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塑托盘的套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7140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塑托盘的套袋装置,涉及食品包装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塑托盘套袋采用纯手工操作而导致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塑托盘的套袋装置,包括:进料通道,以及与所述进料通道呈角度连接的四个支撑板;四个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进料通道的四个侧壁分别铰接形成出料缩口,且每个所述支撑板均通过轻型拉簧与所述进料通道相连;所述出料缩口的口径小于所述进料通道的口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塑托产品的包装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塑托盘的套袋装置
本技术涉及食品包装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塑托盘的套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包装放置于长条形塑托盘上的食品时,只能通过单纯的手工操作套入外包装塑料袋,操作不便,效率较低,增加了人力成本。例如:公司现有产品绿豆糕包装采用波浪型塑托入托后,再套入包装袋封口。由于波浪型塑托底部的特殊性,员工在进行塑托套袋包装时,难度大,耗时长,效率低。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用于塑托盘的套袋装置,能够实现简单轻松地进行波浪塑托套袋,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塑托盘的套袋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塑托盘套袋采用纯手工操作而导致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塑托盘的套袋装置,包括:进料通道,以及与所述进料通道呈角度连接的四个支撑板;四个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进料通道的四个侧壁分别铰接形成出料缩口,且每个所述支撑板均通过轻型拉簧与所述进料通道相连;所述出料缩口的口径小于所述进料通道的口径。实际应用时,所述进料通道,包括:直筒,以及与所述直筒连接的喇叭口;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直筒远离所述喇叭口的一端铰接。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具有缝隙。具体地,所述缝隙为1~2mm。进一步地,所述轻型拉簧的选型为0.3mm*4mm*20mm。更进一步地,所述直筒的每个侧壁均设有第一连接销,每个支撑板均设有第二连接销,所述第一连接销与所述第二连接销错位设置且朝向一致;所述第一连接销和所述第二连接销分别具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用于安装所述轻型拉簧两端的环形钩。实际应用时,所述出料缩口采用正方形口,且所述正方形口的边长小于20mm。其中,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进料通道的一端的折角处采用圆角结构。具体地,所述用于塑托盘的套袋装置还包括:底板;所述直筒的底端固定有支脚,所述支脚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塑托盘的套袋装置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塑托盘的套袋装置中,由于四个支撑板与进料通道的四个侧壁分别呈角度并通过轻型拉簧铰接形成出料缩口,且出料缩口的口径小于进料通道的口径,从而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可以先将塑料袋由出料缩口的外侧套住,并利用手指进行轻微控制以防止滑出,然后将塑托产品(塑托盘及其上的食品)由进料通道送入并撑开四个支撑板,与此同时塑料袋被四个支撑板自由撑开,进而塑托产品能够轻松地套入塑料袋内,最后退出套袋装置,则四个支撑板在轻型拉簧的作用下自动收缩,实现一个工作循环,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套袋装置能够简单轻松地实现塑托盘的套袋,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并有效减少人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塑托盘的套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塑托盘的套袋装置中进料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塑托盘的套袋装置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塑托盘的套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进料通道;11-直筒;111-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3-第三侧壁;114-第四侧壁;12-喇叭口;2-支撑板;201-第一支撑板;202-第二支撑板;203-第三支撑板;204-第四支撑板;21-出料缩口;3-轻型拉簧;41-第一连接销;42-第二连接销;43-环形槽;5-底板;6-支脚。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塑托盘的套袋装置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塑托盘的套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进料通道1,以及与该进料通道1呈角度连接的四个支撑板2;具体地,四个支撑板2与进料通道1的四个侧壁分别铰接形成出料缩口21,且每个支撑板2均通过轻型拉簧3与进料通道1相连;其中,出料缩口21的口径小于进料通道1的口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塑托盘的套袋装置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塑托盘的套袋装置中,由于四个支撑板2与进料通道1的四个侧壁分别呈角度并通过轻型拉簧3铰接形成出料缩口21,且出料缩口21的口径小于进料通道1的口径,从而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可以先将塑料袋由出料缩口21的外侧套住,并利用手指进行轻微控制以防止滑出,然后将塑托产品(塑托盘及其上的食品)由进料通道1送入并撑开四个支撑板2,与此同时塑料袋被四个支撑板2自由撑开,进而塑托产品能够轻松地套入塑料袋内,最后退出套袋装置,则四个支撑板2在轻型拉簧3的作用下自动收缩,实现一个工作循环,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套袋装置能够简单轻松地实现塑托盘的套袋,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并有效减少人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实际应用时,如图2所示,上述进料通道1可以包括:直筒11,以及与该直筒11连接的喇叭口12;装配时,支撑板2可以与直筒11远离喇叭口12的一端铰接。采用喇叭口12的形式进行塑托产品的进入,能够有效缓冲收缩产品,从而提高塑托盘进入时的便捷性。其中,相邻的两个支撑板2之间可以具有缝隙,从而通过该缝隙良好地解决支撑板2在开闭过程中的干涉问题,也即四个支撑板2在与进料通道1之间通过合页连接时,所述缝隙能够保证收缩过程的角度与互不干涉性。具体地,上述缝隙可以优选为1~2mm。进一步地,上述轻型拉簧3的选型可以为0.3mm*4mm*20mm,从而良好地保证支撑板2收缩时的力量,实现四扇门(四个支撑板2)的自动收缩过程,塑托产品进入时又能够轻松地将门(四个支撑板2)撑开。更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直筒11的每个侧壁均可以设有第一连接销41,每个支撑板2均可以设有第二连接销42,第一连接销41与第二连接销42错位设置且朝向一致,如图1所示;并且,第一连接销41和第二连接销42可以分别具有环形槽43,从而通过该环形槽43能够用于安装轻型拉簧3两端的环形钩,进而有效防止轻型拉簧3的脱落。如图1-图3结合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塑托盘的套袋装置中,上述进料通道1的直筒11可以具有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第三侧壁113和第四侧壁114;相应地,上述四个支撑板2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板201、第二支撑板202、第三支撑板203和第四支撑板204。如图1-图3结合图4所示,上述第一连接销41与第二连接销42错位设置且朝向一致具体可以为:第一支撑板201上的第二连接销42与第二侧壁112上的第一连接销41朝向一致,并用于固定同一个轻型拉簧3;第二支撑板202上的第二连接销42与第三侧壁113上的第一连接销41朝向一致,并用于固定同一个轻型拉簧3;第三支撑板203上的第二连接销42与第四侧壁114上的第一连接销41朝向一致,并用于固定同一个轻型拉簧3;第四支撑板204上的第二连接销42与第一侧壁111上的第一连接销41朝向一致,并用于固定同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塑托盘的套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通道,以及与所述进料通道呈角度连接的四个支撑板;/n四个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进料通道的四个侧壁分别铰接形成出料缩口,且每个所述支撑板均通过轻型拉簧与所述进料通道相连;/n所述出料缩口的口径小于所述进料通道的口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塑托盘的套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通道,以及与所述进料通道呈角度连接的四个支撑板;
四个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进料通道的四个侧壁分别铰接形成出料缩口,且每个所述支撑板均通过轻型拉簧与所述进料通道相连;
所述出料缩口的口径小于所述进料通道的口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塑托盘的套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通道,包括:直筒,以及与所述直筒连接的喇叭口;
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直筒远离所述喇叭口的一端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塑托盘的套袋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具有缝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塑托盘的套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为1~2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塑托盘的套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轻型拉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秀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元祖梦果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