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放线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7452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收放线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包括拉绳机构、用于对拉绳机构中拉绳进行收放线的收线轮和用于驱动收线轮转动的电机,拉绳机构一侧设置有用于检测拉绳被拉动状态的第一行程开关,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第一行程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机的输入端连接,拉绳机构包括可伸缩换向轮和第一行程开关,可伸缩换向轮的轴向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块,通过可伸缩换向轮移动带动第一限位块触发第一行程开关,控制器控制电机的正反转状态,实现对拉绳的收放线,具有控制故障率低、运转稳定、操作简便、便于维护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收放线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拉绳收放线
,尤其涉及一种收放线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产品越来越趋于自动化,目前科技馆行业用到的自动出线收线的展品,采用机械式互动,使用卷线器等的机械硬性回收装置,此装置回收不稳定,且存在一定的疲劳强度,寿命短,维修故障率高,人工操作不受控制等。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收放线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实现对拉绳收放线的自动化操作。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收放线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包括拉绳机构、用于对拉绳机构中拉绳进行收放线的收线轮和用于驱动收线轮转动的电机,拉绳机构一侧设置有用于检测拉绳被拉动状态的第一行程开关。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第一行程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机的输入端连接。进一步地,拉绳机构包括可伸缩换向轮,第一行程开关与可伸缩换向轮,可伸缩换向轮的轴向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与第一行程开关抵接。进一步地,电机与收线轮之间设置有联轴器,电机输出端轴线、联轴器轴线、收线轮轴线重合,收线轮在远离联轴器的一侧设置有阻尼块。进一步地,收线轮一侧设置有控制电机正转的第三行程开关、另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机反转的第二行程开关,收线轮的收线腔中固定有由于触发第三行程开关的第三限位块和用于触发第二行程开关的第二限位块,第三限位块与收线轮轴线的距离为L1,第二限位块与收线轮轴线的距离为L2,L2>L1。进一步地,收线轮的腔体中设置有第一光电开关和第二光电开关,第一光电开关与收线轮轴线的距离为L3,第二光电开关与收线轮轴线的距离为L4,L2>L4>L3>L1。进一步地,还包括基座和电机支架,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固定于基座上,可伸缩换向轮、收线轮均固定于基座上。进一步地,基座下方设置有多个可设置有止停机构的滑轮。一种收放线装置的控制系统,包括断路器QF、开关电源PW、中间继电器KA1、中间继电器KA2、时间继电器KT、第一行程开关SB和电机M,断路器QF的输出端连接到开关电源的输入端,中间继电器KA1线圈和时间继电器KT延时断开常闭触点串联、并分别与中间继电器KA2线圈、时间继电器KT线圈彼此并联后的一端通过中间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连接到开关电源的24V端,并联后的另一端连接到开关电源的0V端,第一行程开关SB与中间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并联;中间继电器KA2的常闭触点分别连接到电机M的电气两端、常开触点也分别连接到电机M的电气两端,中间继电器KA2的常闭触点、电机M、开关电源形成控制电机反转的回路,中间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电机M、开关电源形成控制电机正转的回路。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光电开关SQ3、第二光电开关SQ4、第二行程开关SQ1和第三行程开关SQ2;第一光电开关SQ3与第二行程开关SQ1连接后一端连接到开关电源0V上、另一端通过中间继电器KA2的一个常闭触点连接到电机M的一端,电机M的另一端通过中间继电器KA2的另一个闭触点连接到开关电源24V上;第二光电开关SQ4、第三行程开关SQ2连接后一端连接到开关电源24V、另一端通过中间继电器KA2的一个常开触点连接到电机M的一端,电机M的另一端通过中间继电器KA2另一个常开触点连接到开关电源0V上。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收放线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结构中提供的一种收放线装置及其控制系统,通过触发第一行程开关,控制器控制电机的正反转状态,实现对拉绳的收放线,具有控制故障率低、运转稳定、操作简便、便于维护的优点;同时设置光电开关的软限位和行程开关的硬限位,一方面提高了收线轮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避免了拉绳出现拉伸过度或者收缩过度时造成的收线轮的额外负荷,从而造成收线轮运行不畅和出现结构损伤的缺陷。