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稳定的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6701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3
一种结构稳定的齿轮,其包括齿轮本体,齿轮轴,连接块,第一减震环,以及第二减震环。所述齿轮轴包括齿轮轴本体,通孔,以及键槽。所述连接块两端分别与所述齿轮轴本体的外侧壁和所述齿轮本体的内侧壁连接并圆弧过渡,每一个相邻的所述连接块间隔设置,从而使齿轮中空设置,降低齿轮的重量和成本。同时所述连接块两端圆弧过渡,可以提高所述连接块两端连接处的抗压能力,并增加连接块两端的连接面积,从而分散所述连接块两端的应力,防止应力集中而影响齿轮的稳定性。所述第二减震环的形状与所述通孔以及所述键槽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使所述第二减震环能更好的减弱震动,提高所述第二减震环的减震效果并进一步提高齿轮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稳定的齿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齿轮
,特别涉及一种结构稳定的齿轮。
技术介绍
齿轮是指轮缘上有齿轮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齿轮在传动中的应用很早就出现了。随着生产的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齿轮运转的稳定性受到重视。现有技术中的齿轮在发生振动时,会导致齿轮与轴之间的连接不稳定,从而造成传动稳定性不足,且现有的齿轮大多为实心结构,在制造的过程中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定的齿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结构稳定的齿轮,其包括一个齿轮本体,一个设置在所述齿轮本体内的齿轮轴,至少三个连接所述齿轮本体和所述齿轮轴的连接块,以及两个设置在所述齿轮轴上的第二减震环。所述齿轮轴包括一个与所述齿轮本体间隔设置的齿轮轴本体,一个设置在所述齿轮轴本体的中心轴上的通孔,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孔壁上的键槽。所述齿轮轴本体位于所述齿轮本体内,所述齿轮轴本体两端分别伸出所述齿轮本体的两个端面的所在平面且伸出长度相等。所述连接块一端与所述齿轮轴本体的外侧壁连接并圆弧过渡,另一端与所述齿轮本体的内侧壁连接并圆弧过渡,每一个相邻的所述连接块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减震环分别设置在所述齿轮轴本体的两个端面上,所述第二减震环位于所述齿轮轴本体端面的边缘和所述通孔以及所述键槽之间,所述第二减震环的形状与所述通孔以及所述键槽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结构稳定的齿轮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齿轮本体的两个端面上的第一减震环。进一步地,所述齿轮本体的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轮齿。进一步地,所述齿轮轴本体的中心轴与所述齿轮本体的中心轴重合。进一步地,每个相邻的所述连接块之间的间距相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减震环由弹性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键槽的设置方向与所述通孔的设置方向平行并与所述通孔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结构稳定的齿轮通过设置所述连接块和所述第一、第二减震环使齿轮更稳定。具体地,所述连接块两端分别与所述齿轮轴本体的外侧壁和所述齿轮本体的内侧壁连接并圆弧过渡,每一个相邻的所述连接块间隔设置,从而使齿轮中空设置,降低齿轮的重量和成本。同时所述连接块两端圆弧过渡,可以提高所述连接块与所述齿轮轴本体和所述齿轮本体连接处的抗压能力,并增加了连接块两端的连接面积,从而分散所述连接块两端的应力,防止应力集中而影响齿轮的稳定性并保证所述连接块的强度。所述第一、第二减震环分别可以减小从轮齿向齿轮中心和从齿轮中心向轮齿传递的震动,从而提高齿轮的稳定性,而所述第二减震环的形状与所述通孔以及所述键槽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使所述第二减震环能更好的减弱震动,提高所述第二减震环的减震效果并进一步提高齿轮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结构稳定的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结构稳定的齿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结构稳定的齿轮包括一个齿轮本体10,一个设置在所述齿轮本体10内的齿轮轴20,至少三个连接所述齿轮本体10和所述齿轮轴20的连接块30,两个设置在所述齿轮本体10上的第一减震环40,以及两个设置在所述齿轮轴20上的第二减震环50。可以想到的是,所述结构稳定的齿轮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功能结构,如内外倒角等等,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齿轮本体10呈圆环结构,所述齿轮本体10的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轮齿,通过轮齿与其他齿轮相互啮合,从而传递动力带动所述结构稳定的齿轮运动,其本身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齿轮本体10的内侧壁用于设置所述连接块30。