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循环水系统的自动过滤排污装置,包括水箱盖,水箱出水管,倒L形管,可过滤的套筒结构,套筒出水管,电极模块,水箱,支架横杆,支架,可自动的吸水泵结构,吸水泵电池,吸水泵开关,排污管,排污管阀门,可拆卸的过滤板结构和电池盒,所述的水箱盖螺栓连接在水箱的上部;所述的倒L形管的左侧通过螺栓连接在水箱出水管的上端,所述的倒L形管的右侧连通在可过滤的套筒结构的左侧;所述的可过滤的套筒结构螺纹连接在套筒出水管的左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内所述的前置L形固定板,前置固定螺栓,后置固定螺栓,后置L形固定板,过滤网板的设置,有利于对在进行过滤网网板的拆卸和安装时进行快速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循环水系统的自动过滤排污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质净化处理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循环水系统的自动过滤排污装置。
技术介绍
循环水处理器广泛用于循环或非循环冷却水系统、热交换系统、中央空调系统、集中供暖系统、热水锅炉系统等,分别用来保护冷却设备、热交换装置、空调器、锅炉等。传统普通过滤器因其过滤效果好、阻力小而广泛应用于水源过滤、工业循环水系统等领域。但是现有的循环水系统的自动过滤排污装置还存在过滤网板不便于拆装,吸水压力不够时不便于吸水,不便于进行二次过滤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循环水系统的自动过滤排污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循环水系统的自动过滤排污装置,现有的循环水系统的自动过滤排污装置还存在过滤网板不便于拆装,吸水压力不够时不便于吸水,不便于进行二次过滤的问题。一种用于循环水系统的自动过滤排污装置,包括水箱盖,水箱出水管,倒L形管,可过滤的套筒结构,套筒出水管,电极模块,水箱,支架横杆,支架,可自动的吸水泵结构,吸水泵电池,吸水泵开关,排污管,排污管阀门,可拆卸的过滤板结构和电池盒,所述的水箱盖螺栓连接在水箱的上部;所述的水箱出水管连通在水箱盖的右上端;所述的倒L形管的左端螺栓连接在水箱出水管的上端,所述的倒L形管的右端连通在可过滤的套筒结构的左侧;所述的可过滤的套筒结构螺纹连接在套筒出水管的左侧;所述的电极模块螺钉安装在水箱内壁上部的左侧和右侧;所述的水箱的外壁中间位置焊接在支架的上部;所述的支架横杆焊接在支架下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自动的吸水泵结构的右侧连通在水箱的左上侧;所述的吸水泵电池放置在电池盒内部;所述的吸水泵开关嵌入在电池盒的前面左上方位置;所述的排污管连通在水箱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排污管阀门设置在排污管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可拆卸的过滤板结构分别焊接在水箱内壁上部的左侧和右侧;所述的电池盒胶接在水箱盖的左上端;所述的可拆卸的过滤板结构包括前置L形固定板,前置固定螺栓,后置固定螺栓,后置L形固定板和过滤网板,所述的前置L形固定板焊接在水箱内壁的上侧;所述的过滤网板的左侧通过前置固定螺栓连接在前置L形固定板的上部,过滤网板的右侧通过后置固定螺栓连接在后置L形固定板的上部,所述的后置L形固定板焊接在水箱内壁的上侧。优选的,所述的可自动的吸水泵结构包括U形管进水阀门,吸水泵,U形管,进水管阀门和进水管,所述的U形管进水阀门设置在U形管的左侧的下部;所述的吸水泵安装在U形管的中间位置;所述的U形管的左端连通在进水管的左侧上部,所述的U形管的右端连通在进水管的中间位置的上部;所述的进水管的右侧连通在水箱的左上侧。优选的,所述的可过滤的套筒结构包括过滤套筒,套筒过滤网板挡板,套筒过滤网板,套筒垫圈和套筒内螺纹,所述的过滤套筒的左端连通在倒L形管的下部的右侧,所述的过滤套筒的右端螺纹连接在套筒出水管的左侧;所述的套筒过滤网板挡板分别焊接在过滤套筒内部中间位置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的套筒过滤网板放置在套筒过滤网板挡板的右侧;所述的套筒垫圈放置在套筒过滤网板的右侧;所述的套筒内螺纹开设在过滤套筒的右侧内部。