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可靠的一次性膀胱灌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621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可靠的一次性膀胱灌注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灌注器主体,所述灌注器主体内部设有主管腔,灌注器主体的插入端设有固定球囊,所述固定球囊与主管腔连通,固定球囊的外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注射微孔;所述主管腔尾端设有药液注射口,所述药液注射口处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包括与主管腔连通的第一空针接口和第二空针接口,在两个空针接口的相交处设有旋转开关,改变旋转开关的角度可控制两个空针接口的通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固定球囊上的注射微孔可以让化疗药液在膀胱里散开,使化疗药液与膀胱内壁充分接触,提高用药效果,减少患者在院逗留时间;三通管的设计减少了在同一位置进行二次穿刺对医务人员造成的职业暴露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可靠的一次性膀胱灌注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灌注器,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可靠的一次性膀胱灌注器。
技术介绍
膀胱肿瘤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最好发的疾病之一。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是一种膀胱肿瘤的原位癌范围在5mm以下,外向性癌和内翻乳头状癌直径在5cm以下,浸润性癌B1T2期的手术,目前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案是行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膀胱灌注。膀胱灌注治疗是指利用导尿管将化疗药物注入膀胱内,保留一段时间后,将小便排尽即可。因此,在整个膀胱灌注过程中,需要病人的密切配合。由于男性尿道生理解剖的特殊性,在进行膀胱灌注的过程中如果导尿管选择不当,则会诱发尿道痉挛,增加病人的痛苦。因此,一般选择儿童导尿管进行膀胱灌注,由于导尿管需要连接尿袋,所以膀胱灌注的化疗药物需要用50ml的避光空针抽取化疗药液后,从导尿管和尿袋连接处用针直接刺入,若操作不当容易引起针刺伤、化疗药物的外渗以及喷溅等危险,进而影响膀胱灌注的治疗效果。当灌注完化疗药物后,需要更换20ml的空针抽取的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再次对尿管进行穿刺,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此外,通过导尿管注射进入膀胱的化疗药液通常并未直接与膀胱内壁充分接触,致使膀胱灌注患者在院逗留时间过长,在使用时,导尿管滑脱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医务人员带来了操作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膀胱灌注器存在的操作不便、化疗药液与膀胱内壁接触不够充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安全可靠、操作方便、不易滑脱、药液注射效果好的一次性膀胱灌注器。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安全可靠的一次性膀胱灌注器,包括灌注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器主体内部设有主管腔,灌注器主体的插入端设有固定球囊,所述固定球囊与主管腔连通,固定球囊的外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注射微孔;所述主管腔尾端设有药液注射口,所述药液注射口处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包括与主管腔连通的第一空针接口和第二空针接口,在第一空针接口和第二空针接口的相交处设有旋转开关,改变旋转开关的角度可控制两个空针接口的通断;所述灌注器主体前端设有固定水囊包裹在主体外,灌注器主体内设有用于与所述固定水囊连通并向固定水囊内注水填充的固定水囊管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空针接口和第二空针接口处均设有回旋接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水囊管路的尾端从灌注器主体的侧边引出,其尾端设有带注水阀的连接头。进一步地,所述主管腔上设有单手夹,所述单手夹位于第二空针接口与连接头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灌注器主体表面设有显示灌注器插入深度的刻度线。进一步地,所有注射微孔实时药液注射量的总和小于注射口处的实时药液注入量。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球囊膨胀后的直径为1.5~4.5mm,注射微孔的孔径为0.1~0.2mm。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灌注器前端插入膀胱,控制旋转开关,使第一空针接口与主管腔连通,用避光空针抽取化疗药物从第一空针接口的回旋接头处刺入,化疗药物进入主管腔后,通过固定水囊上的注射微孔向膀胱内部发散开,与膀胱内壁充分接触;灌注完毕后,避光空针不取下,此时控制旋转开关,使第二空针接口与主管腔连通,第一空针接口所在通道关闭,将带有生理盐水或者灭菌用水的注射器从第二空针接口的回旋接头处刺入,完成冲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所述固定球囊上的多个多方向分布的注射微孔可以让化疗药液充分在膀胱里散开,使化疗药液与膀胱内壁充分接触,提高用药效果,减少患者在院逗留时间;所述灌注器主体上设有固定水囊,通过固定水囊管路向固定水囊内进行注水填充,固定水囊膨胀后在尿管内可起到一定的防滑脱作用,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2、本技术中,通过第一空针接口、第二空针接口和旋转开关的设计,可以选择性的控制两个空针接口的开启和关闭,分别完成药液灌注和冲洗的步骤,减少了在同一位置进行二次穿刺对医务人员造成的职业暴露风险;3、本技术中,所述主管腔上设有单手夹,所述单手夹可控制主管腔所在通路的通断,防止化疗药物返流或外溢;4、本技术中,所述灌注器主体表面设有用于显示灌注器插入深度的刻度线,当有管路部分脱出后,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外部的刻度进行观察,及时发现管路滑出并做出及时的相应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灌注器主体,2、主管腔,3、固定球囊,4、注射微孔,5、三通管,6、第一空针接口,7、第二空针接口,8、旋转开关,9、回旋接头,10、固定水囊,11、固定水囊管路,12、单手夹,13、刻度线,14、连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本实施例为最基本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一次性膀胱灌注器,如图1所示,包括灌注器主体1,所述灌注器主体1内部设有主管腔2,灌注器主体1的插入端设有固定球囊3,所述固定球囊3与主管腔2连通,固定球囊3的外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注射微孔4;所述主管腔2尾端设有药液注射口,所述药液注射口处连接有三通管5,所述三通管5包括与主管腔2连通的第一空针接口6和第二空针接口7,所述第一空针接口6和第二空针接口7处均设有回旋接头9,在两个空针接口的相交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可靠的一次性膀胱灌注器,包括灌注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器主体(1)内部设有主管腔(2),灌注器主体(1)的插入端设有固定球囊(3),所述固定球囊(3)与主管腔(2)连通,固定球囊(3)的外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注射微孔(4);所述主管腔(2)尾端设有药液注射口,所述药液注射口处连接有三通管(5),所述三通管(5)包括与主管腔(2)连通的第一空针接口(6)和第二空针接口(7),在第一空针接口(6)和第二空针接口(7)的相交处设有旋转开关(8),改变旋转开关(8)的角度可控制两个空针接口的通断;所述灌注器主体(1)前端设有固定水囊(10)包裹在主体外,灌注器主体(1)内设有用于与所述固定水囊(10)连通并向固定水囊(10)内注水填充的固定水囊管路(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可靠的一次性膀胱灌注器,包括灌注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器主体(1)内部设有主管腔(2),灌注器主体(1)的插入端设有固定球囊(3),所述固定球囊(3)与主管腔(2)连通,固定球囊(3)的外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注射微孔(4);所述主管腔(2)尾端设有药液注射口,所述药液注射口处连接有三通管(5),所述三通管(5)包括与主管腔(2)连通的第一空针接口(6)和第二空针接口(7),在第一空针接口(6)和第二空针接口(7)的相交处设有旋转开关(8),改变旋转开关(8)的角度可控制两个空针接口的通断;所述灌注器主体(1)前端设有固定水囊(10)包裹在主体外,灌注器主体(1)内设有用于与所述固定水囊(10)连通并向固定水囊(10)内注水填充的固定水囊管路(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可靠的一次性膀胱灌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针接口(6)和第二空针接口(7)处均设有回旋接头(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昊王昔红胡艳杨罗刘艳钟修远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