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压封闭油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6674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压封闭油箱,包括第一缸体、第二缸体和活塞组件;第一缸体的内腔与第二缸体的内腔相互独立;第一缸体内腔通过分隔板分割为第一储气腔和第二储气腔;第二缸体上设置有液压油进出口和排气孔;塞组件包括活塞杆和设置在活塞杆两端的第一活塞头和第二活塞头,第一活塞头设置在第一储气腔中,第二活塞头设置在第二缸体的内腔中,第一活塞头和第二活塞头能够在第一储气腔和第二缸体内同步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活塞杆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其中一个储气腔和储油腔中,当储油腔中的液压油油位发生变化时,储气腔仅其中一个腔体积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整个储气腔体积变化较小,整个储气腔的压力变化也较小,进而实现稳压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压封闭油箱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液执行器
,具体涉及一种稳压封闭油箱,用于电液执行器产品中液压油充放和储存。
技术介绍
为了解决电液执行器产品工质油与空气接触易氧化问题,需设计一种能够使工质油产生一定压力同时与外界空气相隔离的封闭油箱用来储存工质油。为了电液执行器产品系统能够稳定工作,该封闭油箱在充放油过程中压力波动应尽量小。现有封闭油箱一般将油箱箱体设计为桶状结构,将油箱盖设计为活塞式结构,油箱盖在油箱箱体内能够上下运动,油箱盖与油箱桶之间通过橡胶圈形成密封,使工质油与外界空气隔离,同时在油箱盖上端加置弹簧或封闭压缩气体,使油箱内工质油产生一定压力。该种封闭油箱由于靠弹簧或压缩气体使工质油产生压力,因此当工质油油量变化较大时会同时造成活塞式油箱盖运动行程较大,弹簧或压缩气体的压缩量变化很大,因此封闭油箱内工质油的压力变化也会比较大,这是液压系统不希望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稳压封闭油箱,解决现有电液执行器的封闭油箱充放油过程中工质油的压力波动较大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稳压封闭油箱,包括第一缸体、第二缸体和活塞组件;所述第一缸体的内腔与第二缸体的内腔相互独立;所述第一缸体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第一缸体的内腔分割为第一储气腔和第二储气腔,且第一储气腔和第二储气腔之间贯通;所述第二缸体上设置有液压油进出口和排气孔;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杆和设置在活塞杆两端的第一活塞头和第二活塞头;所述第一活塞头设置在第一储气腔中,所述第二活塞头设置在第二缸体的内腔中,所述第一活塞头与第一储气腔的内壁之间、第二活塞头与第二缸体的内壁之间均密封;所述第一活塞头和第二活塞头能够在第一储气腔和第二缸体内同步移动。具体的,所述第一缸体包括端部封闭的外套筒和设置在外套筒中的内套筒,所述内套筒形成所述的分隔板,所述内套筒的内部形成所述的第一储气腔,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的间隔形成所述的第二储气腔;所述第一活塞头的外径与内套筒的内径匹配。具体的,所述内套筒筒壁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使得第一储气腔和第二储气腔之间贯通。优选的,所述外套筒的封闭端设置有充放气口,充放气口上连接有充气接头。优选的,所述第一储气腔的横截面面积占第一缸体内整个储气腔横截面面积的15%~50%。优选的,所述第一缸体内腔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缸体内腔横截面面积。具体的,所述第二缸体包括缸筒以及设置在缸筒两端的第二端板和第三端板,所述第二端板与第一缸体连接,所述第二端板上设置有供所述活塞杆来回移动的通孔;所述液压油进出口设置在第三端板上,所述排气孔设置在靠近第二端板处的缸筒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封闭油箱结构利用气体状态方程原理以及力平衡原理,将储气腔分隔为两个腔,将活塞杆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其中一个储气腔和储油腔中,当储油腔中的液压油油位发生变化时,储气腔仅其中一个腔体积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整个储气腔体积变化较小,整个储气腔的压力变化也较小,进而实现稳压的功能。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效果和优点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记载的稳压封闭油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的说明:1-第一缸体,2-第二缸体,3-活塞组件,4-密封圈;11-外套筒,12-内套筒,13-第一端盖,14-环形凸起,15-第一储气腔,16-第二储气腔,17-通气孔,18-充气接头;21-缸筒,22-第二端板,23-第三端板,24-通孔,25-液压油进出口,26-排气孔,27-过度腔;31-活塞杆,32-第一活塞头,33-第二活塞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给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案,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底、顶”通常是指以相应附图的图面为基准定义的,“内、外”是指以相应附图的轮廓为基准定义的。在以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其中的“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等等。