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内的承托装置及地下综合管廊,承托装置包括连接座及架体,连接座呈长条状,长条状的连接座沿地下综合管廊的高度方向固定于地下综合管廊的管壁上,连接座包括与管壁相对的第一面和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第二面上凹设有长条状的凹槽,架体置于凹槽内并与凹槽两侧的连接座铰接,使架体可相对连接座转动;架体具有容置于凹槽内并与连接座平行的第一状态和转动后部分伸出凹槽并与连接座垂直的第二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便捷、稳定性好的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内的承托装置及地下综合管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内的承托装置及地下综合管廊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施工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内的承托装置及地下综合管廊。
技术介绍
地下管廊又称共同沟,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城市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地下综合管廊装置不仅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通常的,综合管廊内设置多个舱室,例如包括电力舱、燃气舱、电力舱等,其中,在放置有缆线的舱室内一般安装有承托架,以承托缆线。现有的承托架由若干承托杆组成,若干承托杆沿综合管廊的管壁的高度方向依次被间隔固定,而承托杆的固定方式通常为:先将一长条状的槽体结构预埋在综合管廊的管壁,然后将承托架的若干承托杆一一通过紧固件固定于长条状的槽体结构上。这一固定方式存在的问题是:1、承托杆与长条状的槽体结构需要一一安装固定,费时费力,施工强度大。2、由于长条状的槽体结构是事先浇注预埋于综合管廊的管壁上,而在实际浇筑的过程中,长条状的槽体结构会由于浇筑震荡等原因发生移动,使得其最终浇筑完成后的位置相对预设的预埋位置发生了偏移,使得槽体结构一侧并不能暴露至管壁外,即其距管壁外具有一定深度,这就导致在安装固定过程中,承托杆并不能与嵌于管壁内部的槽体结构连接,必须要借助其他部件来实现连接,这样不仅工序繁杂,施工难度大,且连接强度弱,影响承托架的承托稳定性。专利技术内容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便捷、稳定性好的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内的承托装置及地下综合管廊。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具体技术方案为: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内的承托装置,包括连接座及架体,所述连接座呈长条状,长条状的所述连接座沿地下综合管廊的高度方向固定于所述地下综合管廊的管壁上,所述连接座包括与所述管壁相对的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上凹设有长条状的凹槽,所述架体置于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凹槽两侧的连接座铰接,使所述架体可相对所述连接座转动;所述架体具有容置于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连接座平行的第一状态和转动后部分伸出所述凹槽并与所述连接座垂直的第二状态。优选地,所述架体包括承托架及限位组件;所述承托架沿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置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承托架的底部与所述凹槽两侧的连接座铰接;所述限位组件固设于所述承托架的底部的远离所述凹槽底部的一侧表面,用于限定所述架体与所述连接座呈垂直的第二状态。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包括两相邻的抵接面,其中一个抵接面与所述承托架的底部的远离所述凹槽底部的一侧表面固接,另一抵接面在所述架体呈所述第二状态时,与所述凹槽的底面抵接。优选地,所述限位块的另一抵接面伸出所述述承托架的底部末端。优选地,所述承托架包括第一承托体,所述第一承托体的底部与所述凹槽两侧的连接座铰接。优选地,所述承托架还包括第二承托体,所述第一承托体的自由端端部凹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二承托体嵌设于所述容置槽内并可相对所述第一承托体伸缩。优选地,所述第一承托体和/或所述第二承托体的末端设有向上或向下的弯折部。优选地,所述架体沿所述连接座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优选地,还包括盖设于所述连接座的凹槽开口处的盖板。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另一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地下综合管廊,包括上述所述的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内的承托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内的承托装置及地下综合管廊,仅需在完成连接座的固定后,转动承托架即可形成稳定的承托架体结构,结构简单、安装便捷、稳定性好,降低了施工难度与强度的同时提升了整体承托结构的强度,极大的降低了施工成本。