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智能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7995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智能杆。本申请的多功能智能杆,通过设置灯体和第一导线组,且第一导线组设于杆体本体内,使得该多功能智能杆能够实现基础的照明功能。由于还会根据实际需要在杆体本体上外挂其它基础设施,例如,摄像头、LED显示屏、红绿灯等,由于安装位置的不同,因此,在杆体本体的外侧设有走线装置,且在走线装置内部设置第二导线模组,一方面,该第二导线模组能够为后续安装的基础设施供电,直接从走线装置内引出即可,也能避免提前打孔影响该多功能智能杆的美观;另一方面,该第二导线模组设于走线装置内,能够将第一导线模组与第二导线模组分离设置,以保障其用电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智能杆
本申请属于智慧交通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杆。
技术介绍
多功能智能杆是集智慧照明、视频监控、交通管理、环境检测、无线通信、信息交互、应急求助、智能充电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构建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载体。多功能智能杆可以根据需求搭载5G通信微基站、无线AP、智能LED灯头、监控摄像头、无人机充电平台、汽车充电桩、显示屏、IP广播、人脸识别等终端设备,通过先进、高效、可靠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杆体上各种设备的远程集中控制与管理,同时通过采集的实时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并通过分析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但是,现有的多功能智能杆在搭载各种基础设施之前,会为后续可能安装的基础设施预留安装孔和固定出线孔,但是,线缆从固定出线孔连接至设备上时线缆暴露在外面,且虽预留了一定的固定出线孔,但其仍然受限于安装基础设施的具体数量和位置,容易影响整体的美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杆,包括:杆体本体、设于所述杆体本体上的灯体以及多个设于杆体本体上的基础设施,所述杆体本体内设有与所述灯体电连接的第一导线模组,所述杆体本体的外侧设有走线装置,所述走线装置内设有分别与各所述基础设施电连接的第二导线模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走线装置内开设有用于所述第二导线模组走线的走线通道,所述走线装置上开设有与各所述基础设施位置对应的导线口,所述导线口与所述走线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导线模组能够穿过所述导线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杆体本体上设有安装结构,所述走线装置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安装结构上,且所述走线装置和所述安装结构围合形成所述走线通道。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结构贴合所述杆体本体的外表面设置,且所述安装结构固定于所述杆体本体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结构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走线装置的滑槽,所述走线装置的两侧端均朝向所述安装结构方向延伸设有连接部,各所述连接部分别嵌设于对应所述滑槽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杆体本体上间隔设有多个所述安装结构,各所述安装结构上均对应设有一个所述走线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安装结构等间距间隔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走线装置内设有分割件,所述分割件将所述走线通道分割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导线模组包括强电线和弱电线,所述强电线设于第一腔室内,所述弱电线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走线装置为玄武岩纤维材质结构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走线装置为铝型材材质结构件。本申请提供的多功能智能杆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多功能智能杆,通过设置灯体和第一导线组,且第一导线组设于杆体本体内,使得该多功能智能杆能够实现基础的照明功能。由于还会根据实际需要在杆体本体上外挂其它基础设施,例如,摄像头、LED显示屏、红绿灯等,由于安装位置的不同,因此,在杆体本体的外侧设有走线装置,且在走线装置内部设置第二导线模组,一方面,该第二导线模组能够为后续安装的基础设施供电,直接从走线装置内引出即可,也能避免提前打孔影响该多功能智能杆的美观;另一方面,该第二导线模组设于走线装置内,能够将第一导线模组与第二导线模组分离设置,以保障其用电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智能杆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智能杆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走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走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智能杆的剖切示意图;图7位图6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杆体本体;11—灯体;12—第一导线模组;20—基础设施;21—红绿灯;22—摄像头;23—LED显示屏;30—第二导线模组;40—走线装置;41—走线通道;42—导线口;43—安装结构;431—滑槽;432—第一侧;433—第二侧;44—连接部;45—第一腔室;46—第二腔室;47—分割件;48—挡件;50—安装位;60—安装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7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6,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智能杆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智能杆,包括杆体本体10、设于杆体本体10上的灯体11以及多个设于杆体本体10上的基础设施20,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多个基础设施20包含红绿灯21、摄像头22等设备,还会根据实际路段需求以及具体规划以确定该基础设施20的具体数量。杆体本体10内设有与灯体11电连接的第一导线模组12,具体地,第一导线模组12从杆体本体10内部引出,与设于杆体本体10上的灯体11电连接。杆体本体10的外侧设有走线装置40,走线装置40内设有分别与各基础设施20电连接的第二导线模组30,该第二导线模组30具有多条导电线,各基础设施20分别对应电连接有一根导电线。本申请实施例的多功能智能杆,通过设置灯体11和第一导线模组12,且第一导线组设于杆体本体10内,使得该多功能智能杆能够实现基础的照明功能。由于还会根据实际需要在杆体本体10上外挂其它基础设施20,例如,摄像头22、LED显示屏23、红绿灯21等,由于安装位置的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智能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本体、设于所述杆体本体上的灯体以及多个设于杆体本体上的基础设施,所述杆体本体内设有与所述灯体电连接的第一导线模组,所述杆体本体的外侧设有走线装置,所述走线装置内设有分别与各所述基础设施电连接的第二导线模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智能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本体、设于所述杆体本体上的灯体以及多个设于杆体本体上的基础设施,所述杆体本体内设有与所述灯体电连接的第一导线模组,所述杆体本体的外侧设有走线装置,所述走线装置内设有分别与各所述基础设施电连接的第二导线模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装置内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导线模组的走线通道,所述走线装置上开设有与各所述基础设施位置对应的导线口,所述导线口与所述走线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导线模组能够穿过所述导线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本体上设有安装结构,所述走线装置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安装结构上,且所述走线装置和所述安装结构围合形成所述走线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贴合所述杆体本体的外表面设置,且所述安装结构固定于所述杆体本体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珲安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来智慧交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