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多级离心增压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6660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级离心增压泵,涉及流体机械领域,包括泵体、环形蜗壳、电机、泵轴、吸入管、多个自吸盖板、多个压出室和多个叶轮,自吸盖板包括第一圆板和第一圆环板,第一圆板的后端面上设置有凸起部,凸起部的厚度沿吸入孔和安装孔的圆心连线方向由靠近吸入孔的一端至远离吸入孔的一端依次递减,吸入管、首级的自吸盖板、泵体、环形蜗壳、电机由前至后依次设置,各压出室中安装有一个叶轮,末级的叶轮安装于环形蜗壳中,多个叶轮依次固定于泵轴上,各压出室后端固定有一个次级的自吸盖板,后腔流道与吸入孔位置相对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多级离心增压泵结构简单,具有高扬程和高吸入性能,节约电能,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实现气液混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级离心增压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级离心增压泵。
技术介绍
在污染治理、土壤增肥、高楼供水、大型计算机冷却水散热、消防等领域需要用到具备超高扬程、可气液混输、自吸能力强等特点的泵进行增压。这种泵的比转速比较低,一般采用离心泵和旋涡泵的结构方式来进行设计。传统的离心泵结构形式和设计方法存在体积大、性能曲线有驼峰、不具备气液混输能力等缺陷。若采用旋涡泵设计,可具有自吸能力并实现小含气率条件下的气液混输,但机组的效率很低(通常只有18%-40%),并且只能输送纯净液体介质与黏度较小(114mm2/s)的液体。虽然中国专利文献中的一种低噪音旋涡泵(申请号:201810065183.3;公布号:CN108223387A)通过对隔舌结构进行调节来降低噪音,但是这种低噪音旋涡泵的气液混输性能并没有得到改善。因此,在低比转速泵送领域,基于传统离心泵和旋涡泵不能兼顾高效率、可气液混输、自吸能力强等缺陷,研制一种结构简单、节能节材的高性能多级离心增压泵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级离心增压泵,结构简单,具有高扬程和高吸入性能,节约电能,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实现气液混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级离心增压泵,包括泵体、环形蜗壳、电机、泵轴、吸入管、多个自吸盖板、多个压出室和多个叶轮,所述自吸盖板包括第一圆板和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圆板后端的第一圆环板,所述第一圆板上部设置有吸入孔,所述第一圆板中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圆板的后端面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厚度沿所述吸入孔和所述安装孔的圆心连线方向由靠近所述吸入孔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吸入孔的一端依次递减,首级的所述自吸盖板的所述第一圆板外部固定套设有法兰板;所述压出室包括第二圆板和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二圆板前端的第二圆环板,所述第二圆环板上部设置有前腔流道,所述第二圆板上部设置有后腔流道,所述前腔流道与所述后腔流道相连通;所述吸入管、首级的所述自吸盖板、所述泵体、所述环形蜗壳和所述电机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所述泵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由所述法兰板和所述环形蜗壳进行限位,所述法兰板、所述环形蜗壳和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所述泵轴后端安装于所述电机中,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泵轴旋转,所述泵轴前端与首级的所述自吸盖板转动连接,所述吸入管固定于首级的所述自吸盖板前端,且所述吸入管与首级的所述自吸盖板的所述吸入孔位置相对应;次级的所述自吸盖板、所述叶轮和所述压出室均设置于所述泵体中,各所述压出室中安装有一个所述叶轮,末级的所述叶轮安装于所述环形蜗壳中,多个所述叶轮依次固定于所述泵轴上,各所述压出室后端固定有一个次级的所述自吸盖板,所述后腔流道与所述吸入孔位置相对应。优选地,所述叶轮包括圆筒和多个沿所述圆筒周向均匀分布的叶片,所述圆筒固定套设于所述泵轴上,所述第二圆板套设于所述圆筒上。优选地,所述叶片包括依次连接的侧弯段和折弯段,所述侧弯段与所述圆筒连接,所述侧弯段相对于所述圆筒的轴线倾斜设置,所述折弯段相对于所述侧弯段倾斜设置。