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油泵钝角油槽的柱塞耦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6635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压油泵钝角油槽的柱塞耦件,所述柱塞耦件包括柱塞本体,柱塞本体为圆柱金属棒材,柱塞本体的一端的侧面沿轴向开设有出油槽,出油槽的一端与柱塞本体的端部连通,另一端封闭,出油槽封闭的一端沿柱塞本体的周向开设有环形槽,出油槽与柱塞本体端部连通的一端的其中一侧面沿柱塞本体的表面开设有斜槽,所述斜槽的一端与出油槽连通,另一端与环形槽连通,斜槽、环形槽和出油槽围合的区域形成具有相同深度的异型槽体,所述斜槽、环形槽和出油槽的侧壁与对应槽体的底面所成角度为钝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柱塞耦件油槽结构更加合理,同时经过处理后的油槽表面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油泵钝角油槽的柱塞耦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压油泵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高压油泵钝角油槽的柱塞耦件。
技术介绍
高压油泵的柱塞耦件是一种用于发动机供油的重要零件,其通过凸轮进行驱动做轴线方向的往复运动,通过循环往复运动达到循环供油的目的,因此其在工作的过程中会长期与嵌套在其外侧的柱塞套摩擦,同时为了调控油量,柱塞的侧面设置有倾斜的油槽,通转动柱塞可以达到调节单次泵油量的目的,但是油槽的内壁端部在运动的过程中直接与油料正面碰撞,这也造成混杂在油料中的金属碎屑以及腐蚀性物质对油槽内壁端部的破坏性效果达到最大,因此柱塞常因为油槽边缘的侵蚀和磨损导致无法正常运行,甚至提前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结构更加合理,同时更加耐腐蚀的高压油泵钝角油槽的柱塞耦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压油泵钝角油槽的柱塞耦件,包括柱塞本体,柱塞本体为圆柱金属棒材,柱塞本体的一端的侧面沿轴向开设有出油槽,出油槽的一端与柱塞本体的端部连通,另一端封闭,出油槽封闭的一端沿柱塞本体的周向开设有环形槽,出油槽与柱塞本体端部连通的一端的其中一侧面沿柱塞本体的表面开设有斜槽,所述斜槽的一端与出油槽连通,另一端与环形槽连通,斜槽、环形槽和出油槽围合的区域形成具有相同深度的异型槽体,所述斜槽、环形槽和出油槽的侧壁与对应槽体的底面所成角度为钝角。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斜槽、环形槽和出油槽的内侧表面经过机械抛丸处理。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机械抛丸处理的具体步骤包括:使用金属蒙皮将柱塞本体的表面进行包裹覆盖,通过出油槽端部的开口向异型槽体内注入刚性微球体,封闭出油槽端部的开口,然后将柱塞本体固定在振动平台上进行振动处理30-60min,处理完毕拆除金属蒙皮,得到表面机械抛丸处理的柱塞本体。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刚性微球体为钢球、铜球、锌球、铝球中的一种,刚性微球体的直径为0.1-1mm。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振动平台的振动频率为100-300Hz。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在向异型槽体内注入刚性微球体的同时,注入改性金属粉末,所述改性金属粉末为镍粉、铬粉和锰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在柱塞本体的斜槽、环形槽和出油槽的内侧表面经过机械抛丸处理后,对柱塞本体的斜槽、环形槽和出油槽的内侧表面进行离子注入处理。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离子注入处理注入的离子为钴离子,离子注入处理的时间为30-50s。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钝角的角度为110-130°。本专利技术的高压油泵钝角油槽的柱塞耦件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高压油泵钝角油槽的柱塞耦件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槽体的侧壁在柱塞耦件做高速往复运动时,收到的油料冲击力更小,进而降低了油料中金属积垢对内壁的冲击力,延长使用寿命;(2)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对槽体内壁表面进行抛丸处理,一方面,抛丸能够增强槽体内壁表面的结构强度,同时还能够改善表面的金属组分,从而改善其电化学腐蚀性;(3)抛丸处理的同时,通过掺杂特定的金属成分可以进一步改善表现的金属组分和电化学腐蚀性能,从而延长寿命;(4)本专利技术还对抛丸处理后的金属表面进行离子注入处理,改善抛丸处理后,内壁表面出现的元素集中问题,进一步提高其耐电化学腐蚀的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高压油泵钝角油槽的柱塞耦件的轴测图。