一种无风扇被动散热的计算机电源。图2为现有公知的普通无风扇计算机电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主要是在电路板10b上设置有各种不同的电子器件11b,功率器件12b的管体和散热器13b的直立部分131b固定在一起,并直立于电路板10b之上。为使功率器件12b正常工作,必须在散热器13b的直立部分131b的顶部向水平方向伸展出相当的散热面积。由于散热器13b的形状和大小受电路板10b上的电子器件11b及电源内部空间的限制,并且固定在电路板10b上的直立部分131b也难以可靠地撑起过大的整个散热器,故实际中的结构常常比图中的更复杂。将电路板10b安装在壳体20b中,组成普通无风扇计算机电源1b。在进一步的实践中,为增大散热面积自然产生了在壳体的外壁设置鳍片的想法,问题在于如何高效地把热量引到有鳍片的壳体上。在现有的方案中,有的用热管把热量从内部散热器引到有鳍片的壳体,有的在内部散热器和有鳍片的壳体之间加装矽胶垫片传热,却始终无法摆脱以散热器适应电路板的传统方式,巨大的壳体只是当成“T”型散热器的有鳍片部分,从功率器件向壳体和鳍片传热的效率不高是传统方式难以突破的瓶颈,壳体散热发挥不出应有的优势。因此,现有的无风扇计算机电源的功率难以做得如有风扇的大,为满足大功率需求的应用场合,结果又出现了只在大功率的时候才启动的备用风扇方案,或者干脆把整个电源放到机箱外,做成外置式的无风扇计算机电源。概言之,传统计算机电源存在如下缺点-功率器件散发出的热量必须经过相当长的传导路径才能到达起主要散热作用的鳍片,传热的效率不高使得散热的效率也不高;-功率器件在电源壳体内部,散热器也在电源壳体内部,处于同一环境之中,造成电源内部的温度较高,不利于散热也不利于电路的工作;-必须采用极其复杂的结构才能与有鳍片的壳体相配合,同时散热效果不佳,成本高,不便于生产和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计算机电源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散热良好的无风扇计算机电源,其设计思路是把功率器件和相关器件从电源电路中分离出来,组成一装配在上壳体内壁的子电路板,其中,功率器件布置在子电路板的周边,其管脚连接在子电路板的电路上,其管体固定在上壳体的内壁,从而把功率器件产生的热量通过上壳体外壁的鳍片迅速地散去;这其实是一种以电路板适应散热器的方式,散热器的形状和大小完全不受电路板及电源内部空间的限制,功率器件和散热鳍片分别位于壳体的内外壁,充分发挥出壳体散热的优势。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计算机电源,包括壳体及其中的电路板,壳体有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上、下壳体对接而成;所述电路板包括主电路板和子电路板,子电路板上布置电源电路中的功率器件及相关器件,主电路板上布置其余器件,两电路板通过电连接器连接;所述主电路板装配在下壳体内,子电路板装配在上壳体的内壁;所述子电路板上的功率器件布置在子电路板的周边,其管脚连接在子电路板的电路上,其管体固定在上壳体的内壁。所述上壳体有一水平散热器,该水平散热器由水平基板和位于其上面的水平鳍片构成。所述上壳体还有一垂直散热器,该垂直散热器由垂直基板和位于其外壁的垂直鳍片构成,该垂直散热器位于水平基板的一个角端,并从水平基板向下延伸。所述上壳体的水平基板的底面有一与子电路板的大小相当的矩形凹槽,该矩形凹槽的四角各有一内螺柱,该内螺柱的顶面超出水平基板的底面,该子电路板用螺钉固定在内螺柱上。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安装主电路板的平台,该平台上有螺孔,该主电路板用螺钉固定在平台上。所述下壳体的前面板有与上壳体的垂直鳍片适配的豁口。所述下壳体的前面板布置有外接电源插座和电源开关,该电源插座和电源开关用导线与主电路板连接。所述下壳体的后面板有用于引出主电路板输出线束的豁口。所述下壳体的后面板有一窗口,该窗口配有盖板。所述下壳体的左右侧板、后面板及其盖板均设置有通风孔。所述电连接器是带软导线束的插头和插座。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结构计算机电源采用了以电路板适应散热器的方式,具有以下优点-固定在上壳体内壁的功率器件由外壁的鳍片直接散热,除去了“T”型散热器的直立部分,极大地提高了散热效率;-散热鳍片设置在上壳体的外壁,功率器件固定在上壳体的内壁,分别处于不同的环境之中,电源内部的温度较低,有利于电路的工作;-仅用简单的方法就取得了与有鳍片的壳体的良好配合,散热效果佳,便于生产和维护,成本远低于现有的无风扇计算机电源,与现有的有风扇计算机电源接近。因此,无须改变计算机电源的标准尺寸,即可轻松将无风扇计算机电源的功率提高到600W左右,充分发挥了壳体散热的优势,而现有标准尺寸的无风扇计算机电源的最大功率仅350W左右。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的有风扇计算机电源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公知的普通无风扇计算机电源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把计算机电源电路分解为本专利技术的主电路和子电路的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附图中,各代号的含义如下1a-有风扇计算机电源、10a-电路板、11a-电子器件、12a-功率器件、13a-散热器、131a-直立部分、20a-壳体、30a-风扇;1b-普通无风扇计算机电源、10b-电路板、11b-电子器件、12b-功率器件、13b-散热器、131b-直立部分、20b-壳体;10-主电路板、11-电子器件、12-矩形窗口、13-插座、14-插座、15-线束、16-安装孔;20-子电路板、21-开关管、22-整流管、23-开关变压器、24-插头、25-插头、26-外围元器件、27-安装孔;30-上壳体、301-水平基板、302-水平鳍片、303-垂直基板、304-垂直鳍片、305-矩形凹槽、306-内螺柱、307-螺孔、308-螺孔、309-螺孔、310-搭桥、311-螺孔; 40-下壳体、401-矩形豁口、4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计算机电源,包括壳体及其中的电路板,壳体有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上、下壳体对接而成;所述电路板包括主电路板和子电路板,子电路板上布置电源电路中的功率器件及相关器件,主电路板上布置其余器件,两电路板通过电连接器连接;所述主电路板装配在下壳体内,子电路板装配在上壳体的内壁;所述子电路板上的功率器件布置在子电路板的周边,其管脚连接在子电路板的电路上,其管体固定在上壳体的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
申请(专利权)人:张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