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板式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7766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板式支座。所述支座包括依次连接的橡胶层、薄钢板层和聚四氟乙烯层,所述橡胶层和薄钢板层、薄钢板层和聚四氟乙烯层之间至少有一层柔性夹层,所述支座通过热硫化工艺粘结形成一个整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座结构简单,采用一层或多层柔性夹层,稳定地发生翘曲、侧贴、滚动,不仅能适应正常使用工况下结构的变形,而且还能适应地震时上下结构相对较大的位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板式支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桥梁板式支座,属于桥梁支座

技术介绍
板式橡胶支座是由多层薄钢板与多层橡胶硫化粘合而成的一种普通橡胶支座制品,薄钢板的存在使得橡胶薄片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力的约束,橡胶是一种超弹性体,当橡胶水平两个方向受到约束的时候,它的竖向承载力可以达到很高。因此,这种产品具有足够的竖向刚度,能够将支座上部构造的反力可靠的传递给墩台;同时,支座具有良好的弹性,以应对桥梁的梁端的转动;橡胶又有较大的剪切变形能力,以满足上部构造的水平位移。现行板式橡胶支座存在的问题:(1)变形能力不足,能够满足正常使用工况下的变形要求,在地震时往往出现脱离、失稳、落梁等现象。(2)基本没有耗能能力,地震能量通过桥墩大部分还是传递到了上部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桥梁板式支座。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桥梁板式支座,所述支座包括依次连接的橡胶层、薄钢板层和聚四氟乙烯层,所述橡胶层和薄钢板层、薄钢板层和聚四氟乙烯层之间至少有一层柔性夹层,所述聚四氟乙烯层与橡胶层平面面积相同,并且大于薄钢板层和柔性夹层的平面面积,所述橡胶层的厚度大于薄钢板层和柔性夹层的厚度;所述支座通过热硫化工艺粘结形成一个整体。所述的一种桥梁板式支座,所述柔性夹层为具有冲压孔的薄钢板。所述的一种桥梁板式支座,所述柔性夹层为高强纤维网。所述的一种桥梁板式支座,所述柔性夹层为高强钢丝网。所述的一种桥梁板式支座,所述支座上设置有通槽。所述的一种桥梁板式支座,所述支座通过热硫化工艺加工时采用了模具,所述模具包括配合使用的上模盖和下模盖,所述上模盖和下模盖之间设置有中模框,所述上模盖和下模盖上设置有对应的凹槽,一定位芯棒插入所述凹槽内。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支座结构简单,采用一层或多层柔性夹层,稳定地发生翘曲、侧贴、滚动,不仅能适应正常使用工况下结构的变形,而且还能适应地震时上下结构相对较大的位移。定位孔及定位芯棒的使用使得支座内部钢板不会因为内压而产生偏位,可以保证橡胶胶层的均匀和支座力学性能的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柔性夹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中柔性夹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3中柔性夹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橡胶层,2、薄钢板层,3、聚四氟乙烯层,4、柔性夹层,5、通槽,6、上模盖,7、下模盖,8、中模框,9、凹槽,10、定位芯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桥梁板式支座,所述支座包括依次连接的橡胶层1、柔性夹层4、橡胶层1、薄钢板层2、橡胶层1、薄钢板层2、橡胶层1、薄钢板层2、橡胶层1、柔性夹层4、橡胶层1和聚四氟乙烯层3,所述聚四氟乙烯层3与橡胶层1平面面积相同,并且大于薄钢板层2和柔性夹层4的平面面积,所述橡胶层1的厚度大于薄钢板层2和柔性夹层4的厚度;所述支座通过热硫化工艺粘结形成一个整体。所述柔性夹层4为具有冲压孔的薄钢板。更进一步地,所述支座两端设置有贯穿于支座所有层的通槽5,用于热硫化工艺加工时与定位芯棒配合定位;所述支座通过热硫化工艺加工时采用了模具,所述模具包括配合使用的上模盖6和下模盖7,所述上模盖6和下模盖7之间设置有中模框8,所述6和下模盖7上[S1]设置有对应的凹槽9,热硫化工艺加工时定位芯棒10插入所述凹槽内。