优选的,所述的吸水泵和U形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垫圈。优选的,所述的过滤网板采用圆形的活性炭过滤板;所述的过滤网板开设有网状孔。优选的,所述的吸水泵电池采用额定电压V的锂电池。优选的,所述的排污管阀门采用不锈钢材质的球形阀。优选的,所述的U形管进水阀门采用不锈钢材质的球形阀;所述的进水管阀门采用不锈钢材质的球形阀。优选的,所述的倒L形管上设置有端盖和连接绳,所述的端盖螺纹连接在倒L形管的下部;所述的连接绳一端胶接在倒L形管的左下侧,另一端胶接在端盖的左侧。优选的,所述的电极模块采用钛金电极。优选的,所述的吸水泵采用HG-ZYB-型水泵。优选的,所述的水箱盖和水箱的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垫圈。优选的,所述的电池盒前面的右下侧镶嵌有电极模块开关。优选的,所述的支架采用梯形的上端带矩形块的不锈钢架。优选的,所述的电池盒采用上部开口的塑料矩形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中,吸水泵,吸水泵开关的设置,有利于在需要进行加快抽水工作时进行一键启动,增大抽水增大水流量,起到省时省力的作用。2.本技术中,所述的前置L形固定板,前置固定螺栓,后置固定螺栓,后置L形固定板,过滤网板的设置,有利于对在进行过滤网网板的拆卸和安装时进行快速更换。3.本技术中,所述的过滤套筒,套筒过滤网板挡板,套筒过滤网板,套筒垫圈的设置,有利于对净化过的水流进行第二次过滤,增加过滤效果。4.本技术中,所述的U形管的右侧下部螺纹连接在有端盖的设置,有利于方便处理可过滤的套筒结构产生的过滤废弃物。5.本技术中,所述的电极模块,过滤网板的设置,有利于实现防垢除垢、除锈防腐、杀菌灭藻、超净过滤的效果。6.本技术中,所述的U形管进水阀门,进水管阀门的设置,有利于在进行吸水泵抽水时进行封闭相对应的水管,提高抽水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可拆卸的过滤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可自动的吸水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可过滤的套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箱盖;2、水箱出水管;3、倒L形管;4、可过滤的套筒结构;41、过滤套筒;42、套筒过滤网板挡板;43、套筒过滤网板;44、套筒垫圈;45、套筒内螺纹;5、套筒出水管;6、电极模块;7、水箱;8、支架横杆;9、支架;10、可自动的吸水泵结构;101、U形管进水阀门;102、吸水泵;103、U形管;104、进水管阀门;105、进水管;11、吸水泵电池;12、吸水泵开关;13、排污管;14、排污管阀门;15、可拆卸的过滤板结构;151、前置L形固定板;152、前置固定螺栓;153、后置固定螺栓;154、后置L形固定板;155、过滤网板;16、电池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循环水系统的自动过滤排污装置,包括水箱盖1,水箱出水管2,倒L形管3,可过滤的套筒结构4,套筒出水管5,电极模块6,水箱7,支架横杆8,支架9,可自动的吸水泵结构10,吸水泵电池11,吸水泵开关12,排污管13,排污管阀门14,可拆卸的过滤板结构15和电池盒16,所述的水箱盖1螺栓连接在水箱7的上部;所述的水箱出水管2连通在水箱盖1的右上端;所述的倒L形管3的左端螺栓连接在水箱出水管2的上端,所述的倒L形管3的右端连通在可过滤的套筒结构4的左侧;所述的可过滤的套筒结构4螺纹连接在套筒出水管5的左侧;所述的电极模块6螺钉安装在水箱7内壁上部的左侧和右侧;所述的水箱7的外壁中间位置焊接在支架9的上部;所述的支架横杆8焊接在支架9下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循环水系统的自动过滤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用于循环水系统的自动过滤排污装置包括水箱盖(1),水箱出水管(2),倒L形管(3),可过滤的套筒结构(4),套筒出水管(5),电极模块(6),水箱(7),支架横杆(8),支架(9),可自动的吸水泵结构(10),吸水泵电池(11),吸水泵开关(12),排污管(13),排污管阀门(14),可拆卸的过滤板结构(15)和电池盒(16),所述的水箱盖(1)螺栓连接在水箱(7)的上部;所述的水箱出水管(2)连通在水箱盖(1)的右上端;所述的倒L形管(3)的左端螺栓连接在水箱出水管(2)的上端,所述的倒L形