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8173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属于家具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连接结构无法同时兼顾提升适用性和结构强度的问题。本连接结构,包括呈片状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连接部以及位于连接部下表面的安装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能与安装部抵靠,所述安装部的一侧向远离弯折部的方向延伸抵靠支撑在连接部的另一端部。通过弯折部与安装部的配合结构,使得安装部的两端具有支撑点,防止安装部的弯折变形,保证结构强度,同时弯折部与安装部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连接关系,使得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进行调节,从而适应更多场景下的组装连接,提高适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家具领域,涉及一种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家具市场品种繁多,人们对家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选购时除了考虑家具的稳定性,对家具的美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在桌、椅类家具产品中,由于是由多个零件组装而成,传统的连接结构一般是通过螺栓螺钉等五金配件或者榫接安装起来,其中榫接的安装结构复杂,螺栓螺钉的安装方式的稳定性又相对较差。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720057267]公开了一种办公椅的座背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侧连接板和呈L型的底连接板,侧连接板上相邻的两侧边分别与底连接板上的两个侧边固定连接,底连接板上还开设有若干螺丝安装孔。在使用安装时,只需要将底连接板的两侧分别贴靠在相邻的两个待组装零件上,再通过螺栓安装即可实现连接,安装十分简单,同时侧连接板能够增加结构的稳定性,防止L型的底连接板发生形变。但是上述连接器通常为一体成型,且由于侧连接板与底连接板的连接,使得本连接器无法调节,对应用场所中待组装零件的与连接器的匹配度要求较高,但是基于加工精度,待组装零件之间的垂直度存在偏差,连接器无法与零件安装,并且该连接器与组装零件组装后的结构稳定性差,适用性较差。对此,本领域人员容易想到的是将侧连接板上开设间隙,使得底连接板可以相对调节,但是这样容易影响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连接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连接结构无法同时兼顾提升适用性和结构强度。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连接结构,包括呈片状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弯折形成连接部以及位于连接部下表面的安装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且弯折部的边沿与安装部的一端侧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安装部的另一端向远离弯折部的方向延伸并抵靠支撑在连接部的下侧面上。本连接结构在安装时,连接部和安装部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待安装组件连接,区别于现有技术,本连接结构通过安装部与弯折部的设计,保持结构强度的同时提高了适用性。具体来说,为了保证结构强度,安装部的一端能与弯折部抵靠,弯折部能够起到支撑连接部与安装部的作用,防止连接部与安装部之间发生相对过度弯折形变,即对连接部的一端形成一个支撑,同时安装部的另一端延伸抵靠在连接部上,由于连接部呈片状,在应用中受力容易发生弯折甚至断裂,因此将安装部的延伸端与连接部抵靠,起到防止连接部自身弯曲形变的作用,即对连接部的另一端也形成一个支撑,从而使连接部两端各形成支撑,保证本连接结构的结构强度;为了提升适用性,弯折部与安装部之间的间隙能够保证弯折部与安装部之间的位置可以进行相对调节,以此来贴合实际应用中待安装组件的位置角度,同时在本连接结构与待安装部部件安装完成之后,本连接结构会受到外部的压力,使得弯折部相对安装部靠近并将间隙消除,最终弯折部抵靠在安装部上,因此通过弯折部与安装部的之间的配合既能够保证本连接结构的适用性又能够保证结构强度。在上述的连接结构中,所述安装部的延伸端向内弯曲延伸后形成弯曲段,所述弯曲段的延伸端向远离安装部的方向水平延伸形成支撑部。安装部先向内弯曲后再向远离安装部的方向水平延伸支撑部,弯曲段将支撑部引导靠近连接部的中心设置,一定程度上能够缓冲促使连接部自身弯曲形变的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结构强度,并且安装部的弯曲段分能将施加在安装部上的外力均匀分散,避免集中于安装部一处。在上述的连接结构中,所述弯曲段呈弧状,且所述弯曲段的两端分别与支撑部、安装部圆滑过渡,所述安装部与支撑部在弯曲段处形成台阶。