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雨水下渗的路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774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于雨水下渗的路面板,由网架集水槽和足部支撑架组成;所述网架集水槽设置主架线、次架线、集水槽侧孔、集水槽、漏水孔、镂空架;所述镂空架内部由主架线与次架线填充形成;所述主架线直径大于次架线直径;所述主架线分别为镂空架与集水槽的两对角连线、矩形四边的四分点对边连线;所述次架线为主架线布置基础上进一步的平均细分点对边连线;所述集水槽侧孔布置于集水槽矩形长边一侧中央部位;所述集水槽底部设置漏水孔;所述足部支撑架位于集水槽底部长边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代替传统硬化路基表面,提供了雨水下渗入的途径、有利于短时期内储存暴雨径流,发挥雨水滞留等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于雨水下渗的路面板
本技术属于园林绿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于雨水下渗的路面板。
技术介绍
路面板是应用在园林绿化园路修建中的道路面材料。长久以来,园林绿化中大多数路面板材为混凝土材质、石材及其他复合材料等铺成,给园区游览带来了极大便利。但这些材料使得地面硬化,带来阻碍雨水渗透、增大地面热辐射导致热岛效应、割裂土壤微生物交流、阻碍自然水循环等环境生态问题,威胁着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循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剧的情况下,城市硬化面不断增加,城市内涝与热岛效应等问题也愈加频繁。为应对此类问题,国家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号召,在如何引导雨水、滞留雨水、利用雨水等环节都陆续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与实体装置,对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助力。在园路路面材料的创新上,近年来出现了透水混凝土等材料,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路面的可渗水性。但在短时强降雨环境中,也存在难以汇集、储藏与缓释雨水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利于雨水下渗的路面板。代替了传统硬化路基表面,底部的漏水孔提供了雨水下渗入泥土中的途径;集水槽有利于短时期内储存暴雨径流,发挥雨水滞留作用;集水槽内水量过多时,可以通过集水槽侧孔缓慢流出,通过雨水滞留与缓慢释放实现减弱雨水对周边泥土的冲刷;同时,路面板部分材料由金属制作,耐用不易损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利于雨水下渗的路面板,由网架集水槽和足部支撑架组成;所述路面板为矩形立方体形态,便于运输与依次安装;所述网架集水槽设置主架线、次架线、集水槽侧孔、集水槽、漏水孔、镂空架;所述镂空架位于集水槽上方;所述镂空架内部由主架线与次架线填充形成,由主架线与次架线填充形成的网格可以在人踩上去的时候发挥承重作用,同时网格也有利于雨水顺利落入集水槽中;所述主架线直径大于次架线直径,以便于分散网架集水槽受踩踏时的瞬时受力,一定程度上维护装置结构的稳定性;所述主架线分别为镂空架与集水槽的两对角连线、矩形四边的四分点对边连线,以搭建网架集水槽的主要承重结构;所述次架线为主架线布置基础上进一步的平均细分点对边连线,以便于进一步分散装置受踩踏时候所承受的压力。所述集水槽侧孔若干个布置于集水槽矩形长边一侧中央部位,在集水槽中滞留雨水过多时,雨水到达集水槽侧孔位置后会缓慢流出至周边绿地中,集水槽从集水到溢出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滞留雨水、降低雨水流速的方法减少了暴雨径流对绿地土壤的直接冲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土流失,减轻了城市排水压力;所述集水槽底部设置若干漏水孔,便于集水槽中储存的雨水可以降低流速,缓慢渗漏至下方土层中;所述足部支撑架位于集水槽底部长边两侧,安装时埋入土中以帮助固定单个道路板。进一步地,所述网架集水槽材料为金属,有助于增强整个装置的耐磨性,延长该道路板的使用时间。进一步地,所述镂空架的空格面积不大于9平方厘米,以便于较好的分散踩踏的压力,有助于防止道路板被踩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代替传统硬化路基表面,底部漏水孔提供了雨水下渗入泥土中的途径。(2)集水槽有利于短时期内储存暴雨径流,发挥雨水滞留作用。(3)集水槽水量过多时,可以通过集水槽侧孔缓慢流出,通过雨水滞留与缓慢释放实现减弱雨水对周边泥土的冲刷。(4)路面板部分结构由金属制作,耐用不易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集水槽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左视图;图中,100、网架集水槽;101、主架线;102、次架线;103、集水槽侧孔;104、集水槽;105、漏水孔;106、镂空架;200、足部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是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根据上述内容所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一种利于雨水下渗的路面板,包括网架集水槽100和足部支撑架200组成。参阅图1~4所示,所述路面板为矩形立方体形态,便于运输与依次安装;所述网架集水槽100设置主架线101、次架线102、集水槽侧孔103、集水槽104、漏水孔105、镂空架106;所述镂空架106位于集水槽104上方;所述镂空架106内部由主架线101与次架线102填充形成,由主架线101与次架线102填充形成的网格可以在人踩上去的时候发挥承重作用;所述主架线101直径大于次架线102直径,以便于分散网架集水槽100受踩踏时的瞬时受力,一定程度上维护装置结构的稳定性,同时网格也有利于雨水顺利落入集水槽100中;所述主架线101分别为镂空架106与集水槽104的两对角连线、矩形四边的四分点对边连线,以搭建网架集水槽100的主要承重结构;所述次架线102为主架线101布置基础上进一步的平均细分点对边连线,以便于进一步分散装置受踩踏时候所承受的压力。所述集水槽侧孔103若干个布置于集水槽104矩形长边一侧中央部位,在集水槽104中滞留雨水过多时,雨水到达集水槽侧孔103位置后会缓慢流出至周边绿地中,集水槽104从集水到溢出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滞留雨水、降低雨水流速的方法减少了暴雨径流对绿地土壤的直接冲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土流失,减轻了城市排水压力;所述集水槽104底部设置若干漏水孔105,便于集水槽104中储存的雨水可以降低流速,缓慢渗漏至下方土层中;所述足部支撑架200位于集水槽104底部长边两侧,安装时埋入土中以帮助固定单个道路板。进一步地,所述网架集水槽104材料为金属,有助于增强整个装置的耐磨性,延长该道路板的使用时间。进一步地,所述镂空架106的空格面积不大于9平方厘米,以便于较好的分散踩踏的压力,有助于防止道路板被踩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于雨水下渗的路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板为矩形立方体形态;所述路面板由网架集水槽和足部支撑架组成;所述网架集水槽设置主架线、次架线、集水槽侧孔、集水槽、漏水孔、镂空架;所述镂空架位于集水槽上方;所述镂空架内部由主架线与次架线填充形成;所述主架线直径大于次架线直径;所述主架线分别为镂空架与集水槽的两对角连线、矩形四边的四分点对边连线;所述次架线为主架线布置基础上进一步的平均细分点对边连线;所述集水槽侧孔若干个布置于集水槽矩形长边一侧中央部位;所述集水槽底部设置若干漏水孔;所述足部支撑架位于集水槽底部长边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于雨水下渗的路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板为矩形立方体形态;所述路面板由网架集水槽和足部支撑架组成;所述网架集水槽设置主架线、次架线、集水槽侧孔、集水槽、漏水孔、镂空架;所述镂空架位于集水槽上方;所述镂空架内部由主架线与次架线填充形成;所述主架线直径大于次架线直径;所述主架线分别为镂空架与集水槽的两对角连线、矩形四边的四分点对边连线;所述次架线为主架线布置基础上进一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姝周琰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工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