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制装置及摩擦结构的生产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6339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压制装置及摩擦结构的生产系统,压制装置包括设在机架上具有第一模腔的第一模具和具有第二模腔的第二模;取放机构可在第一模腔与第二模腔之间往复移动。摩擦结构的生产系统包括压制装置。此结构的压制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先在第一模腔对混合料进行预压成型,形成摩擦体的预压制体;钢背预先装入第二模腔内;取放机构将第一模腔内预压制体取出,转移到第二模腔内并叠放在钢背上;再将钢背和预压制体进行压制,从而钢背和摩擦体形成一个整体,再将该整体放入烧结设备中烧结成型,钢背和摩擦体之间无相对位移差,降低摩擦体的报废,进而提高摩擦体的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制装置及摩擦结构的生产系统
本技术涉及工件的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压制装置及摩擦结构的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粉末冶金闸片主要有铁基摩擦材料和铜基摩擦材料,主要生产工艺为混料、压制、烧结。压制就是将混合料放在压制模具内施加一定的压力使粉末挤压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毛坯。在摩擦材料生产过程中,对摩擦材料进行压制成型是主要的生产工艺。粉末冶金闸片摩擦结构主要包括摩擦体和钢背,其中摩擦体由混合料先在压制装置上的模腔内压制而成,再将摩擦体放置在钢背上,二者一起在烧结炉内进行烧结成型。现有技术中的压制装置与烧结装置分开设置,通常压制装置压制出的摩擦体,需要人手动操作将摩擦块从压制装置取出,之后再手动将摩擦体放置在钢背上,手动将摩擦体和钢背输送至烧结设备中。在采用人手动方式将摩擦体和钢背输送至烧结设备的过程中,若手出现晃动,容易引起摩擦体与钢背的放置位置不对应,二者存在位移差,引起烧结过程中钢背与摩擦体之间也存在相对位移,导致摩擦体报废,摩擦体的良品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压制装置先压制出摩擦体,摩擦体放置在钢背上并通过手动方式输送至烧结设备过程中,容易引起摩擦体与钢背之间存在相对位移,最终引起摩擦体报废的缺陷。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压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模具和至少一个第二模具,设在机架上;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分别具有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分别一一对应于所述第一模腔的第一开口和第二模腔的第二开口设置;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分别受各自的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而可压合或分离于各自对应的模腔的开口;取放机构,设在机架上,可在所述第一模腔与所述第二模腔之间往复移动。可选地,上述的压制装置,所述第一模具和/或第二模具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环形座,及受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而沿竖向可密封滑动地设在所述环形座内的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表面与所述环形座的内壁之间形成模腔。可选地,上述的压制装置,所述第一模具和/或第二模具还包括与所述底座一一对应的立柱;所述立柱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且所述立柱内呈空心内腔;所述环形座固定在所述立柱的顶部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在所述空心内腔中。可选地,上述的压制装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丝杆,竖向延伸且固定在所述机架上;过渡件,螺纹配合在所述丝杆上;第一驱动器,其输出转轴与所述丝杆的底部连接;所述过渡件与所述底座连接。可选地,上述的压制装置,所述第二模腔包括位于下方的第一部分和位于上方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形匹配于钢背的外形;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形匹配于第一模腔的外形。可选地,上述的压制装置,所述第一模具和/或第二模具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第一模具分布在机架的同一列上,所有所述第二模具分布在机架的同一列上;且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在机架上并列排布。可选地,上述的压制装置,所述取放机构包括第一机械臂,及固定在所述第一机械臂上的夹持气缸;所述夹持气缸在所述机械臂的带动下在所述第一模腔与第二模腔之间往复移动。可选地,上述的压制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给料机构;及设在所述机架上的转移机构;所述给料机构具有出料轨道;所述转移机构用于从所述出料轨道上将工件转移至所述第一模腔内。可选地,上述的压制装置,所述给料机构还具有螺旋式的上料振动盘,所述出料轨道与所述上料振动盘的出口连通;所述转移机构包括吸盘、给所述吸盘提供抽力的负压设备;及驱动所述吸盘在所述出料轨道与所述第一模腔之间移动的第二机械臂。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擦结构的生产系统,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制装置。可选地,上述的摩擦结构的生产系统,还包括烧结设备,具有烧结腔。