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方案中的具体含义。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压封闭油箱,该油箱包括第一缸体1、第二缸体2和活塞组件3。第一缸体1的内腔中用于通入气体,第二缸体2的内腔中用于通入液压油,第一缸体1的内腔与第二缸体2的内腔相互独立;并在第一缸体1内设置分隔板,该分隔板将第一缸体1的内腔分割为第一储气腔15和第二储气腔16,且第一储气腔15和第二储气腔16之间贯通,使得第一储气腔15中的气体与第二储气腔16中的气体流动,两个储气腔内同压。活塞组件3包括活塞杆31和设置在活塞杆31两端的第一活塞头32和第二活塞头33,第一活塞头32设置在第一储气腔15中,第二活塞头33设置在第二缸体2的内腔中,且第一活塞头32与第一储气腔15的内壁之间、第二活塞头33与第二缸体2的内壁之间均密封,第一活塞头32和第二活塞头33能够在第一储气腔15和第二缸体2内同步移动。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活塞头32和第二活塞头33上设置密封圈4进行密封,使得第一活塞头32在运动过程中将第一储气腔15内腔分割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腔室,同样第二活塞头33在运动过程中将第二缸体2的内腔分割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腔体。在第二缸体2上设置有液压油进出口25和排气孔26,液压油进出口25和排气孔26分别设置在第二活塞头33两端的第二缸体2上,分别用于第二活塞头33一端的腔体中通入液压油以及排出另一端的腔体中压缩气体,具体的,液压油通过液压油进出口25进入第二缸体2后推动第二活塞头33向靠近第一缸体1方向移动,第二活塞头33另一侧的腔体中的压缩气体从排气孔26内排出,同时第一活塞头32压缩第一储气腔15内的气体。而且,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缸体1的内腔分隔为内外两个腔,当液压油油位发生变化时,仅第一储气腔15的体积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整个储气腔体积变化较小,因此压力变化较小,进而实现稳压的功能。另外,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第一缸底1的上方设置排气孔26,使得第二缸体2内位于第二活塞头33上方的内腔形成与外界相通的过度腔27,该过度腔27将第一缸体1内的第一储气腔15和第二缸体2内的储油腔分开,避免了填充在第一缸体1内气体进入液压油损害设备的风险。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第一缸体1包括端部封闭的外套筒11和设置在外套筒11中的内套筒12,内套筒12形成分隔板,内套筒12的内部形成所述的第一储气腔15,内套筒12与外套筒11之间的间隔形成第二储气腔16,第一活塞头32的外径与内套筒12的内径(即第一储气腔15的直径)匹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外套筒1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端盖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压封闭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缸体(1)、第二缸体(2)和活塞组件(3);/n所述第一缸体(1)的内腔与第二缸体(2)的内腔相互独立;所述第一缸体(1)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第一缸体(1)的内腔分割为第一储气腔(15)和第二储气腔(16),且第一储气腔(15)和第二储气腔(16)之间贯通;所述第二缸体(2)上设置有液压油进出口(25)和排气孔(26);/n所述活塞组件(3)包括活塞杆(31)和设置在活塞杆(31)两端的第一活塞头(32)和第二活塞头(33);所述第一活塞头(32)设置在第一储气腔(15)中,所述第二活塞头(33)设置在第二缸体(2)的内腔中,所述第一活塞头(32)与第一储气腔(15)的内壁之间、第二活塞头(33)与第二缸体(2)的内壁之间均密封;所述第一活塞头(32)和第二活塞头(33)能够在第一储气腔(15)和第二缸体(2)内同步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压封闭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缸体(1)、第二缸体(2)和活塞组件(3);
所述第一缸体(1)的内腔与第二缸体(2)的内腔相互独立;所述第一缸体(1)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第一缸体(1)的内腔分割为第一储气腔(15)和第二储气腔(16),且第一储气腔(15)和第二储气腔(16)之间贯通;所述第二缸体(2)上设置有液压油进出口(25)和排气孔(26);
所述活塞组件(3)包括活塞杆(31)和设置在活塞杆(31)两端的第一活塞头(32)和第二活塞头(33);所述第一活塞头(32)设置在第一储气腔(15)中,所述第二活塞头(33)设置在第二缸体(2)的内腔中,所述第一活塞头(32)与第一储气腔(15)的内壁之间、第二活塞头(33)与第二缸体(2)的内壁之间均密封;所述第一活塞头(32)和第二活塞头(33)能够在第一储气腔(15)和第二缸体(2)内同步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压封闭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体(1)包括端部封闭的外套筒(11)和设置在外套筒(11)中的内套筒(12),所述内套筒(12)形成所述的分隔板,所述内套筒(12)的内部形成所述的第一储气腔(15),内套筒(12)与外套筒(11)之间的间隔形成所述的第二储气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山王丽然杨昌群蔡婧牛道东陈诗洋李育特郭继璇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