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板及其与固定板相配套的通讯抱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836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通讯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固定板及其与固定板相配套的通讯抱箍,包括固定板本体,固定板本体向后延伸出上抓手和下抓手,所述上抓手和下抓手上下对称设置有转轴孔及弧形槽,弧形槽的圆心位置位于转轴孔内/与转轴孔的圆心重合,并且,所述固定板本体上设置有横向槽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稳定的固定板及其与固定板相配套的通讯抱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板及其与固定板相配套的通讯抱箍
本技术属于通讯设备
,特指一种固定板及其与固定板相配套的通讯抱箍。
技术介绍
为了获得强烈和覆盖面广的通信信号,通信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安装在信号塔上,信号塔的种类较多,而常用的简易型信号塔主要是以单管塔为主的柱形桩柱。在将通信设备安装在信号塔上时,需要采用各种卡具对通信设备进行安装和固定,从而保证通信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在强风等外界条件下发生脱落等问题,保证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安装通信设备过程中,首先需要使用抱箍对柱形桩柱进行连接,然后在抱箍上连接用于安装通信设备的支臂,最后将通信设备固定在支臂上,实现通信设备的安装和固定。由于安装通信设备时无法做到一次精准定位,因此需要通过通信设备和抱箍之间的支臂进行调节实际位置,以达到有效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稳定的固定板及其与固定板相配套的通讯抱箍。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固定板,包括固定板本体,固定板本体向后延伸出上抓手和下抓手,所述上抓手和下抓手上下对称设置有转轴孔及弧形槽,弧形槽的圆心位置位于转轴孔内/与转轴孔的圆心重合,并且,所述固定板本体上设置有横向槽口。所述固定板本体于上抓手和下抓手一侧均设置有翻边。所述弧形槽形成的圆心角为a,1°<a<10°。所述固定板本体上水平设置有至少三个横向槽口。一种与所述固定板相配套的通讯抱箍,包括抱箍本体,抱箍本体由连接座和连接片相互铰接形成的链状结构,于抱箍本体的链状结构端部设置有定位件,定位件与定位件相互固定形成环状结构,螺栓依次穿过上抓手的转轴孔、连接座和下抓手的转轴孔并在螺栓伸出端拧紧有螺母,螺栓依次穿过上抓手的弧形槽、连接座和下抓手的弧形槽并在螺栓伸出端拧紧有螺母,当螺母未完全拧紧前,固定板本体可依靠转轴孔内的螺栓为轴进行摆动。所述抱箍本体需要成对使用,高低设置的抱箍本体上均安置有所述固定板本体,通过摆动固定板本体的位置及调节外连设备/外连装置安装在横向槽口的位置,实现固定在两个固定板本体上的外连设备/外连装置处于竖直方向。位于上端的所述固定板本体可取消弧形槽并用一对转轴孔替代。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1、本技术的固定板本体具有自调节功能,实现安装误差调节,具体调节结构如下:a、固定板本体的摆动功能,上抓手和下抓手一侧为一对转轴孔、另一侧为一对弧形槽,固定板本体可以以转轴孔为轴进行摆动,摆动范围由弧形槽进行限定,锁死固定板本体后,固定板本体不可摆动;b、安装在固定板本体上的外连设备/外连装置可以横向进行调节,外连设备/外连装置安装在固定板本体的横向槽口上,安装者根据实际需要的位置进行横向调节,锁死外连设备/外连装置后,外连设备/外连装置不可横向移动。将调节功能统一集成在一个零部件上,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而且简化结构,让安装者更为便捷。2、由于固定板的上抓手和下抓手是金属折弯成型,折弯处必然会对强度有一定的损伤,因此折弯位置尽量避免在上抓手和下抓手上,因此本技术的所述固定板本体于上抓手和下抓手一侧均设置有翻边,通过翻边将折弯位置改变,保障上抓手和下抓手的稳定。本技术通讯抱箍的具体安装过程如下:第一步,柱形桩柱上先安装一个通讯抱箍,然后以第一个通讯抱箍为基准安装第二个通讯抱箍,安装的第二个通讯抱箍尽量与第一个通讯抱箍对齐;第二步,位于上端的通讯抱箍可安装无弧形槽的固定板、也可以安装具有弧形槽的固定板,优选为安装无弧形槽的固定板,这样不会两头摆动,方便控制;第三步,位于下端的通讯抱箍上安装具有弧形槽的固定板,位于下端的固定板非完全锁紧,让固定板可以进行摆动;第四步,外连设备/外连装置安装在两个固定板的横向槽口上,并且通过调节外连设备/外连装置位于横向槽口的位置和摆动固定板,实现外连设备/外连装置处于竖直方向。