图中:1-柱塞本体、11-出油槽、12-环形槽、13-斜槽、14-异型槽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高压油泵钝角油槽的柱塞耦件,其包括柱塞本体1,柱塞本体为圆柱金属棒材,柱塞本体1的一端的侧面沿轴向开设有出油槽11,出油槽11的一端与柱塞本体1的端部连通,另一端封闭,出油槽11封闭的一端沿柱塞本体1的周向开设有环形槽12,出油槽11与柱塞本体1端部连通的一端的其中一侧面沿柱塞本体1的表面开设有斜槽13,所述斜槽13的一端与出油槽11连通,另一端与环形槽12连通,斜槽13、环形槽12和出油槽11围合的区域形成具有相同深度的异型槽体14,所述斜槽13、环形槽12和出油槽11的侧壁与对应槽体的底面所成角度为钝角。以上实施方式中,出油槽11用于向外部输送油料,由斜槽13与出油槽11和环形槽12围合形成的区域用于连通出油槽11和供油的入口,当柱塞本体1在做往复运动时,供油入口选择性地与异性槽体14连通,连通的时机由斜槽13相对供油的入口位置决定,通过转动柱塞本体1,可以达到调节供油入口与斜槽13在轴线方向上的距离,从而调节供油量,当斜槽13、环形槽12和出油槽11的侧壁与对应槽体的底面所成角度为钝角时,油料在异型槽体14内与各个槽体的内壁的碰撞方式由原来的正面碰撞转换为倾斜入射角的碰撞,从而降低油料以及混杂在油料中的积垢对槽体内壁的冲击力。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斜槽13、环形槽12和出油槽11的内侧表面经过机械抛丸处理。以上实施方式中,抛丸处理可以加强各个油槽内壁的机械强度。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械抛丸处理的具体步骤包括:使用金属蒙皮将柱塞本体1的表面进行包裹覆盖,通过出油槽11端部的开口向异型槽体14内注入刚性微球体,封闭出油槽11端部的开口,然后将柱塞本体1固定在振动平台上进行振动处理30-60min,处理完毕拆除金属蒙皮,得到表面机械抛丸处理的柱塞本体1。以上实施方式中,通过金属蒙皮对柱塞本体1进行包裹,可以让抛丸的刚性微球体只对各个槽体的内壁进行抛丸处理,防止对柱塞本体1的外部表面进行抛丸,影响对应的光洁度和摩擦力。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刚性微球体为钢球、铜球、锌球、铝球中的一种,刚性微球体的直径为0.1-1mm。以上实施方式中,经过筛选,钢球、铜球、锌球和铝球在一定程度上均能够改善柱塞耦件的油槽表面性能。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动平台的振动频率为100-300Hz。以上实施方式中,100Hz-300Hz的振动频率可以让抛丸效果更好,形成更加均匀致密的纳米金属晶体表面结构。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在向异型槽体14内注入刚性微球体的同时,注入改性金属粉末,所述改性金属粉末为镍粉、铬粉和锰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以上实施方式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油泵钝角油槽的柱塞耦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柱塞本体(1),柱塞本体为圆柱金属棒材,柱塞本体(1)的一端的侧面沿轴向开设有出油槽(11),出油槽(11)的一端与柱塞本体(1)的端部连通,另一端封闭,出油槽(11)封闭的一端沿柱塞本体(1)的周向开设有环形槽(12),出油槽(11)与柱塞本体(1)端部连通的一端的其中一侧面沿柱塞本体(1)的表面开设有斜槽(13),所述斜槽(13)的一端与出油槽(11)连通,另一端与环形槽(12)连通,斜槽(13)、环形槽(12)和出油槽(11)围合的区域形成具有相同深度的异型槽体(14),所述斜槽(13)、环形槽(12)和出油槽(11)的侧壁与对应槽体的底面所成角度为钝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油泵钝角油槽的柱塞耦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柱塞本体(1),柱塞本体为圆柱金属棒材,柱塞本体(1)的一端的侧面沿轴向开设有出油槽(11),出油槽(11)的一端与柱塞本体(1)的端部连通,另一端封闭,出油槽(11)封闭的一端沿柱塞本体(1)的周向开设有环形槽(12),出油槽(11)与柱塞本体(1)端部连通的一端的其中一侧面沿柱塞本体(1)的表面开设有斜槽(13),所述斜槽(13)的一端与出油槽(11)连通,另一端与环形槽(12)连通,斜槽(13)、环形槽(12)和出油槽(11)围合的区域形成具有相同深度的异型槽体(14),所述斜槽(13)、环形槽(12)和出油槽(11)的侧壁与对应槽体的底面所成角度为钝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油泵钝角油槽的柱塞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槽(13)、环形槽(12)和出油槽(11)的内侧表面经过机械抛丸处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油泵钝角油槽的柱塞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抛丸处理的具体步骤包括:
使用金属蒙皮将柱塞本体(1)的表面进行包裹覆盖,通过出油槽(11)端部的开口向异型槽体(14)内注入刚性微球体,封闭出油槽(11)端部的开口,然后将柱塞本体(1)固定在振动平台上进行振动处理30-60min,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丹亚陈子岸汪航李文琦杨秀春陈安迪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