附图说明图1为收放线装置的拉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收放线装置的收线机构的示意图;图3为收放线装置控制系统的电路图;其中,1-拉绳机构,2-收线轮3-电机,4-第一行程开关,5-联轴器,6-阻尼块,7-第三行程开关,8-第二行程开关,9-第一光电开关,10-第二光电开关,11-可伸缩换向轮,12-电机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收放线装置,包括拉绳机构1、用于对拉绳机构1中拉绳进行收放线的收线轮2和用于驱动收线轮2转动的电机3,拉绳机构1一侧设置有用于检测拉绳被拉动状态的第一行程开关4。当拉绳存在移动时,触发第一行程开关4,控制电机3的正反转,实现收线轮2的正反方向的转动,以实现对拉绳的收放线。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第一行程开关4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机3的输入端连接。在第一行程开关4触发后,控制器获取第一行程开关4的触发信号,并将控制电机3转动的指令发送到电机3中,以实现收放线的自动运转。为了提高收线轮2的运行稳定性,电机3与收线轮2之间设置有联轴器5,电机3输出端轴线、联轴器5轴线、收线轮2轴线重合。联轴器5使得电机3与收线轮2之间的驱动连接牢固性,同时提高了电机3驱动收线轮2运转的稳定性。在本申请中,拉绳机构1包括可伸缩换向轮11和可伸缩换向轮11,可伸缩换向轮11的轴向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与第一行程开关4抵接,当拉绳被拉动时,可伸缩换向轮11在发生转动的同时向第一行程开关4进行收缩,因此第一限位块不仅随着转动、而且向第一行程开关4方向发生一定的位移,使得第一行程开关4触发,可伸缩换向轮11的设置,不仅使得第一行程开关4能被转动的第一限位块触发,增加了第一限位块与第一行程开关4之间接触稳定性。收线轮2在远离联轴器5的一侧设置有阻尼器6,阻尼器的作用是消除人拉动拉绳时的拉力对电机3的影响,阻尼器6跟电机3同轴连接,正常电机3转动时阻尼器6随着一起转动,当人拉动拉绳时的拉力过大时,阻尼器6的拉销滑动到阻尼状态,起到保护电机3并消除给予电机3附加的力的作用。进一步地,收线轮2一侧设置有控制电机3正转的第三行程开关7、另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机3反转的第二行程开关8,收线轮2的收线腔中固定有用于触发第三行程开关7的第三限位块和用于触发第二行程开关8的第二限位块,第三限位块与收线轮2轴线的距离为L1,第二限位块与收线轮2轴线的距离为L2,收线轮2的腔体中设置有第一光电开关9和第二光电开关10,第一光电开关9与收线轮2轴线的距离为L3,第二光电开关10与收线轮2轴线的距离为L4,L2>L4>L3>L1。第三行程开关7和第二行程开关8对收线轮2起到硬保护,第一光电开关9和第二光电开关10对收线轮2起到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收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绳机构(1)、用于对拉绳机构(1)中拉绳进行收放线的收线轮(2)和用于驱动收线轮(2)转动的电机(3),拉绳机构(1)一侧设置有用于检测拉绳被拉动状态的第一行程开关(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绳机构(1)、用于对拉绳机构(1)中拉绳进行收放线的收线轮(2)和用于驱动收线轮(2)转动的电机(3),拉绳机构(1)一侧设置有用于检测拉绳被拉动状态的第一行程开关(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第一行程开关(4)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机(3)的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拉绳机构(1)包括可伸缩换向轮(11)和第一行程开关(4),可伸缩换向轮(11)的轴向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与第一行程开关(4)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机(3)与收线轮(2)之间设置有联轴器(5),电机(3)输出端轴线、联轴器(5)轴线、收线轮(2)轴线重合,收线轮(2)在远离联轴器(5)的一侧设置有阻尼器(6)。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收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收线轮(2)一侧设置有控制电机(3)正转的第三行程开关(7)、另一侧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机(3)反转的第二行程开关(8),收线轮(2)的收线腔中固定有由于触发第三行程开关(7)的第三限位块和用于触发第二行程开关(8)的第二限位块,第三限位块与收线轮(2)轴线的距离为L1,第二限位块与收线轮(2)轴线的距离为L2,L2>L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收线轮(2)的腔体中设置有第一光电开关(9)和第二光电开关(10),第一光电开关(9)与收线轮(2)轴线的距离为L3,第二光电开关(10)与收线轮(2)轴线的距离为L4,L2>L4>L3>L1。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志昕张雷刘立成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安达创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