优选地,还包括推力球轴承和轴承端盖,首级的所述自吸盖板的安装孔为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孔段和第二圆孔段,所述第一圆孔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孔段的内径,所述泵轴的前端穿过所述第二圆孔段伸至所述第一圆孔段中,所述泵轴的前端安装有所述推力球轴承,所述推力球轴承位于所述第一圆孔段中,所述轴承端盖安装于所述第一圆孔段前端;次级的所述自吸盖板的安装孔为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供所述泵轴穿过。优选地,所述凸起部的侧边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面段、第二弧面段、平面段和第三弧面段,所述第一弧面段与所述第二弧面段的凸出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弧面段与所述第三弧面段的凸出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弧面段沿所述吸入孔的边缘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弧面段沿所述安装孔的边缘延伸设置,所述第三弧面段沿所述第一圆环板的内壁延伸设置,所述第三弧面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平面段和所述第一弧面段连接。优选地,所述环形蜗壳包括环形基体、圆弧矩形收缩管和出口管,所述法兰板、所述环形基体和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圆弧矩形收缩管一端连接于所述环形基体的侧壁上,所述圆弧矩形收缩管另一端连接有所述出口管,所述圆弧矩形收缩管沿轴向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出口管的进口为所述圆弧矩形收缩管的矩形出口,所述出口管的另一端为圆形出口。优选地,所述电机包括前盖、机壳、后盖、转子、定子和接线盒,所述前盖、所述机壳和所述后盖由前至后依次固定连接,所述法兰板、所述环形基体和所述前盖固定连接,所述泵轴的中部和后部分别与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转动连接,所述转子固定套设于所述泵轴上,所述定子固定于所述机壳中,且所述定子间隙套设于所述转子外部,所述接线盒固定于所述机壳外部,所述接线盒用于连接电源为所述定子供电。优选地,所述电机还包括风扇和风罩,所述风扇固定于所述泵轴的末端,所述风罩固定于所述机壳上,且所述风罩罩设于所述风扇和所述后盖外部,所述风扇为不等距轴流式风扇。优选地,还包括机械密封、平衡鼓和水管,所述平衡鼓固定于所述泵轴上,且所述平衡鼓位于末级的所述叶轮的后端,所述前盖内部形成平衡室,所述水管连接所述吸入管和所述平衡室,所述机械密封安装于所述泵轴上,且所述机械密封位于所述平衡鼓后端。优选地,所述泵体的内壁沿轴向和周向均布有多个微型凹槽。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级离心增压泵,在工作时吸入的液体由叶顶进入先充满一个流道,并不是像传统离心泵一样液体从叶根进入然后充满所有流道(传统的低比转速离心泵因为叶轮狭长一般流道内会发生流动分离、二次流等现象),因此,本专利技术中的多级离心增压泵每个流道内会充满更多的液体,从而获得更大的局部速度。一方面液体从叶轮叶顶区流入,过流面积较大,另一方面流体依靠纵向旋涡会流经叶轮好多次,每经过叶轮一次,扬程就增加一次,而且本专利技术为多级离心增压泵,所以其扬程高于传统泵的扬程,在输送相同体积的液体时,本专利技术的多级能离心增压泵耗电量将会减少,不但节约电能,而且可以获得更高的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中的多级离心增压泵的自吸盖板中的凸起部厚度是变化的,自吸盖板形成的腔体使该泵具有较强的自吸能力,并且径向受力均匀,适合高速运行,高速运行状态下可以输送含气量更高的液体,因此能够实现气液混输,这对于抽送含有气体的易挥发的液体和气化压力很高的高温液体具有重要的意义,使输送过程变得安全可靠。本专利技术中的多级离心增压泵采用环形蜗壳,更适合高速运行,使得体积小、能输送的气体含量更高,并且高速运行时不仅工作范围宽,而且可以在小流量运行时保持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级离心增压泵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级离心增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环形蜗壳、电机、泵轴、吸入管、多个自吸盖板、多个压出室和多个叶轮,所述自吸盖板包括第一圆板和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圆板后端的第一圆环板,所述第一圆板上部设置有吸入孔,所述第一圆板中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圆板的后端面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厚度沿所述吸入孔和所述安装孔的圆心连线方向由靠近所述吸入孔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吸入孔的一端依次递减,首级的所述自吸盖板的所述第一圆板外部固定套设有法兰板;所述压出室包