管(3)的右端连通在可过滤的套筒结构(4)的左侧;所述的可过滤的套筒结构(4)螺纹连接在套筒出水管(5)的左侧;所述的电极模块(6)螺钉安装在水箱(7)内壁上部的左侧和右侧;所述的水箱(7)的外壁中间位置焊接在支架(9)的上部;所述的支架横杆(8)焊接在支架(9)下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自动的吸水泵结构(10)的右侧连通在水箱(7)的左上侧;所述的吸水泵电池(11)放置在电池盒(16)内部;所述的吸水泵开关(12)嵌入在电池盒(16)的前面左上方位置;所述的排污管(13)连通在水箱(7)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排污管阀门(14)设置在排污管(13)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可拆卸的过滤板结构(15)分别焊接在水箱(7)内壁上部的左侧和右侧;所述的电池盒(16)胶接在水箱盖(1)的左上端;所述的可拆卸的过滤板结构(15)包括前置L形固定板(151),前置固定螺栓(152),后置固定螺栓(153),后置L形固定板(154)和过滤网板(155),所述的前置L形固定板(151)焊接在水箱(7)内壁的上侧;所述的过滤网板(155)的左侧通过前置固定螺栓(152)连接在前置L形固定板(151)的上部,过滤网板(155)的右侧通过后置固定螺栓(153)连接在后置L形固定板(154)的上部,所述的后置L形固定板(154)焊接在水箱(7)内壁的上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循环水系统的自动过滤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用于循环水系统的自动过滤排污装置包括水箱盖(1),水箱出水管(2),倒L形管(3),可过滤的套筒结构(4),套筒出水管(5),电极模块(6),水箱(7),支架横杆(8),支架(9),可自动的吸水泵结构(10),吸水泵电池(11),吸水泵开关(12),排污管(13),排污管阀门(14),可拆卸的过滤板结构(15)和电池盒(16),所述的水箱盖(1)螺栓连接在水箱(7)的上部;所述的水箱出水管(2)连通在水箱盖(1)的右上端;所述的倒L形管(3)的左端螺栓连接在水箱出水管(2)的上端,所述的倒L形管(3)的右端连通在可过滤的套筒结构(4)的左侧;所述的可过滤的套筒结构(4)螺纹连接在套筒出水管(5)的左侧;所述的电极模块(6)螺钉安装在水箱(7)内壁上部的左侧和右侧;所述的水箱(7)的外壁中间位置焊接在支架(9)的上部;所述的支架横杆(8)焊接在支架(9)下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自动的吸水泵结构(10)的右侧连通在水箱(7)的左上侧;所述的吸水泵电池(11)放置在电池盒(16)内部;所述的吸水泵开关(12)嵌入在电池盒(16)的前面左上方位置;所述的排污管(13)连通在水箱(7)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排污管阀门(14)设置在排污管(13)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可拆卸的过滤板结构(15)分别焊接在水箱(7)内壁上部的左侧和右侧;所述的电池盒(16)胶接在水箱盖(1)的左上端;所述的可拆卸的过滤板结构(15)包括前置L形固定板(151),前置固定螺栓(152),后置固定螺栓(153),后置L形固定板(154)和过滤网板(155),所述的前置L形固定板(151)焊接在水箱(7)内壁的上侧;所述的过滤网板(155)的左侧通过前置固定螺栓(152)连接在前置L形固定板(151)的上部,过滤网板(155)的右侧通过后置固定螺栓(153)连接在后置L形固定板(154)的上部,所述的后置L形固定板(154)焊接在水箱(7)内壁的上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循环水系统的自动过滤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自动的吸水泵结构(10)包括U形管进水阀门(101),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蓁,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天化工业水处理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