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尘入料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6787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防尘入料门,属于密炼机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门框架、入料门、透明玻璃和密封装置。门框架设有第一窗口,并在框架主体的两侧设有第一卡槽。入料门设有第二窗口,并可沿第一卡槽插入门框架内。透明玻璃固定设在入料门的第二窗口处,密封第二窗口,防止密炼机内的粉尘从第二窗口处飞散出去。入料门外侧面的上部和两侧部固定设有密封条,在入料门安装至门框架后,于第一窗口的上方和两侧在入料门和框架主体之间形成密封,从而密封住第一窗口,从而有效防止了密炼机内的粉尘由第一窗口处向外飞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防尘入料门
本技术涉及密炼机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防尘入料门。
技术介绍
传统密炼机的入料门只有一块铁板。在将入料门安装进门框架的卡槽里面时,入料门与门框架之间一般会有0.5mm左右的间隙,粉尘容易从密炼机内通过该间隙由门框架的开口处飞散出来。另外,入料门中间的玻璃板一般是通过卡槽直接从上而下插入,玻璃板与入料门之间也存在较大的间隙,密炼机内的粉尘也很容易通过玻璃板和入料门之间的间隙直接由入料门的开口和门框架的开口飞散出来。以上均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尤其针对密炼机内的粉尘容易通过间隙飞散出来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防尘入料门,通过将透明玻璃固定于入料门的第二窗口,并在入料门与框架主体之间设置密封条将第一窗口的上方和两侧进行密封,可有效防止粉尘向外飞散。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防尘入料门,其中所述入料门包括:一门框架,其中所述门框架包括一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设有一第一窗口,以供入料,所述框架主体的内侧面的两侧边对称设有开口朝向所述框架主体的第一卡槽;一入料门,其中所述入料门与两所述第一卡槽相配合,且所述入料门大于所述第一窗口的尺寸,所述入料门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一窗口的第二窗口,所述第二窗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窗口的尺寸;一透明玻璃,其中所述透明玻璃固定布设于所述第二窗口,以密封所述第二窗口;以及密封装置,其中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固定设于所述入料门靠近所述框架主体的侧面的上部以及两侧部的密封条,以在所述入料门通过所述第一卡槽插入至所述第一窗口时,于所述第一窗口的上方以及两侧在所述入料门和所述框架主体之间形成密封。在安装入料门时,首先将透明玻璃固定在入料门的第二窗口处,将第二窗口密封,有效避免了透明玻璃与入料门之间的间隙;然后再将入料门沿门框架两侧的第一卡槽插入门框架内,由于入料门靠近框架主体的侧面在上部以及两侧部均设有密封条,在入料门安装到位后,密封条于第一窗口的上方和两侧在入料门和框架主体之间形成密封,同时入料门以及透明玻璃均具有一定的重量,通过其自重也会在门框架的底部形成密封,从而在第一窗口的上、下、左和右同时形成密封,有效防止了密炼机内的粉尘由第一窗口向外飞散,从而有效的保护了环境。进一步地,所述透明玻璃是有机玻璃。进一步地,所述透明玻璃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窗口的尺寸,且所述透明玻璃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入料门远离所述框架主体的侧面,以便于透明玻璃的安装和更换。进一步地,所述入料门远离所述框架主体的侧面的上部安装有起吊装置。方便入料门整体的吊装放置和起吊。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条是P型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包括一体连接的平面部和曲面部,其中所述曲面部靠近所述入料门的边缘,所述平面部远离所述入料门的侧面设有压板,所述压板沿所述平面部和所述曲面部的边界设置,且与所述入料门可拆卸连接。在将入料门安装进门框架时,通过P型密封条在入料门和框架主体之间形成密封,同时,通过压板可有效支撑、固定密封条的曲面部,防止在长时间使用后,曲面部因为摩擦作用而变形或损坏,从而有效维持密封条的密封作用,延长密封条的使用寿命,节约成本。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装置还包括密封垫,所述框架主体的内侧面的底边设有开口朝向所述框架主体的第二卡槽,以承接所述入料门,所述密封垫填充于所述第二卡槽的槽底。通过密封垫给入料门提供缓冲,保护入料门,同时可防止由于加工或使用问题而在入料门的底部与门框架之间出现间隙。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槽的槽底靠近所述第一窗口的底部,所述密封垫的顶面与所述第一窗口的底部平齐,以尽可能避免各种粉尘等杂质在第二卡槽的堆积,同时方便第二卡槽的清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较佳实施例新型防尘入料门内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较佳实施例新型防尘入料门外侧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其中,1-门框架,11-框架主体,12-第一窗口,13-第一卡槽,14-第二卡槽,2-入料门,21-第二窗口,22-起吊装置,3-透明玻璃,4-密封条,41-平面部,42-曲面部,43-密封垫,5-压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防尘入料门,其中所述入料门包括门框架1、入料门2、透明玻璃3和密封装置。