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99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电机器人,包括:吊架;移动架,移动架沿第一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吊架上,并沿第二水平方向穿过吊架,第一水平方向与第二水平方向呈预设角度设置;拾取部,拾取部沿第二水平方向可移动地吊设在移动架上,拾取部包括吊具,吊具的高度可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换电机器人只需将待更换电池箱提起一定高度,沿待更换电池箱的电动车宽度方向移动,而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电池箱底部需高于电动车辆才能进行旋转换电,从而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换电机器人的整体高度降低,占用空间更小,与此同时,拾取部设置在移动架上,移动架可移动地嵌设在门架上,使得电池箱在移动过程中重量均由移动架和吊架同时承担,具有更好的刚度,结构稳定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电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顶部吊装换电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电机器人。
技术介绍
对于纯电动重载车辆顶部吊装式换电,目前的悬臂梁顶部吊装式结构通常采用设置在悬臂梁上的电池抓取机构将待换电车辆上的亏电电池箱从上方抓取,将亏电电池箱吊装旋转一定角度放入电池存放区域,或从电池存放区域上方抓取已充电电池箱,将已充电电池箱吊装旋转一定角度放置于待换电车辆上。采用该悬臂梁顶部吊装式结构,抓取机构需要将电池箱提起高于车辆高度才能旋转,悬臂梁高度较高,对于室内换电顶棚搭建高度较高,增加成本;此外,旋转半径旋转一定角度范围内,需要避让,空间利用率低;独立柱体支撑,刚度小,可靠性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电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吊装式换电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电机器人,包括:吊架;移动架,移动架沿第一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吊架上,并沿第二水平方向穿过吊架,第一水平方向与第二水平方向呈预设角度设置;拾取部,拾取部沿第二水平方向可移动地吊设在移动架上,拾取部包括吊具,吊具的高度可调。进一步地,移动架包括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第一支架沿第一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吊架上,第二支架设置在第一支架的顶部,并沿第二水平方向穿过吊架,拾取部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二支架上。进一步地,吊架包括门架和地轨,门架具有朝向地面的开口,门架和地轨均固定在地面上,地轨设置在开口处,门架的顶部设有第一轨道,第一支架的上端可移动地嵌设在第一轨道上,移动架的下端可移动地嵌设在地轨上。进一步地,移动架还包括多个斜拉筋,多个斜拉筋分别位于第一支架的两侧,斜拉筋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架顶部的侧面,斜拉筋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架的顶面。进一步地,第一支架包括双立柱框架,双立柱框架的上端可移动地嵌设在第一轨道上,双立柱框架的下端可移动地嵌设在地轨上,双立柱框架包括两个立柱,第二支架设置于两个立柱之间。进一步地,第二支架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轨道,第二轨道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拾取部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框架上方的行走机构,行走机构包括多个行走轮组,行走轮组可移动地嵌设在第二轨道内。进一步地,框架上设有多个滑架,滑架内部设置有U形槽,多个行走轮组与多个滑架一一对应地设置,行走轮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滚轮,相对设置的两个滚轮分别位于U形槽的两个侧壁上,第二轨道穿设在U形槽中。进一步地,多个滑架分为两组,每组中的多个滑架沿第二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第二轨道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轨道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两组滑架与两个第二轨道一一对应地设置;行走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框架上的第一驱动部和与第一驱动部驱动连接的传动轴,传动轴的第一端与一组滑架上的一个滚轮驱动连接,传动轴的第二端与另一组滑架上的一个滚轮驱动连接。进一步地,拾取部还包括设置在框架下方的吊装装置,吊装装置包括第二驱动部、传动机构以及吊具,传动机构包括柔性件及卷筒,第二驱动部与卷筒驱动连接,柔性件的一端缠设在卷筒上,柔性件的另一端与吊具连接,以驱动吊具提升或降低;传动机构为多个,多个传动机构沿第一水平方向及第二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在框架下方。进一步地,拾取部还包括位于框架与吊具之间的导向柱和导向套,导向柱设置在框架和吊具之一上,导向套设置在另一上,导向柱能够穿设在导向套中;导向套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多个减摩滚珠,减摩滚珠抵接在导向柱的外壁上。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换电机器人只需将待更换电池箱提起一定高度,沿待更换电池箱的电动车宽度方向移动,而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电池箱底部需高于电动车辆才能进行旋转换电,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换电机器人的整体高度降低,占用空间更小,与此同时,拾取部设置在移动架上,移动架可移动地嵌设在门架上,使得电池箱在移动过程中重量均由移动架和吊架同时承担,具有更好的刚度,结构稳定性更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申请的换电机器人在换电系统中的应用的结构图;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申请的换电机器人的结构图;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申请的拾取部的结构图;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申请行走机构与框架连接处的剖面图;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申请的吊装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0、换电机器人;200、充电区域;300、电池箱;400、换电区域;110;吊架;111、门架;112、地轨;120、移动架;121、第二支架;1211、第二轨道;122、第一支架;123、斜拉筋;130、拾取部;41、行走机构;411、滚轮;412、传动轴;413、第一驱动部;414、导向件;42、提升机构;421、框架;422、导向柱;423、U形槽;43、吊具;431、导向套;11、卷筒;101、柔性件;12、转轴;13、固定座;14、第二驱动部;15、同步轴;16、联轴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正如