括第二圆板和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二圆板前端的第二圆环板,所述第二圆环板上部设置有前腔流道,所述第二圆板上部设置有后腔流道,所述前腔流道与所述后腔流道相连通;所述吸入管、首级的所述自吸盖板、所述泵体、所述环形蜗壳和所述电机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所述泵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由所述法兰板和所述环形蜗壳进行限位,所述法兰板、所述环形蜗壳和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所述泵轴后端安装于所述电机中,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泵轴旋转,所述泵轴前端与首级的所述自吸盖板转动连接,所述吸入管固定于首级的所述自吸盖板前端,且所述吸入管与首级的所述自吸盖板的所述吸入孔位置相对应;次级的所述自吸盖板、所述叶轮和所述压出室均设置于所述泵体中,各所述压出室中安装有一个所述叶轮,末级的所述叶轮安装于所述环形蜗壳中,多个所述叶轮依次固定于所述泵轴上,各所述压出室后端固定有一个次级的所述自吸盖板,所述后腔流道与所述吸入孔位置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离心增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环形蜗壳、电机、泵轴、吸入管、多个自吸盖板、多个压出室和多个叶轮,所述自吸盖板包括第一圆板和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圆板后端的第一圆环板,所述第一圆板上部设置有吸入孔,所述第一圆板中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圆板的后端面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厚度沿所述吸入孔和所述安装孔的圆心连线方向由靠近所述吸入孔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吸入孔的一端依次递减,首级的所述自吸盖板的所述第一圆板外部固定套设有法兰板;所述压出室包括第二圆板和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二圆板前端的第二圆环板,所述第二圆环板上部设置有前腔流道,所述第二圆板上部设置有后腔流道,所述前腔流道与所述后腔流道相连通;所述吸入管、首级的所述自吸盖板、所述泵体、所述环形蜗壳和所述电机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所述泵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由所述法兰板和所述环形蜗壳进行限位,所述法兰板、所述环形蜗壳和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所述泵轴后端安装于所述电机中,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泵轴旋转,所述泵轴前端与首级的所述自吸盖板转动连接,所述吸入管固定于首级的所述自吸盖板前端,且所述吸入管与首级的所述自吸盖板的所述吸入孔位置相对应;次级的所述自吸盖板、所述叶轮和所述压出室均设置于所述泵体中,各所述压出室中安装有一个所述叶轮,末级的所述叶轮安装于所述环形蜗壳中,多个所述叶轮依次固定于所述泵轴上,各所述压出室后端固定有一个次级的所述自吸盖板,所述后腔流道与所述吸入孔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离心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包括圆筒和多个沿所述圆筒周向均匀分布的叶片,所述圆筒固定套设于所述泵轴上,所述第二圆板套设于所述圆筒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离心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包括依次连接的侧弯段和折弯段,所述侧弯段与所述圆筒连接,所述侧弯段相对于所述圆筒的轴线倾斜设置,所述折弯段相对于所述侧弯段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离心增压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力球轴承和轴承端盖,首级的所述自吸盖板的安装孔为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孔段和第二圆孔段,所述第一圆孔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孔段的内径,所述泵轴的前端穿过所述第二圆孔段伸至所述第一圆孔段中,所述泵轴的前端安装有所述推力球轴承,所述推力球轴承位于所述第一圆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乔瑞廖敏泉王鹏邱宁袁建平袁寿其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