其中,所述门框架1包括框架主体11。所述框架主体11设有第一窗口12,以供入料。所述框架主体11的内侧面的两侧边对称设有开口朝向所述框架主体11的第一卡槽13。其中,所述入料门2与框架主体11两侧的第一卡槽13相配合,使入料门2可沿第一卡槽13插入门框架1内。所述入料门2大于所述第一窗口12的尺寸,以在入料门2安装到位后,可完全封盖住第一窗口12。所述入料门2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一窗口12的第二窗口21,在入料门2插入门框架1内后,方便通过第二窗口21和第一窗口12观察密炼机内部的情况。所述第二窗口21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窗口12的尺寸。其中,所述透明玻璃3优选为有机玻璃。所述透明玻璃3固定布设于所述第二窗口21,以密封所述第二窗口21。优选地,所述透明玻璃3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窗口21的尺寸,且所述透明玻璃3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入料门2的内侧面,以便于透明玻璃3的安装和更换。优选地,所述入料门2内侧面的上部安装有起吊装置22,以连接起吊入料门2的气缸或其他伸缩设备,方便入料门2整体的内插放置和起吊。其中,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固定设于所述入料门2外侧面的上部以及两侧部的密封条4,以在所述入料门2通过所述第一卡槽13插入至所述第一窗口12时,于所述第一窗口12的上方以及两侧在所述入料门2和所述框架主体11之间形成密封。优选地,所述密封条4是P型密封条。所述密封条4包括一体连接的平面部41和曲面部42,其中所述曲面部42靠近所述入料门2的边缘。所述平面部41的外侧面设有压板5。所述压板5沿所述平面部41和所述曲面部42的边界设置,且与所述入料门2可拆卸连接。在将入料门2安装进门框架1时,通过P型密封条在入料门2和框架主体11之间形成密封,同时,通过压板5可有效支撑、固定密封条4的曲面部42,防止在长时间使用后,曲面部42因为摩擦作用而变形或损坏,从而有效维持密封条4的密封作用,延长密封条4的使用寿命,节约成本。考虑到入料门2在加工过程中,其底面的平面度可能不是很高,另外,在长时间使用后,其底面可能会有一些碰撞或磨损,使入料门2在底部存在一些间隙,容易导致粉尘的外散。优选地,所述密封装置还包括密封垫43。所述框架主体11的内侧面的底边设有开口朝向所述框架主体11的第二卡槽14,以承接所述入料门2。所述密封垫43填充于所述第二卡槽14的槽底。在门框架1内安装入料门2时,通过密封垫43给入料门2的底部提供缓冲,保护入料门2,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防尘入料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入料门包括:/n一门框架,其中所述门框架包括一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设有一第一窗口,以供入料,所述框架主体的内侧面的两侧边对称设有开口朝向所述框架主体的第一卡槽;/n一入料门,其中所述入料门与两所述第一卡槽相配合,且所述入料门大于所述第一窗口的尺寸,所述入料门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一窗口的第二窗口,所述第二窗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窗口的尺寸;/n一透明玻璃,其中所述透明玻璃固定布设于所述第二窗口,以密封所述第二窗口;以及/n密封装置,其中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固定设于所述入料门靠近所述框架主体的侧面的上部以及两侧部的密封条,以在所述入料门通过所述第一卡槽插入至所述第一窗口时,于所述第一窗口的上方以及两侧在所述入料门和所述框架主体之间形成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尘入料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入料门包括:
一门框架,其中所述门框架包括一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设有一第一窗口,以供入料,所述框架主体的内侧面的两侧边对称设有开口朝向所述框架主体的第一卡槽;
一入料门,其中所述入料门与两所述第一卡槽相配合,且所述入料门大于所述第一窗口的尺寸,所述入料门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一窗口的第二窗口,所述第二窗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窗口的尺寸;
一透明玻璃,其中所述透明玻璃固定布设于所述第二窗口,以密封所述第二窗口;以及
密封装置,其中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固定设于所述入料门靠近所述框架主体的侧面的上部以及两侧部的密封条,以在所述入料门通过所述第一卡槽插入至所述第一窗口时,于所述第一窗口的上方以及两侧在所述入料门和所述框架主体之间形成密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尘入料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玻璃是有机玻璃。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防尘入料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佰乐
申请(专利权)人:佰弘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