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淤积截流沟装配体及采用该装配体的截流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648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淤积截流沟装配体,该装配体为预制构件,包括底部槽体和顶部透水槽盖,所述底部槽体,两端是敞口的,采用混凝土结构,横断面为等腰梯形,上底比下底长,所述顶部透水槽盖采用由无砂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混凝土结构,横断面为向上拱起的弧形,所述顶部透水槽盖吻合地扣在所述底部槽体的顶口上,二者两端平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防淤积截流沟装配体的截流沟,该截流沟是采用多个所述防淤积截流沟装配体沿纵向依次拼砌而成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既可实现防止截流沟淤积、保持护岸完整、稳定的功能,还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减小施工人工消耗和块石消耗,可满足各种不同结构斜坡式护岸截流沟设计、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淤积截流沟装配体及采用该装配体的截流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截流沟装配体,特别是一种防淤积截流沟装配体及采用该装配体的截流沟。
技术介绍
截流沟又叫导流沟、引洪渠,在坡顶平行等高线或近平行等高线上修筑的排水沟,沟底具有一定坡度。作用是将坡面上部的径流导引至护岸明沟中,保护下部护岸坡面免遭冲刷。截流沟的断面形式一般均为梯形或矩形,截流沟与纵向布置的排水沟相连。水利和航道整治工程中常见的护岸形式为斜坡式护岸,从高水到低水依次包括陆上护坡、枯水平台和水下护底三个部分组成。截流沟即位于陆上护坡的顶端,起到拦截护坡后方雨水,防止后方雨水漫过坡面,对护坡结构造成破坏的目的。目前截流沟设计一般采用砌石或者砌石加护面砖结构,现有结构主要存在施工过程消耗人工多、质量难以控制,截留沟内容易积存泥沙,导致截流沟淤积失去功效等问题,迫切需要采用新型结构,既能提高工程质量和工程施工效率要求,又能长效发挥工程效果,避免淤积导致截流沟失能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防淤积截流沟装配体及采用该装配体的截流沟,既可实现防止截流沟淤积、保持护岸完整、稳定的功能,还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减小施工人工消耗和块石消耗。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淤积截流沟装配体,该装配体为预制构件,包括底部槽体和顶部透水槽盖,所述底部槽体,两端是敞口的,采用混凝土结构,横断面为等腰梯形,上底比下底长,所述顶部透水槽盖采用由无砂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混凝土结构,横断面为向上拱起的弧形,所述顶部透水槽盖吻合地扣在所述底部槽体的顶口上,二者两端平齐。在所述底部槽体的两个侧壁上端内侧设有止口,所述顶部透水槽盖嵌置在所述底部槽体的止口上。所述底部槽体的横断面下底宽度为40~60cm、高度为40~60cm,所述底部槽体的长度为150~200cm;所述顶部透水槽盖的厚度为14~16cm。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上述防淤积截流沟装配体的截流沟,该截流沟是采用多个所述防淤积截流沟装配体沿纵向依次拼砌而成的。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截流沟装配体通过采用由无砂混凝土预制而成的透水槽盖,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可以有效排水,且可有效防止后方泥沙进入截流沟导致的截流沟淤积,确保截流沟可长效保持功能。截流沟装配体采用预制构件,可实现工厂化生产,生产效率高,块石材料消耗少,主要使用材料为混凝土和无砂混凝土,能够高效满足环保生产要求。截流沟施工时,现场吊装截流沟装配体进行拼砌,装配式的结构大大减小了施工难度,需用人工少,施工效率高,施工质量易于控制,加快了工程的进程,减小了工程的投资,可满足各种不同结构斜坡式护岸截流沟设计、施工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淤积截流沟装配体分解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淤积截流沟装配体装配状态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采用图1所示装配体的截流沟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截流沟应用的示意图。图中:1、装配体;1-1、底部槽体;1-2、顶部透水槽盖;1-3、止口;2、截流沟;3、坡顶马道;4、陆上护坡。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图3,一种防淤积截流沟装配体,该装配体1为预制构件,包括底部槽体1-1和顶部透水槽盖1-2,所述底部槽体1-1,两端是敞口的,采用混凝土结构,横断面为等腰梯形,上底比下底长,所述顶部透水槽盖1-2采用由无砂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混凝土结构,横断面为向上拱起的弧形,所述顶部透水槽盖1-2吻合地扣在所述底部槽体1-1的顶口上,二者两端平齐。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底部槽体1-1的两个侧壁上端内侧设有止口1-3,所述顶部透水槽盖12嵌置在所述底部槽体1-1的止口1-3上,便于装配,外观整齐。在本实施例中,推荐所述底部槽体1-1的横断面下底宽度为40~60cm、高度为40~60cm,所述底部槽体1-1的长度为150~200cm;;所述顶部透水槽盖的厚度为14~16cm。具体尺寸应根据截流沟的尺寸确定。请参阅图4和图5,采用上述防淤积截流沟装配体的截流沟,该截流沟2是采用多个所述防淤积截流沟装配体1沿纵向依次拼砌而成的。截流沟2通常位于陆上护坡4的顶端、坡顶马道3的外侧,起到拦截护坡后方雨水,防止后方雨水漫过坡面,对护坡结构造成破坏的目的。施工时,首先将预制好的设定尺寸的装配体1运往施工现场,根据截流沟的范围进行基槽开挖,然后在基槽内完成装配体1的拼砌,形成截流沟,施工简便,效率高,成本低。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淤积截流沟装配体,其特征在于,该装配体为预制构件,包括底部槽体和顶部透水槽盖,所述底部槽体,两端是敞口的,采用混凝土结构,横断面为等腰梯形,上底比下底长,所述顶部透水槽盖采用由无砂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混凝土结构,横断面为向上拱起的弧形,所述顶部透水槽盖吻合地扣在所述底部槽体的顶口上,二者两端平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淤积截流沟装配体,其特征在于,该装配体为预制构件,包括底部槽体和顶部透水槽盖,所述底部槽体,两端是敞口的,采用混凝土结构,横断面为等腰梯形,上底比下底长,所述顶部透水槽盖采用由无砂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混凝土结构,横断面为向上拱起的弧形,所述顶部透水槽盖吻合地扣在所述底部槽体的顶口上,二者两端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淤积截流沟装配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部槽体的两个侧壁上端内侧设有止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小兵张明进刘晓菲刘俊涛刘鹏飞李晓星李少希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