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无弧形槽的固定板本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的无弧形槽的固定板本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技术的具有弧形槽的固定板本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是本技术的具有弧形槽的固定板本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5是本技术的通讯抱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安装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板本体;10-翻边;11-上抓手;12-下抓手;13-横向槽口;14-转轴孔;15-弧形槽;2-抱箍本体;21-连接座;22-连接片;23-定位件;3-柱形桩柱;4-螺栓;5-螺母;a-弧形槽圆心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见图1-6所示:一种固定板,包括固定板本体1,固定板本体1向后延伸出上抓手11和下抓手12,所述上抓手11和下抓手12上下对称设置有转轴孔14及弧形槽15,所述转轴孔14优选为圆形孔,弧形槽15的圆心位置位于转轴孔14内/与转轴孔14的圆心重合,实际上需要依靠安装在转轴孔14内的螺栓4为轴从而转动固定板本体1,只要弧形槽15的圆心位置位于转轴孔14内即可实现固定板本体1的摆动,当然作为优选弧形槽15的圆心位置与转轴孔14的圆心重合,这样摆动的效果会最佳。并且,所述固定板本体1上设置有横向槽口13。固定板本体1具有自调节功能,实现安装误差调节,具体调节结构如下:a、固定板本体1的摆动功能,上抓手11和下抓手12一侧为一对转轴孔14、另一侧为一对弧形槽15,固定板本体1可以以转轴孔14为轴进行摆动,摆动范围由弧形槽15进行限定,锁死固定板本体1后,固定板本体1不可摆动;b、安装在固定板本体1上的外连设备/外连装置可以横向进行调节,外连设备/外连装置安装在固定板本体1的横向槽口13上,安装者根据实际需要的位置进行横向调节,锁死外连设备/外连装置后,外连设备/外连装置不可横向移动。将调节功能统一集成在一个零部件上,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而且简化结构,让安装者更为便捷。由于固定板的上抓手11和下抓手12是金属折弯成型,折弯处必然会对强度有一定的损伤,因此折弯位置尽量避免在上抓手11和下抓手12上,因此本技术的所述固定板本体1于上抓手11和下抓手12一侧均设置有翻边10,通过翻10边将折弯位置改变,保障上抓手11和下抓手12的稳定。所述弧形槽15形成的圆心角为a,1°<a<10°,这个角度可以根据厂家出厂前自行确定,角度不宜超过10°,角度过大强度会不达标。所述固定板本体1上水平设置有至少三个横向槽口13,优选为四个横向槽口13,用于匹配更多的外连设备/外连装置。一种与所述固定板相配套的通讯抱箍,包括抱箍本体2,抱箍本体2由连接座21和连接片22相互铰接形成的链状结构,于抱箍本体2的链状结构端部设置有定位件23,定位件23与定位件23之间通过螺栓4和螺母5锁紧后形成环状结构,链状的抱箍本体2结构为现有设计,因此不做具体描述。螺栓4依次穿过上抓手11的转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定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本体(1),固定板本体(1)向后延伸出上抓手(11)和下抓手(12),所述上抓手(11)和下抓手(12)上下对称设置有转轴孔(14)及弧形槽(15),弧形槽(15)的圆心位置位于转轴孔(14)内/与转轴孔(14)的圆心重合,并且,所述固定板本体(1)上设置有横向槽口(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本体(1),固定板本体(1)向后延伸出上抓手(11)和下抓手(12),所述上抓手(11)和下抓手(12)上下对称设置有转轴孔(14)及弧形槽(15),弧形槽(15)的圆心位置位于转轴孔(14)内/与转轴孔(14)的圆心重合,并且,所述固定板本体(1)上设置有横向槽口(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本体(1)于上抓手(11)和下抓手(12)一侧均设置有翻边(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15)形成的圆心角为a,1°<a<1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本体(1)上水平设置有至少三个横向槽口(13)。


5.一种与权利要求1或2所述固定板相配套的通讯抱箍,包括抱箍本体(2),抱箍本体(2)由连接座(21)和连接片(22)相互铰接形成的链状结构,于抱箍本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圣森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上诠光纤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