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修复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6726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修复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属于市政工程施工领域,修复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包括包括CCTV监测仪、管道清淤器以及紫外线固化设备;还包括设置交通导流、管道通风、上下游检查井两头封堵、管道清淤、CCTV检测、漏水点封堵、拉入内衬软管、软管紫外线固化、恢复道路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修复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通过紫外线光固化整管进行修复,解决特殊地段管道漏水时无法直接进行开挖修复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修复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工程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修复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一些主要的地段的市政管道中,若出现临近河道处的管道顶部存在漏水点,此时针对该漏水点的修复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这是因为在该处的漏水点不具备开挖修复的施工条件,因此无法直接对该漏水点进行修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修复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通过紫外线光固化整管进行修复,解决该地段管道漏水时无法直接进行开挖修复的情况。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修复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包括CCTV监测仪、管道清淤器以及紫外线固化设备;还包括如下步骤:S1、在检查井的周围设置封闭施工区域,进行交通导流,并对待修复的地下管道进行通风;S2、管道通风后用气囊对上游检查井水流进口和下游检查井水流出口进行封堵,封堵完成后使用清淤设备对管道内的淤泥进行清理;S3、通过CCTV检测设备扫描管道内的基本情况,确定漏水点的位置;S4、对管道内漏水点的位置进行封堵;S5、对漏水点封堵后,目测是否存在漏水情况,若无漏水情况后,立即放入内衬软管,内衬软管通过紫外线固化设备进行固化;S6、取出上下游的封堵气囊,恢复管道排水功能,恢复道路的正常运行。优选地,在步骤S4中,对管道内的漏水点进行封堵所采用的步骤为:a、在漏水点的中心打入木桩,对漏水点管道外部的土体进行挤压,木桩顶陷入管道内壁;b、沿木桩中心的四周对称打入木桩进一步挤压漏水点外部土体,先下后上左右交叉对称,周围木桩顶陷入管道内壁,木桩顶形成与管道内壁相同的弧形;c、待漏水点水流明显减少变为渗漏后采用速凝型水泥拌成胶浆,快速分为三层涂抹在漏水点处。优选地,在步骤S5中,放入内衬软管的具体步骤如下:在下游出口井口放置卷扬机,通过人工在卷扬机的钢丝绳从下游通过现有管道拖至上游井口,牵引钢丝绳和内衬软管连接后缓缓拖入地下管道,内衬软管放置到位后,将下游内衬软管端口采用抱箍进行封堵,用鼓风机从上游向内衬软管进行吹风,把内衬软管展开。优选地,在步骤S5中,对内衬软管通过紫外线固化设备进行固化的步骤如下:从上游送入紫外线灯列直到下游口,采用套环板封住内衬软管上口,打开紫外线灯列开关,缓慢回拉灯列。优选地,内衬软管固化完毕后,沿检查井壁将两端超出管道的内衬软管进行切割,在内衬软管与原混凝土管之间采用环氧树脂进行抹平封堵。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针对于临近河道处的管道顶部存在漏水点的特殊,通过紫外线光固化整管进行修复,解决该地段管道漏水时无法直接进行开挖修复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修复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的施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实际的工程中,例如昆山市小虞河路市政管道,管道长度192m,中间无井室,管径为800mm,埋深约9m,紧邻河道,河道内水位从路面往下约1.2m。管道内靠河道一侧接近顶部位置有漏水点,距离上游井室108.5m。漏水点管道表面破损严重,形成直径约20cm不规则圆形,有喷射水流,水流直径约9cm,由于该路段为主要交通道路,车流量较大,又紧邻河道,不具备开挖修复施工条件,决定采用紫外线光固化整管修复。内衬软管放入管道前需要对漏水点进行堵漏处理。