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离心通风机及其防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6670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爆离心通风机,其包括叶轮、机壳、传动组件和防爆电机,传动组件包括主轴、轴承和联轴器。该防爆离心通风机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机壳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第一阻火组件和第二阻火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防爆离心通风机的防爆方法,其包括:分别在机壳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第一阻火组件和第二阻火组件;监测第一阻火组件和第二阻火组件的燃烧;当第一阻火组件或第二阻火组件的燃烧时间达到其相应的安全燃烧时间的45~55%时,发出报警信号并关闭防爆离心通风机的供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阻火组件,阻断火焰传播,从而降低爆炸性环境下离心通风机燃爆带来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爆离心通风机及其防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输送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爆离心通风机及其防爆方法。
技术介绍
在VOCs治理工程中,废气的收集运输是该工程的治理源头,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转也与正确安全的收集方式密切相关。由于装置内输送的介质为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混合气在爆炸极限范围以内,属于易燃易爆的潜在爆炸气体环境,此类长时间连续存在的潜在爆炸环境被定义为最高等级的0区危险场所。离心通风机作为混合气体进入油气回收装置前的爆炸0区抽气设备,若通风机内部产生有效火花,被点燃后不仅会引起风机内部的爆炸,更会向外部传播,一方面导致后端油气回收装置起火爆炸,另一方面造成连通罐区的管道发生回火,招致更大的危险。由此可见该类通风机一旦点燃爆炸将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要保证其防火防爆特性,确保用于VOCs处理的整体防爆风机设备研发对保证设备安全及人身安全有重大意义。现有技术中防爆通风机仅仅关注电机防爆,对风机本体发生危险后的防护措施考虑不足,亟需此工况下整体防爆风机的研发和制造。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防爆离心通风机及其防爆方法,从而提高现有防爆离心通风机在潜在爆炸性环境下工作的安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爆离心通风机,其包括叶轮、机壳、传动组件和防爆电机,传动组件包括主轴、轴承和联轴器。该防爆离心通风机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机壳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第一阻火组件和第二阻火组件。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阻火组件包括第一阻火芯和第一法兰对,第一法兰对的一端与机壳的进风口相连接;第二阻火组件包括第二阻火芯和第二法兰对,第二法兰对的一端与机壳的出风口相连接。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法兰对和第二法兰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波形管。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阻火芯和第二阻火芯设有温度传感器。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温度传感器为铂铑热电偶或钯铑热电偶。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机壳能够承受的最大爆炸压力为0.8~1.2MPa。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机壳的内壁设有衬层。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衬层由铜、不锈钢或聚四氟乙烯制成。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衬层通过焊接或铆接固定在机壳的内壁上。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主轴设有迷宫式干气密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爆离心通风机的防爆方法,该防爆离心通风机包括叶轮、机壳、传动组件和防爆电机,传动组件包括主轴、轴承和联轴器,该防爆方法包括:分别在机壳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第一阻火组件和第二阻火组件;监测第一阻火组件和第二阻火组件的燃烧;当第一阻火组件或第二阻火组件的燃烧时间达到其相应的安全燃烧时间的45~55%时,发出报警信号并关闭防爆离心通风机的供气。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第一阻火组件和第二阻火组件的燃烧。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安全燃烧时间大于防爆离心通风机的紧急关闭反应时间。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机壳内壁上设置衬层。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衬层的材料及防爆电机的功率来设置机壳的衬层的厚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阻火组件,阻断火焰传播,从而降低爆炸性环境下离心通风机燃爆带来的安全风险。2.对阻火组件中的稳定燃烧进行监测,并设置连锁报警,以避免火势蔓延到阻火组件的另一侧,造成重大事故。3.通过设置机壳的衬层等防护,能够在离心通风机出现事故时,避免将危险扩大。上述说明仅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据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同时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技术特征以及优点更加易懂,以下列举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防爆离心通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阻火芯的截面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0-防爆电机,21-叶轮,22-机壳,221-进风口,222-出风口,31-主轴,33-联轴器,41-底座,42-轴承座,50-第一阻火组件,51-第一阻火芯,521、522-第一法兰对,70-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他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他元件或其他组成部分。在本文中,为了描述的方便,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诸如“下面”、“下方”、“下”、“上面”、“上方”、“上”等,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在附图中的关系。应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在图中所绘的方向之外物件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向。例如,如果在图中的物件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下”的元件将取向在元件或特征的“上方”。因此,示范性术语“下方”可以包含下方和上方两个方向。物件也可以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其他取向)且应对本文使用的空间相对术语作出相应的解释。在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以区别两个不同的元件或部位,并不是用以限定特定的位置或相对关系。换言之,在一些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也可以彼此互换。针对有机气体回收治理装置入口处作为抽气设备的离心通风机,装置内输送的介质为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混合气在爆炸极限范围以内,属于易燃易爆的潜在爆炸气体环境,因此其运输的气体介质易在风机内部被点燃导致爆炸,爆炸产生的瞬时高压严重损坏风机内部结构与外壳,引起的火焰会沿着风机进出口向管道蔓延,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本专利技术采用阻断火焰传播的防爆保护元件以及抗爆外壳对此类通风机结构进行优化,实现风机的整体防爆,从而降低爆炸性环境下通风机燃爆带来的安全风险。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防爆离心通风机包括防爆电机10、通流组件和传动组件。通流组件包括叶轮21和机壳22,机壳22上设有进风口221和出风口222;传动组件包括主轴31、轴承和联轴器33。防爆离心通风机还可以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轴承座42和底座41。离心通风机工作时通过叶轮高速旋转,将气体经过进风口221沿轴向吸入叶轮,在叶轮内折转90°后,流经叶道排出叶轮,最后通过机壳将叶轮甩出的气体集中并导流进而从出风口222排出。气体获得能量,压力提升,动能增加。应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防爆离心通风机并未改变传统风机结构,上述具体结构仅为示例性地,以便清楚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防爆离心通风机的进风口221和出风口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爆离心通风机,其包括叶轮、机壳、传动组件和防爆电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主轴、轴承和联轴器,其特征在于,该防爆离心通风机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壳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第一阻火组件和第二阻火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爆离心通风机,其包括叶轮、机壳、传动组件和防爆电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主轴、轴承和联轴器,其特征在于,该防爆离心通风机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壳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第一阻火组件和第二阻火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离心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火组件包括第一阻火芯和第一法兰对,所述第一法兰对的一端与所述机壳的进风口相连接;所述第二阻火组件包括第二阻火芯和第二法兰对,所述第二法兰对的一端与所述机壳的出风口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爆离心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对和所述第二法兰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波形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爆离心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火芯和所述第二阻火芯设有温度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爆离心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为铂铑热电偶或钯铑热电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离心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能够承受的最大爆炸压力为0.8~1.2MP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离心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内壁设有衬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爆离心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层由铜、不锈钢或聚四氟乙烯制成。


9.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娜宫中昊于辉程龙军单晓雯尹树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