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压制装置,包括设在机架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模具和至少一个第二模具;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及取放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分别具有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分别一一对应于所述第一模腔的第一开口和第二模腔的第二开口设置;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分别受各自的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而可压合或分离于各自对应的模腔的开口;取放机构相对于所述基座固定设置,可在所述第一模腔与所述第二模腔之间往复移动。此结构的压制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先在第一模腔内装入混合料,第一压板压合在第一模腔的第一开口上,将混合料进行预压成型,形成摩擦体的预压制体;钢背预先装入第二模腔内;取放机构将第一模腔内预压制体取出,转移到第二模腔内并叠放在钢背上;再采用第二压板压合在第二开口上,将钢背和预压制体进行压制,从而钢背和摩擦体形成一个整体,再将该整体放入烧结设备中烧结成型,钢背和摩擦体之间无相对位移,降低摩擦体的报废,进而提高摩擦体的良品率。2.本技术提供的压制装置,所述第一模具和/或第二模具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环形座,及受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而沿竖向可密封滑动地设在所述环形座内的底座;底座的顶部表面与所述环形座的内壁之间形成模腔。当第一模腔内形成预压制体后,只需底座沿竖向做上升运动,就可将预压制体顶出环形座的顶部外,便于取放机构从第一模腔处取走预压制体,并当取放机构将预压制体转移到第二模腔的上方;第二模腔对应的底座做上升运动来承接预压制体,之后底座再做下降运动,从而完成取放装置。3.本技术提供的摩擦结构的生产系统,包括上述的压制装置,从而使该生产系统制备出的摩擦结构的良品率更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第一模具与第二驱动机构的配合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的压制装置的结构排布的示意图;图3为压制装置中给料结构与转移机构的示意图(俯视方向);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模具;11-底座;12-环形座;2-第二模具;31-丝杆;32-过渡件;33-第一驱动器;34-立柱;41-上料振动盘;42-出料轨道;51-吸盘;6-机架;7-取放机构;5-转移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一个第一模具(1)和至少一个第二模具(2),设在机架(6)上;所述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分别具有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n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分别一一对应于所述第一模腔的第一开口和第二模腔的第二开口设置;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分别受各自的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而可压合或分离于各自对应的模腔的开口;/n取放机构(7),设在机架(6)上,可在所述第一模腔与所述第二模腔之间往复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模具(1)和至少一个第二模具(2),设在机架(6)上;所述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分别具有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
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分别一一对应于所述第一模腔的第一开口和第二模腔的第二开口设置;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分别受各自的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而可压合或分离于各自对应的模腔的开口;
取放机构(7),设在机架(6)上,可在所述第一模腔与所述第二模腔之间往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1)和/或第二模具(2)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6)上的环形座(12),及受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而沿竖向可密封滑动地设在所述环形座(12)内的底座(11);所述底座(11)的顶部表面与所述环形座(12)的内壁之间形成模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1)和/或第二模具(2)还包括与所述底座(11)一一对应的立柱(34);
所述立柱(34)固定在所述机架(6)上且所述立柱(34)内呈空心内腔;所述环形座(12)固定在所述立柱(34)的顶部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在所述空心内腔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丝杆(31),竖向延伸且固定在所述机架(6)上;
过渡件(32),螺纹配合在所述丝杆(31)上;
第一驱动器(33),其输出转轴与所述丝杆(31)的底部连接;
所述过渡件(32)与所述底座(1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制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一婷张振威余程巍骆亚涛马成龙赵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宜上佳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