硫化时,凹槽内插入定位芯棒,定位芯棒贯通穿过支座。待硫化出模后,取出定位芯棒。定位芯棒的使用可以使支座在硫化过程中不会因为内压存在而偏位,保证层胶的均匀性和支座力学性能的可靠性。所述支座平面为方形。在薄钢板上设置一定的冲压孔,削弱薄钢板的竖向刚度,以增强其变形能力,更好地适应震时的大位移。增加的冲压孔对橡胶层水平方向的约束力影响不大,不会影响支座的竖向承载和传力。实施例2如图1和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桥梁板式支座,所述支座包括依次连接的橡胶层1、柔性夹层4、橡胶层1、薄钢板层2、橡胶层1、薄钢板层2、橡胶层1、薄钢板层2、橡胶层1、柔性夹层4、橡胶层1和聚四氟乙烯层3,所述聚四氟乙烯层3与橡胶层1平面面积相同,并且大于薄钢板层2和柔性夹层4的平面面积,所述橡胶层1的厚度大于薄钢板层2和柔性夹层4的厚度;所述支座通过热硫化工艺粘结形成一个整体。所述柔性夹层4为高强纤维网。更进一步地,所述支座两端设置有贯穿于支座所有层的通槽5,用于热硫化工艺加工时与定位芯棒配合定位;所述支座通过热硫化工艺加工时采用了模具,所述模具包括配合使用的上模盖6和下模盖7,所述上模盖6和下模盖7之间设置有中模框8,所述上模盖6和下模盖7上设置有对应的凹槽9,热硫化工艺加工时定位芯棒10插入所述凹槽内。硫化时,凹槽内插入定位芯棒,定位芯棒贯通穿过支座。待硫化出模后,取出定位芯棒。定位芯棒的使用可以使支座在硫化过程中不会因为内压存在而偏位,保证层胶的均匀性和支座力学性能的可靠性。所述支座平面为圆形。高强纤维网布具有超高的抗拉强度,能够有效约束橡胶层水平变形,对支座的竖向承载和传力影响不大,同时可以增强支座的变形适应能力。实施例3如图1和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桥梁板式支座,所述支座包括依次连接的橡胶层1、柔性夹层4、橡胶层1、薄钢板层2、橡胶层1、薄钢板层2、橡胶层1、薄钢板层2、橡胶层1、柔性夹层4、橡胶层1和聚四氟乙烯层3,所述聚四氟乙烯层3与橡胶层1平面面积相同,并且大于薄钢板层2和柔性夹层4的平面面积,所述橡胶层1的厚度大于薄钢板层2和柔性夹层4的厚度;所述支座通过热硫化工艺粘结形成一个整体。所述柔性夹层4为[S2]。更进一步地,所述支座两端设置有贯穿于支座所有层的通槽5,用于热硫化工艺加工时与定位芯棒配合定位;所述支座通过热硫化工艺加工时采用了模具,所述模具包括配合使用的上模盖6和下模盖7,所述上模盖6和下模盖7之间设置有中模框8,所述上模盖6和下模盖7上设置有对应的凹槽9,热硫化工艺加工时定位芯棒10插入所述凹槽内。硫化时,凹槽内插入定位芯棒,定位芯棒贯通穿过支座。待硫化出模后,取出定位芯棒。定位芯棒的使用可以使支座在硫化过程中不会因为内压存在而偏位,保证层胶的均匀性和支座力学性能的可靠性。高强钢丝网具有超高的抗拉强度,能够有效约束橡胶层水平变形,对支座的竖向承载和传力影响不大,同时可以增强支座的变形适应能力。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个就是在上模盖6和下模盖7上有凹槽9的,因为定位芯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板式支座,其特征是,所述支座包括依次连接的橡胶层、薄钢板层和聚四氟乙烯层,所述橡胶层和薄钢板层、薄钢板层和聚四氟乙烯层之间至少有一层柔性夹层,所述聚四氟乙烯层与橡胶层平面面积相同,并且大于薄钢板层和柔性夹层的平面面积,所述橡胶层的厚度大于薄钢板层和柔性夹层的厚度;所述支座通过热硫化工艺粘结形成一个整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板式支座,其特征是,所述支座包括依次连接的橡胶层、薄钢板层和聚四氟乙烯层,所述橡胶层和薄钢板层、薄钢板层和聚四氟乙烯层之间至少有一层柔性夹层,所述聚四氟乙烯层与橡胶层平面面积相同,并且大于薄钢板层和柔性夹层的平面面积,所述橡胶层的厚度大于薄钢板层和柔性夹层的厚度;所述支座通过热硫化工艺粘结形成一个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板式支座,其特征是,所述柔性夹层为具有冲压孔的薄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板式支座,其特征是,所述柔性夹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吴志峰屈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海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