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组合的基坑支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364911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组合的基坑支护系统,包括支护板,所述支护板设置有多块,相邻两块所述支护板之间装配有压板;所述压板远离所述支护板的那一端面的顶部位置处焊接有旋转座,通过所述旋转座配合有双头螺栓,在所述双头螺栓上装配有套筒,所述套筒可沿着所述双头螺栓转动;通过所述套筒配合有吊拉结构,所述吊拉结构远离所述套筒的那一端固定于地面上,所述支护板和所述压板的下端面均抵住基坑的内底面;本装置易于组装和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组合的基坑支护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组合的基坑支护系统。
技术介绍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现有技术中的支护,主要是采用打桩机,从支护板的顶部向下敲击,然后将支护插入至土层中,并且围护在基坑的内侧壁处。且相邻的两块支护板之间扣接。在施工结束后,需要拆除掉支护,拆除时,相互扣接的支护板之间具有非常强的咬合力(主要原因是土层向着基坑内挤压,挤压力作用于支护板);因此,拆除施工的强度非常的大。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易于组装和拆卸的可组合的基坑支护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组装和拆卸的可组合的基坑支护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组合的基坑支护系统,包括支护板,所述支护板设置有多块,相邻两块所述支护板之间装配有压板;所述压板远离所述支护板的那一端面的顶部位置处焊接有旋转座,通过所述旋转座配合有双头螺栓,在所述双头螺栓上装配有套筒,所述套筒可沿着所述双头螺栓转动;通过所述套筒配合有吊拉结构,所述吊拉结构远离所述套筒的那一端固定于地面上,所述支护板和所述压板的下端面均抵住基坑的内底面;在所述压板的外侧设置有一推板,所述推板作用于基坑的内底部,所述推板的后端设置有接触块,所述接触块的厚度大于所述推板的厚度,所述接触块作用于所述压板;在所述推板的左右侧面处均设置有耳板,在所述耳板的顶部竖向打入有锚杆;所述支护板面向基坑内壁的那一侧设置有弧形凹槽。优选地,所述支护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楔槽,所述压板契合在两块所述支护板之间,所述压板具有卡入所述楔槽内的楔块;上述结构,可以让压板和支护板的配合更加的稳定,避免压板的横向摆动。优选地,所述推板的左右侧面处均设置有滑槽,在所述推板的上部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内部两侧位置处设置有配合所述滑槽的滑块;在所述推板顶部的靠近前端位置处设置有竖板,通过所述竖板配合有一作力螺丝,所述作力螺丝旋入后抵住所述移动块;通过所述移动块配合有斜撑杆,在所述压板的前端面位置处焊接有挡条,所述斜撑杆限位在所述挡条的底部;当压板的竖向高度较高时,其中部的支撑相对薄弱,容易发生弯曲,因此,我们设计了上述结构,通过斜撑杆可以在压板的表面形成一个压力,使得压板的表面受到上中下三个作用力,让压板的作用更加的稳定。优选地,所述移动块的后端面处设置有斜槽,所述斜撑杆插入至所述斜槽内;斜槽可以更好的定位斜撑杆。优选地,所述吊拉结构包括两根钢缆;所述钢缆的前端绕过所述套筒,在两根所述钢缆之间配合有一固定装置,所述钢缆的前端首先穿过所述固定装置,然后再绕过所述套筒后再一次穿过所述固定装置;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对所述钢缆二次固定;所述钢缆的前端在穿过所述固定装置之后配合有连接块,两根所述钢缆穿过同一个所述连接块,在所述连接块的两侧处旋入有固定所述钢缆的螺丝;在两根所述钢缆的后端之间装配有接地装置,通过所述接地装置与地面之间固定;吊拉结构可以给压板一个向着基坑内壁方向的压力;固定装置可以将钢缆的前端束缚形成一个套圈结构,用于与套筒之间连接;连接块的设置可以对两侧的钢缆形成连接,即使固定装置发生松动,那么连接块可以起到二次保护的效果,当固定装置发生松动时,钢缆的前端被拉动,此时连接块接触所述固定装置,形成限位,避免钢缆卷绕所形成的套圈结构失效。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块体,在所述块体的端面上纵向贯穿设置有两个方槽,在所述方槽内设置有夹板,在所述块体的外侧旋入有推动所述夹板的第一螺丝;所述夹板远离所述第一螺丝的那一侧面处设置有上下两个弧形夹持槽;在所述方槽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对应所述弧形夹持槽的第一弧形夹持槽;所述钢缆被夹持在所述弧形夹持槽和第一弧形夹持槽之间。优选地,所述弧形夹持槽和所述第一弧形夹持槽的弧度小于1π,且直径和所述钢缆的相同;钢缆通过弧形夹持槽和第一弧形夹持槽的夹持固定,由于两个夹持槽的弧度均小于1π,因此,在夹板活动时,可以与钢缆之间产生足够的夹持力;且可以同时实现两侧钢缆的夹紧,并且每根钢缆被二次夹持,使得钢缆穿过套筒时所构成的套圈结构更加的稳定。优选地,所述接地装置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块体,在所述第一块体的左右侧面处均设置有第二弧形夹持槽,在所述第一块体的左右侧面处均设置有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的侧面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二弧形夹持槽的第三弧形夹持槽;所述第一块体的外侧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夹板后配合有螺母;所述钢缆被夹持在所述第二弧形夹持槽和第三弧形夹持槽之间;在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插孔,通过所述插孔配合有第一锚杆,所述第一锚杆的上端设置端头,所述端头限位在所述底板的顶部;接地装置可以与地面之间连接,产生较强的吊拉力,确保压板对支护板产生足够的压力,增加支护板的稳定性;第一夹板和第一块体的间距可调节,通过旋入或旋出螺母的方式进行调节,使得该结构可以配合不同直径的钢缆。