技术介绍
中所记载的,对于纯电动重载车辆顶部吊装式换电,目前的悬臂梁顶部吊装式结构通常采用设置在悬臂梁上的电池抓取机构将待换电车辆上的亏电电池箱从上方抓取,将亏电电池包吊装旋转一定角度放入电池存放区域,或从电池存放区域上方抓取已充电电池箱,将已充电电池箱吊装旋转一定角度放置于待换电车辆上。采用该悬臂梁顶部吊装式结构,抓取机构需要将电池箱提起高于车辆高度才能旋转,悬臂梁高度较高,对于室内换电顶棚搭建高度较高,增加成本;此外,旋转半径旋转一定角度范围内,需要避让,空间利用率低;独立柱体支撑,刚度小,可靠性相对较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电机器人,本实施例的换电机器人包括吊架110、移动架120及拾取部130,移动架120沿第一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吊架110上,并沿第二水平方向穿过吊架110,第一水平方向与第二水平方向呈预设角度设置;拾取部130沿第二水平方向可移动地吊设在移动架120上,拾取部包括吊具,吊具的高度可调。当需要更换待换电电动汽车上的电池箱时,通过拾取部的吊具沿Z方向吊起待更换电池箱预定高度,其中,该预定高度是指大于待更换电池箱脱离车辆配合高度,通过拾取部130吊运待更换电池箱沿电动车宽度方向,即Y方向移动,然后沿X方向移动将待更换电池箱放置到目标位置。其中,X方向即为第一水平方向,Y方向为第二水平方向,Z方向为提升或降低电池箱高度的方向,本专利技术的换电机器人只需将待更换电池箱提起一定高度,沿待更换电池箱的电动车宽度方向移动,而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电池箱底部需高于电动车辆才能进行旋转换电,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换电机器人的整体高度降低,占用空间更小,与此同时,拾取部设置在移动架上,移动架可移动地嵌设在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n吊架(110);/n移动架(120),所述移动架(120)沿第一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吊架(110)上,并沿第二水平方向穿过所述吊架(110),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呈预设角度设置;/n拾取部(130),所述拾取部(130)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可移动地吊设在所述移动架(120)上,所述拾取部包括吊具(43),所述吊具(43)的高度可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吊架(110);
移动架(120),所述移动架(120)沿第一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吊架(110)上,并沿第二水平方向穿过所述吊架(110),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呈预设角度设置;
拾取部(130),所述拾取部(130)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可移动地吊设在所述移动架(120)上,所述拾取部包括吊具(43),所述吊具(43)的高度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架(120)包括第一支架(122)及第二支架(121),所述第一支架(122)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吊架(110)上,所述第二支架(12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122)的顶部,并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穿过所述吊架(110),所述拾取部(130)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1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110)包括门架(111)和地轨(112),所述门架(111)具有朝向地面的开口,所述门架(111)和所述地轨(112)均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地轨(112)设置在所述开口处,所述门架(111)的顶部设有第一轨道,所述第一支架(122)的上端可移动地嵌设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所述移动架(120)的下端可移动地嵌设在所述地轨(1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架(120)还包括多个斜拉筋(123),多个所述斜拉筋(12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架(122)的两侧,所述斜拉筋(123)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122)顶部的侧面,所述斜拉筋(123)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121)的顶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22)包括双立柱框架(421),所述双立柱框架(421)的上端可移动地嵌设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所述双立柱框架(421)的下端可移动地嵌设在所述地轨(112)上,所述双立柱框架(421)包括两个立柱,所述第二支架(121)设置于两个所述立柱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121)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轨道(1211),所述第二轨道(1211)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拾取部(130)包括框架(421)和设置在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立国卢勇彭榜盈翟博文徐疆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科易换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