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冷板冷凝器和直流电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6794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4
本申请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冷凝器,包括:箱体,内部填充有相变材料;换热构件,部分或全部设置于所述相变材料中,包括冷媒流路、冷媒流路入口和冷媒流路出口;第一连通管路,与所述冷媒流路入口连通;第二连通管路,与所述冷媒流路出口连通,充冷构件,包括充冷接头和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蓄冷板。本申请提供的冷凝器,箱体内填充有相变材料,经冷媒流路入口进入冷媒流路的高温冷媒可与相变材料进行热量交换,将热量传递至相变材料,热量交换后得到低温冷媒,从冷媒流路出口流出,实现了冷凝器热量传出的效果,无需采用排气管进行排气,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包含有前述冷凝器的直流电空调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冷板冷凝器和直流电空调器
本申请涉及制冷
,例如涉及一种蓄冷板冷凝器和直流电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在的移动空调器,具有占地面积小、无需安装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喜爱。目前,移动空调器采用传统的空调器结构,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部件等,在实现制冷的过程中,蒸发器输出冷量,冷凝器产生热量,并将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室外。其中,冷凝器产生的热量需外接一一段排气管将产生的热量排到室外,否则就会影响到室内的温度。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将冷凝器产生的热量通过排气管排到室外,需要在用户的窗户或其他位置设置开口,用于排气管的安装和排气,给用户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凝器,以解决现有的冷凝器产生的热量需通过排气管排到室外,给用户带来不便的技术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包括:箱体,内部填充有相变材料;换热构件,部分或全部设置于所述相变材料中,包括冷媒流路、冷媒流路入口和冷媒流路出口;第一连通管路,与所述冷媒流路入口连通;第二连通管路,与所述冷媒流路出口连通,充冷构件,包括充冷接头和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蓄冷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电空调器包括如前述的冷凝器;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一连通管路和第二连通管路连通。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蓄冷板冷凝器和直流电空调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包括设置有冷媒流路的换热构件,换热构件设置于箱体内,箱体内填充有相变材料,经冷媒流路入口进入冷媒流路的高温冷媒可与相变材料进行热量交换,将热量传递至相变材料,热量交换后得到低温冷媒,从冷媒流路出口流出,实现了冷凝器热量传出的效果,并设有为箱体内的相变材料蓄冷的蓄冷板,使相变材料可以与换热构件进行重复的热量交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无需采用排气管进行排气,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充冷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蒸发器和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直流电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冷凝器;11:箱体;12:换热构件;121:冷媒流路入口;122:冷媒流路出口;123:换热板;124:第一汇流件;125:第二汇流件;13:第一连通管路;131:第一电磁阀;14:第二连通管路;141:第二电磁阀;15:驱动泵;161:蓄冷板;162:充冷接头;163:充冷连通管路;164:第三电磁阀;2:蒸发器;3:壳体;31:背板;32:前面板;311:进风口;4风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被用来将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元素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实际上第一元素也能够被称为第二元素,反之亦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结构、装置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结构、装置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结构、装置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凝器,包括:箱体,内部填充有相变材料;换热构件,部分或全部设置于相变材料中,包括冷媒流路、冷媒流路入口和冷媒流路出口;第一连通管路,与冷媒流路入口连通;第二连通管路,与冷媒流路出口连通,充冷构件,包括充冷接头和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蓄冷板。如图1所示,换热构件12设置有供冷媒流经的冷媒流路,换热构件12设置于箱体11内,箱体11内填充有相变材料,固态的相变材料内存储有冷量,换热构件的部分或全部设置于相变材料中,从冷媒流路入口121进入冷媒流路的温度较高的冷媒可以与温度较低的相变材料进行热量交换,冷媒流路内的高温冷媒将热量传递至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将冷量传递至冷媒流路内的冷媒,热量交换后,冷媒流路内的冷媒温度降低,低温的冷媒从冷媒流路出口122流出,降低了冷凝器1内冷媒的温度。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1的换热构件12与箱体11内的相变材料进行热量交换,冷凝器无需向外界进行排气,省略了排气管,无需用户在窗户或其他位置设置供排气管穿过的开口,方便了用户使用。相变材料可以为可在液态和固态之间进行形态变化的相变材料。当相变材料为固态时,固态的相变材料内存储有一定的冷量,可与换热构件12的冷媒流路内的冷媒进行热量交换;当相变材料的冷量释放完全后,相变材料变为液态,此时,可对液态的相变材料进行充冷,使液态的相变材料重新变为存储有一定冷量的固态的相变材料。当相变材料为固态时,换热构件12嵌于固态的相变材料中。箱体11内填充有相变材料,可以理解为箱体11内盛有或装有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可以为无机盐相变材料或石蜡。箱体11包括底部和与底部连接的侧壁,可选地,换热构件12与侧壁之间设置有空隙,提高了箱体11内的液态的相变材料的流动性,提高了相变材料内冷量的均匀性。此处的换热构件12与侧壁之间设置有空隙,可以理解为,换热构件12不与侧壁接触,或者,换热构件12的部分与侧壁连接。受热后的固态相变材料变为液态相变材料,变为液态的相变材料可以在换热构件12与侧壁之间的空隙间流动,提高了液态的相变材料在箱体11内分布的均匀性,提高了换热构件12各部分接受的冷量的均匀性,提高了换热构件12的换热效果。可选地,箱体11设置有两个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其中,第一连通管路13穿过第一开口,第二连通管路14穿过第二开口。可选地,第一开口的内径等于第一连通管路13的外径,第二开口的内径等于第二连通管路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箱体,内部填充有相变材料;/n换热构件,部分或全部设置于所述相变材料中,包括冷媒流路、冷媒流路入口和冷媒流路出口;/n第一连通管路,与所述冷媒流路入口连通;/n第二连通管路,与所述冷媒流路出口连通;/n充冷构件,包括充冷接头和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蓄冷板。/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021 CN 201911001704X1.一种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内部填充有相变材料;
换热构件,部分或全部设置于所述相变材料中,包括冷媒流路、冷媒流路入口和冷媒流路出口;
第一连通管路,与所述冷媒流路入口连通;
第二连通管路,与所述冷媒流路出口连通;
充冷构件,包括充冷接头和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蓄冷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冷板与所述换热构件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包括底部和侧壁,
所述蓄冷板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底部,且与所述换热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一连通管路;
第二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二连通管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国新许升陈庆袁栋王大伟王定远徐佳裴玉哲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