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修复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包括包括CCTV监测仪、管道清淤器以及紫外线固化设备;还包括如下步骤:S1、在检查井的周围设置封闭施工区域,进行交通导流,并对待修复的地下管道进行通风;S2、管道通风后用气囊对上游检查井水流进口和下游检查井水流出口进行封堵,封堵完成后使用清淤设备对管道内的淤泥进行清理,保证管道的干净;S3、通过CCTV检测设备扫描管道内的基本情况,确定漏水点的位置;S4、对管道内漏水点的位置进行封堵;S5、对漏水点封堵后,目测是否存在漏水情况,若无漏水情况后,立即放入内衬软管,内衬软管通过紫外线固化设备进行固化;S6、取出上下游的封堵气囊,恢复管道排水功能,恢复道路的正常运行。为了实现对漏水点进行封堵,进一步地,在步骤S4中,对管道内的漏水点进行封堵所采用的步骤为:a、在漏水点的中心打入长度40cm,直径5cm的木桩,对漏水点管道外部的土体进行挤压,木桩顶陷入管道内壁5cm;b、沿木桩中心的四周对称打入长度为35cm,直径为5cm的木桩进一步挤压漏水点外部土体,先下后上左右交叉对称,周围木桩顶陷入管道内壁5cm,木桩顶形成与管道内壁相同的弧形;c、待漏水点水流明显减少变为渗漏后采用速凝型水泥按照水灰比例1:4拌成胶浆,快速分为三层涂抹在漏水点处,第一层的厚度为2.5cm,第二层的厚度为1.5cm,第三层找平形成与管道内壁相同的弧形;在步骤a打入木桩前,对管道进行通风,进行有限空间气体检测,达到标准后操作人员进入漏水点位置,采用此方法封堵是因为,由于漏水点水压较大,形成喷射水流,使用常规速凝的方法无法进行封堵。为了放置内衬软管,进一步地,在步骤S5中,放入内衬软管的具体步骤如下:在下游出口井口放置卷扬机,通过人工在卷扬机的钢丝绳从下游通过现有管道拖至上游井口,牵引钢丝绳和内衬软管连接后缓缓拖入地下管道,内衬软管放置到位后,将下游内衬软管端口采用抱箍进行封堵,用鼓风机从上游向内衬软管进行吹风,把内衬软管展开,内衬软管的厚度为8mm。为了实现紫外线固化,进一步地,在步骤S5中,对内衬软管通过紫外线固化设备进行固化的步骤如下:从上游送入紫外线灯列直到下游口,采用套环板封住内衬软管上口,打开紫外线灯列开关,缓慢回拉灯列,回拉速度为5mm/s。为了对内衬软管进行封堵,进一步地,内衬软管固化完毕后,沿检查井壁将两端超出管道的内衬软管进行切割,在内衬软管与原混凝土管之间采用环氧树脂进行抹平封堵。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专利技术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修复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n包括CCTV监测仪、管道清淤器以及紫外线固化设备;/n还包括如下步骤:/nS1、在检查井的周围设置封闭施工区域,进行交通导流,并对待修复的地下管道进行通风;/nS2、管道通风后用气囊对上游检查井水流进口和下游检查井水流出口进行封堵,封堵完成后使用清淤设备对管道内的淤泥进行清理;/nS3、通过CCTV检测设备扫描管道内的基本情况,确定漏水点的位置;/nS4、对管道内漏水点的位置进行封堵;/nS5、对漏水点封堵后,目测是否存在漏水情况,若无漏水情况后,立即放入内衬软管,内衬软管通过紫外线固化设备进行固化;/nS6、取出上下游的封堵气囊,恢复管道排水功能,恢复道路的正常运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修复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CCTV监测仪、管道清淤器以及紫外线固化设备;
还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检查井的周围设置封闭施工区域,进行交通导流,并对待修复的地下管道进行通风;
S2、管道通风后用气囊对上游检查井水流进口和下游检查井水流出口进行封堵,封堵完成后使用清淤设备对管道内的淤泥进行清理;
S3、通过CCTV检测设备扫描管道内的基本情况,确定漏水点的位置;
S4、对管道内漏水点的位置进行封堵;
S5、对漏水点封堵后,目测是否存在漏水情况,若无漏水情况后,立即放入内衬软管,内衬软管通过紫外线固化设备进行固化;
S6、取出上下游的封堵气囊,恢复管道排水功能,恢复道路的正常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复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4中,对管道内的漏水点进行封堵所采用的步骤为:
a、在漏水点的中心打入木桩,对漏水点管道外部的土体进行挤压,木桩顶陷入管道内壁;
b、沿木桩中心的四周对称打入木桩进一步挤压漏水点外部土体,先下后上左右交叉对称,周围木桩顶陷入管道内壁,木桩顶形成与管道内壁相同的弧形;
c、待漏水点水流明显减少变为渗漏后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枫敖小平周伏萍胡培强尧在雨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地质工程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