所述齿轮轴20包括一个与所述齿轮本体10间隔设置的齿轮轴本体21,一个设置在所述齿轮轴本体21上的通孔22,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通孔22上的键槽23。所述齿轮轴本体21呈圆柱结构,所述齿轮轴本体21的中心轴与所述齿轮本体10的中心轴重合,所述齿轮轴本体21位于所述齿轮本体10内,所述齿轮轴本体21两端分别伸出所述齿轮本体10的两个端面的所在平面且伸出长度相等,使所述齿轮轴本体21的高度大于所述齿轮本体10的高度,从而增加转轴与所述通孔22和所述键槽23的接触面积,提高齿轮和转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两端伸出长度相等,使齿轮保持平衡,进一步提高稳定性。所述齿轮轴本体21的外侧壁与所述连接块30连接。所述通孔22设置在所述齿轮轴本体21的中心轴上,所述通孔22用于穿设转轴。所述键槽23设置在所述通孔22的孔壁上,所述键槽23的设置方向与所述通孔22的设置方向平行并与所述通孔22连通,所述键槽23用于与转轴上的键相配合,从而通过转轴带动齿轮转动。所述连接块30一端与所述齿轮轴本体21的外侧壁连接并圆弧过渡,另一端与所述齿轮本体10的内侧壁连接并圆弧过渡,从而通过所述连接块30连接所述齿轮轴本体21和所述齿轮本体10。同时所述连接块30两端与所述齿轮轴本体21和所述齿轮本体10圆弧过渡,使得所述连接块30两端呈圆弧结构,从而提高所述连接块30与所述齿轮轴本体21和所述齿轮本体10连接处的抗压能力,并增加了连接块30两端与所述齿轮轴本体21和所述齿轮本体10的连接面积,从而分散所述连接块30两端的应力,防止应力集中而影响齿轮的稳定性,保证所述连接块30的强度。每一个所述连接块30间隔设置且每个相邻的所述连接块30之间的间距相等,使得所述齿轮轴本体21和所述齿轮本体10之间中空设置,从而降低齿轮的重量和成本。所述第一减震环40呈环形结构,两个所述第一减震环40分别设置在所述齿轮本体10的两个端面上,所述第一减震环40位于所述轮齿和所述连接块30之间。所述第一减震环40由弹性材料制成,从而可以吸收一部分的震动,所述第一减震环40用于减小从轮齿向齿轮中心传递的震动,从而保护所述连接块30,提高齿轮的稳定性。两个所述第二减震环50分别设置在所述齿轮轴本体21的两个端面上,所述第二减震环50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减震环50位于所述齿轮轴本体21端面的边缘和所述通孔22以及所述键槽23之间,所述第二减震环50的形状与所述通孔22以及所述键槽23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减震环50用于减小从转轴向轮齿传递的震动,而所述第二减震环50的形状与所述通孔22以及所述键槽23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使所述第二减震环50能更好的减弱震动,提高所述第二减震环50的减震效果并提高齿轮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结构稳定的齿轮通过设置所述连接块30和所述第一、第二减震环40、50使齿轮更稳定。具体地,所述连接块30两端分别与所述齿轮轴本体21的外侧壁和所述齿轮本体10的内侧壁连接并圆弧过渡,每一个相邻的所述连接块30间隔设置,从而使齿轮中空设置,降低齿轮的重量和成本。同时所述连接块30两端圆弧过渡,可以提高所述连接块30与所述齿轮轴本体21和所述齿轮本体10连接处的抗压能力,并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稳定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稳定的齿轮包括一个齿轮本体,一个设置在所述齿轮本体内的齿轮轴,至少三个连接所述齿轮本体和所述齿轮轴的连接块,以及两个设置在所述齿轮轴上的第二减震环,所述齿轮轴包括一个与所述齿轮本体间隔设置的齿轮轴本体,一个设置在所述齿轮轴本体的中心轴上的通孔,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孔壁上的键槽,所述齿轮轴本体位于所述齿轮本体内,所述齿轮轴本体两端分别伸出所述齿轮本体的两个端面的所在平面且伸出长度相等,所述连接块一端与所述齿轮轴本体的外侧壁连接并圆弧过渡,另一端与所述齿轮本体的内侧壁连接并圆弧过渡,每一个相邻的所述连接块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减震环分别设置在所述齿轮轴本体的两个端面上,所述第二减震环位于所述齿轮轴本体端面的边缘和所述通孔以及所述键槽之间,所述第二减震环的形状与所述通孔以及所述键槽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稳定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稳定的齿轮包括一个齿轮本体,一个设置在所述齿轮本体内的齿轮轴,至少三个连接所述齿轮本体和所述齿轮轴的连接块,以及两个设置在所述齿轮轴上的第二减震环,所述齿轮轴包括一个与所述齿轮本体间隔设置的齿轮轴本体,一个设置在所述齿轮轴本体的中心轴上的通孔,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孔壁上的键槽,所述齿轮轴本体位于所述齿轮本体内,所述齿轮轴本体两端分别伸出所述齿轮本体的两个端面的所在平面且伸出长度相等,所述连接块一端与所述齿轮轴本体的外侧壁连接并圆弧过渡,另一端与所述齿轮本体的内侧壁连接并圆弧过渡,每一个相邻的所述连接块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减震环分别设置在所述齿轮轴本体的两个端面上,所述第二减震环位于所述齿轮轴本体端面的边缘和所述通孔以及所述键槽之间,所述第二减震环的形状与所述通孔以及所述键槽的横截面的形状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宗宪
申请(专利权)人:承田汽车配件工业浙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