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弧形夹持槽的内壁处设置有月牙形的第一卡片;在所述第三弧形夹持槽的内壁处设置有第二卡片;在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一块体配合后,所述第一卡片和所述第二卡片错位;在夹持钢缆的时候,第一卡片和第二卡片会嵌入至钢缆,增加钢缆的抗拉能力,避免钢缆与第一块体分离,确保稳定性。优选地,所述插孔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锚杆在插入后,与地面之间倾斜;插孔倾斜设置后,第一锚杆的插入也随之倾斜,使得相邻两根锚杆之间形成一个∧形结构,这样设置的第一锚杆,可以与地面之间产生更大的连接强度,增加底板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装置中,支护板和压板是与基坑内壁贴合安装的,且无需通过打桩机向下打入,上方通过吊拉结构施加一个向后的拉力,前端的底部通过推板的设置施加一个限位;通过上述结构的配合,可以实现压板的有效压紧,利用压板实现支护板的固定;在后期拆除时,只需要拆除下方的推板,以及上方的吊拉结构,即可将支护板和压板拆除,拆装效率较高;且基坑外侧土层施加的压力通过支护板和压板的配合进行支撑,不影响吊拉结构和推板的拆除;因此拆除难度相较于传统方案更加的省力;2)本装置中,通过弧形凹槽可以进入土层,使得支护板被土层定位,避免支护板的左右晃动;3)相邻支护板通过压板进行咬合,且咬合力是呈前后的,因此,即使支护板发生形变,依然不影响压板的拆除;4)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吊拉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压板和推板的配合示意图;图4为移动块的后视图;图5为支护板的俯视图;图6为支护板和压板的配合示意图;图7为接地装置的俯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组合的基坑支护系统,包括支护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板(1)设置有多块,相邻两块所述支护板(1)之间装配有压板(2);所述压板(2)远离所述支护板(1)的那一端面的顶部位置处焊接有旋转座(3),通过所述旋转座(3)配合有双头螺栓(4),在所述双头螺栓(4)上装配有套筒(5),所述套筒(5)可沿着所述双头螺栓(4)转动;通过所述套筒(5)配合有吊拉结构(6),所述吊拉结构(6)远离所述套筒(5)的那一端固定于地面上,所述支护板(1)和所述压板(2)的下端面均抵住基坑的内底面;在所述压板(2)的外侧设置有一推板(7),所述推板(7)作用于基坑的内底部,所述推板(7)的后端设置有接触块(701),所述接触块(701)的厚度大于所述推板(7)的厚度,所述接触块(701)作用于所述压板(2);在所述推板(7)的左右侧面处均设置有耳板(702),在所述耳板(702)的顶部竖向打入有锚杆(703);所述支护板(1)面向基坑内壁的那一侧设置有弧形凹槽(1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组合的基坑支护系统,包括支护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板(1)设置有多块,相邻两块所述支护板(1)之间装配有压板(2);所述压板(2)远离所述支护板(1)的那一端面的顶部位置处焊接有旋转座(3),通过所述旋转座(3)配合有双头螺栓(4),在所述双头螺栓(4)上装配有套筒(5),所述套筒(5)可沿着所述双头螺栓(4)转动;通过所述套筒(5)配合有吊拉结构(6),所述吊拉结构(6)远离所述套筒(5)的那一端固定于地面上,所述支护板(1)和所述压板(2)的下端面均抵住基坑的内底面;在所述压板(2)的外侧设置有一推板(7),所述推板(7)作用于基坑的内底部,所述推板(7)的后端设置有接触块(701),所述接触块(701)的厚度大于所述推板(7)的厚度,所述接触块(701)作用于所述压板(2);在所述推板(7)的左右侧面处均设置有耳板(702),在所述耳板(702)的顶部竖向打入有锚杆(703);所述支护板(1)面向基坑内壁的那一侧设置有弧形凹槽(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组合的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板(1)的两端均设置有楔槽(101),所述压板(2)契合在两块所述支护板(1)之间,所述压板(2)具有卡入所述楔槽(101)内的楔块(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组合的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7)的左右侧面处均设置有滑槽(711),在所述推板(7)的上部设置有移动块(712),所述移动块(712)的内部两侧位置处设置有配合所述滑槽(711)的滑块(713);在所述推板(7)顶部的靠近前端位置处设置有竖板(714),通过所述竖板(714)配合有一作力螺丝(715),所述作力螺丝(715)旋入后抵住所述移动块(712);通过所述移动块(712)配合有斜撑杆(716),在所述压板(2)的前端面位置处焊接有挡条(221),所述斜撑杆(716)限位在所述挡条(221)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组合的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712)的后端面处设置有斜槽(717),所述斜撑杆(716)插入至所述斜槽(717)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组合的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拉结构(6)包括两根钢缆(601);所述钢缆(601)的前端绕过所述套筒(5),在两根所述钢缆(601)之间配合有一固定装置(8),所述钢缆(601)的前端首先穿过所述固定装置(8),然后再绕过所述套筒(5)后再一次穿过所述固定装置(8);通过所述固定装置(8)对所述钢缆(601)二次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维铭吕江波凌元骏任丙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