另外,承托架的可伸缩方式,不仅不受承托装置的预埋偏差的影响,还可满足不同的承托长度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示例性的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内的承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示例性的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内的承托装置中架体呈第一状态的半剖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示例性的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内的承托装置中架体呈第二状态的半剖正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示例性的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内的承托装置中架体呈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A部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示例性的提供一种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内的承托装置100,其中,该承托装置100通常通过浇筑的方式预先固定于地下综合管廊的管壁上,其开口一侧暴露于管壁外。承托装置100可用于承托地下综合管廊内的各类缆线,当然,承托物并不限于缆线。具体的,参照图1和图2所示,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内的承托装置100包括连接座10及架体20,连接座10呈长条状,长条状的连接座10沿地下综合管廊的高度方向固定于地下综合管廊的管壁上。连接座10包括与管壁相对的第一面和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第二面上凹设有长条状的凹槽11,显然的,凹槽11的开口侧即为上述的开口一侧,即凹槽11的开口侧暴露于管壁外。参照图2和图3,架体20置于凹槽11内并与凹槽11两侧的连接座10铰接,使架体20可相对连接座10转动;架体20具有容置于凹槽11内并与连接座10平行的第一状态和转动后部分伸出凹槽11并与连接座10垂直的第二状态。其中,在浇筑固定过程中,架体20完全置于连接座10的凹槽11内,在固定完成后,转动架体20使其伸出凹槽11并与连接座10垂直固定,伸出部分可直接承托缆线等承托物,该方式,结构简单,无需将承托杆与槽体结构进行一一安装固定,省时省力,极大降低了施工强度与难度,一定程度上也不受预埋深度的影响,且由于架体是限位于连接座内并与连接座抵接,与现有的通过螺栓紧固的方式相比,本申请的承托装置的整体结构更稳定、可靠。具体的,参照图2和图3所示,架体20包括承托架21及限位组件22;承托架21沿凹槽11的长度方向置于凹槽11内,且承托架21的底部与凹槽11两侧的连接座10铰接;限位组件22固设于承托架21的底部的远离凹槽11底部的一侧表面,在转动过程中,限位组件22随承托架21的转动而转动,限位组件22用于限定架体20与连接座10呈垂直的第二状态。其中,继续参照图2和图3所示,限位组件22包括一限位块,限位块包括两相邻的抵接面,其中一个抵接面与承托架21的底部的远离凹槽11底部的一侧表面固接,另一抵接面在架体20呈第二状态时,与凹槽11的底面抵接。优选的,为了保证有效抵接,限位块的另一抵接面伸出述承托架21的底部末端。示例性的,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限位组件22包括的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内的承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及架体,所述连接座呈长条状,长条状的所述连接座沿地下综合管廊的高度方向固定于所述地下综合管廊的管壁上,所述连接座包括与所述管壁相对的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上凹设有长条状的凹槽,所述架体置于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凹槽两侧的连接座铰接,使所述架体可相对所述连接座转动;所述架体具有容置于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连接座平行的第一状态和转动后部分伸出所述凹槽并与所述连接座垂直的第二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内的承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及架体,所述连接座呈长条状,长条状的所述连接座沿地下综合管廊的高度方向固定于所述地下综合管廊的管壁上,所述连接座包括与所述管壁相对的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上凹设有长条状的凹槽,所述架体置于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凹槽两侧的连接座铰接,使所述架体可相对所述连接座转动;所述架体具有容置于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连接座平行的第一状态和转动后部分伸出所述凹槽并与所述连接座垂直的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内的承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承托架及限位组件;所述承托架沿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置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承托架的底部与所述凹槽两侧的连接座铰接;所述限位组件固设于所述承托架的底部的远离所述凹槽底部的一侧表面,用于限定所述架体与所述连接座呈垂直的第二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内的承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包括两相邻的抵接面,其中一个抵接面与所述承托架的底部的远离所述凹槽底部的一侧表面固接,另一抵接面在所述架体呈所述第二状态时,与所述凹槽的底面抵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年近,王晓勇,陈博楠,朱航棋,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