安装部和支撑部两个位置的传力集中弯曲段部处,呈弧状的弯曲段部能够增强该结构的稳定性,并且弯曲段与安装部、支撑部圆滑过渡连接能够降低支撑部与安装部之间因为应力集中发生断裂的可能,保证了整个连接结构的结构强度。在上述的连接结构中,所述弯曲段的下表面为上凹的圆弧面。支撑部在抵抗连接部自身形变时,弯曲段能够有效的将该力引导过渡至安装部上,以此保证本连接结构的结构强度。在上述的连接结构中,所述支撑部的高度自支撑部远离安装部的一端向安装部逐渐增大。这样设置能够保证支撑部与弯曲段以及安装部之间的连接稳定,及其三者受力更加稳定,以此保证结构强度。在上述的连接结构中,所述安装部与支撑部的下表面圆滑过渡。这样可以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又能够保证弯曲段与支撑部下表面不会划伤使用者手部,保证安全性。在上述的连接结构中,所述安装部的高度大于支撑部的高度,所述安装部的高度大于弯折部的高度。上述表明安装部用于与待组装零件安装连接,因此安装部为最终受力点,安装部的受力强度大于弯曲段与支撑部,安装部与弯曲段、支撑部之间高度设计是为了保证三者之间力的稳定传递,安装部大于弯折部的设计则是为了留出供使用者安装的空间,尽可能避免对安装造成阻碍,实现便捷安装。在上述的连接结构中,所述安装部位于连接部的边沿,所述连接部与安装部连接的一侧形状与安装部的延伸形状一致。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保证连接结构整体的美观性。在上述的连接结构中,所述安装部和连接部上各开设有至少两个螺栓孔。这样的设计来保证连接结构整体连接的稳定性。在上述的连接结构中,所述本体由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制成的本体强度大,保证本连接结构整体的结构强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连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在连接部上设置安装部和弯折部,其中弯折部位于连接部的一端,安装部的一侧延伸至连接部的另一端,使得连接部的两端均被支撑,有效提高结构的自身强度。2、连接部上的具有两个相对独立的安装部与弯折部,使得安装部与连接部之间的相对角度可以调节,以此来适配多种待组装零件。3、通过安装部与弯曲段之间能够抵靠的结构设计,结合安装部上的弯曲段与支撑部的结构设计,既抵抗连接部相对于安装部的弯折变形,又抵抗连接部自身的弯曲变形,保证结构强度,同时弯曲段与支撑部相对安装部均靠近连接部的中心设置,能够进一步抵抗连接部自身的弯曲变形,提高结构强度。4、通过弯曲段与支撑部之间的高度设计,将外力传递至安装部,保证结构受力过程中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连接结构的侧视图。图6是本连接结构的仰视图。图中,1、本体;1a1、安装部;1a2、支撑部;1a3、弯曲段;1b、连接部;1b1、弯折部;2、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连接结构包括呈L型且呈片状的本体1,本体1弯折形成连接部1b以及位于连接部1b下表面的安装部1a1,连接部1b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1b1,弯折部1b1与安装部1a1的一端侧面之间具有间隙2,并且弯折部1b1能抵靠在安装部1a1上,安装部的另一端向远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结构,包括呈片状的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弯折形成连接部(1b)以及位于连接部(1b)下表面的安装部(1a1),所述连接部(1b)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1b1),且弯折部(1b1)的边沿与安装部(1a1)的一端侧面之间具有间隙(2);所述安装部(1a1)的另一端向远离弯折部(1b1)的方向延伸并抵靠支撑在连接部(1b)的下侧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结构,包括呈片状的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弯折形成连接部(1b)以及位于连接部(1b)下表面的安装部(1a1),所述连接部(1b)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1b1),且弯折部(1b1)的边沿与安装部(1a1)的一端侧面之间具有间隙(2);所述安装部(1a1)的另一端向远离弯折部(1b1)的方向延伸并抵靠支撑在连接部(1b)的下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a1)的延伸端向内弯曲延伸后形成弯曲段(1a3),所述弯曲段(1a3)的延伸端向远离安装部(1a1)的方向水平延伸形成支撑部(1a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段(1a3)呈弧状,且所述弯曲段(1a3)的两端分别与支撑部(1a2)、安装部(1a1)圆滑过渡,所述安装部(1a1)与支撑部(1a2)在弯曲段(1a3)处形成台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段(1a3)的下表面为上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高华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华飞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