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聚合制备自支撑ILs@CMP薄膜用于提高CO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33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聚合制备自支撑ILs@CMP薄膜用于提高C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聚合制备自支撑ILs@CMP薄膜用于提高CO2/CH4分离性能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气体膜分离领域。具体涉及离子液体膜分离领域。
技术介绍
工业上直接开发和开采的天然气和页岩气等含有大量的CO2杂质气体(约40%),高浓度的CO2杂质会极大程度地降低这些燃料的燃烧热值,而且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会腐蚀设备管道,因此无法直接供给应用。相对于传统的物理/化学吸附分离、变温变压吸附分离、深冷分离等分离方法而言,膜分离的优势是可节约大量能耗、设备操作简便并且环境友好,但目前工业化应用的聚合物膜仍然存在长期使用的稳定性,选择性和渗透性的博弈效应等问题。离子液体具有热稳定性好、低挥发性、结构种类可调控、高CO2亲和性的优点,通过向体系中引入离子液体来提供CO2亲和位点以提高CO2/CH4的选择性。基于离子液体的膜主要有三种:1)支撑离子液体膜(SILMs)以多孔基底为主体,其孔隙被ILs填充,该类膜材料具有较高的CO2选择性,但存在着长循环离子液体稳定性差的问题;2)离子液体-聚合物复合膜(ILPMs)将ILs包埋在聚合物链或簇的空间中,使其稳定在聚合物膜中,为解决SILMs的不稳定性提供了一种成功的方法,但ILPMs的气体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存在博弈效应;3)聚离子液体膜(PILMs)由可聚合的离子液体或离子液体与有机单体聚合而成,同时具有离子液体和聚合物的特性。但将离子液体固定后容易导致CO2渗透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提高聚离子液体膜CO2渗透性和长循环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技术方案:所述方法为通过电聚合将离子液体原位封装到共轭微孔聚合物(CMP)膜中,将离子液体限域在CMP孔道内,保证了长时间工作条件下离子液体不会由于气流量大而溢出,有效提高了膜材料的长循环稳定性。同时离子液体对CO2分子的亲和能力有效的提高了CO2在膜中的渗透性和CO2/CH4分离选择性,达到CO2/CH4分离的目的。所述制备方法步骤具体如下:将具有电化学活性聚合位点的噻吩衍生物单体置于烧杯中,加入极性有机溶剂将单体充分溶解,加入离子液体作为电解质,将其超声得到均一的溶液用于电聚合体系;所述电聚合体系为三电极体系。其中,参比电极为Ag/Ag+电极,保存在有机电解液中;工作电极为氟掺杂-氧化锡导电玻璃(FTO)、具有导电涂层的双通道AAO基底等;对电极为Ti片、Pt片等导电金属薄片。所述噻吩基衍生物单体包括但不限于1,3,5-三(2-噻吩基)苯(TTB)、三[4-(2-噻吩基)苯基]胺(TTPA),优选TTPA。有机溶剂包括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氯甲烷(CH2Cl2)、碳酸丙烯酯(PC)等,优选CH2Cl2、PC两者体积比为20:1,所述离子液体包括但不限于[BMIM][BF4]、[N4444][BF4]等对CO2分子具有较强亲和力的离子液体,优选[BMIM][BF4]。所述电聚合条件如下:采用CHI660系列电化学工作站,选择循环伏安方法,扫描电压为0~1.5~0V,扫描速度为0.01V/s,扫描圈数为1圈。TTB和[BMIM][BF4]组成的BMIMBF4@PTTB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将179μL[BMIM][BF4](0.1M)和32mgTTB(0.01M)用10mLCH2Cl2和PC混合溶剂(CH2Cl2:PC=20:1,体积比)溶于25mL烧杯中,超声15min使其充分溶解并均匀混合。采用导电涂层AAO基底做为工作电极,使用前用丙酮、水、乙醇超声清洗并烘干,Ti片做为对电极,使用前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氧化层并用水、乙醇超声清洗后烘干,Ag/Ag+电极做为参比电极,使用循环伏安法,扫描电压范围为0-1.5V,扫描速度为0.01Vs–1,聚合1圈制得BMIMBF4@PTTB薄膜。用CH2Cl2浸泡洗涤5次至溶液无色后,于60℃条件下真空干燥过夜。TTPA和[BMIM][BF4]组成的BMIMBF4@PTTPA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将179μL[BMIM][BF4](0.1M)和50mgTTPA(0.01M)用10mLCH2Cl2和PC混合溶剂(CH2Cl2:PC=20:1,体积比)溶于25mL烧杯中,超声15min使其充分溶解并均匀混合。采用FTO导电玻璃做为工作电极,使用前用丙酮、水、乙醇超声清洗并烘干,Ti片做为对电极,使用前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氧化层并用水、乙醇超声清洗后烘干,Ag/Ag+电极做为参比电极,使用循环伏安法,扫描电压范围为0-1.5V,扫描速度为0.01Vs–1,聚合1圈制得BMIMBF4@PTTPA,用CH2Cl2浸泡洗涤5次至溶液无色后,用表面张力大于30mN/m溶剂(DMF或二甲基亚砜(DMSO)等)进行置换,将CH2Cl2置换掉,再于60℃条件下抽真空2h后干燥过夜。TTPA和[N4444][BF4]组成的BMIMBF4@PTTPA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将329mg[N4444][BF4](0.1M)和50mgTTPA(0.01M)用10mLCH2Cl2和PC混合溶剂(CH2Cl2:PC=20:1,体积比)溶于25mL烧杯中,超声15min使其充分溶解并均匀混合。采用FTO导电玻璃做为工作电极,使用前用丙酮、水、乙醇超声清洗并烘干,Ti片做为对电极,使用前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氧化层并用水、乙醇超声清洗后烘干,Ag/Ag+电极做为参比电极,使用循环伏安法,扫描电压范围为0-1.5V,扫描速度为0.01Vs–1,聚合1圈制得N4444BF4@PTTPA,用CH2Cl2浸泡洗涤5次至溶液无色后,于60℃条件下真空干燥过夜。采用本专利技术一种电聚合自支撑ILs@CMP薄膜提高CO2/CH4分离性能的方法,通过电聚合原位封装离子液体,大幅提高了膜材料的CO2/CH4分离选择性和长循环稳定性;在具体应用时,优选的膜材料为:BMIMBF4@PTTPA膜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聚合制备自支撑ILs@CMP薄膜的方法来提高CO2/CH4的分离性能。所述方法为利用电聚合成膜的方法将离子液体原位封装在共轭微孔聚合物薄膜中来克服支撑离子液体膜长循环稳定性差和聚离子液体膜气体渗透性低等问题。通过将离子液体限域在CMP孔道内,提升了膜材料的长循环稳定性,保证在长时间工作条件下离子液体不会由于气流量大而溢出。同时通过引入对CO2分子具有较强亲和能力的离子液体显著提升了CO2在膜中的扩散系数和渗透通量,提高了CO2/CH4混合气体的分离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的BMIMBF4@PTTPA薄膜材料的固体核磁图谱;图2为实施例中的BMIMBF4@PTTPA薄膜材料的红外光谱图谱;图3为实施例中的BMIMBF4@PTTPA薄膜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图4为实施例中的BMIMBF4@PTTPA薄膜材料在N2气氛下的热重曲线图;图5为实施例中的BMIMBF4@PTTPA薄膜材料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聚合制备自支撑ILs@CMP薄膜用于提高C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聚合制备自支撑ILs@CMP薄膜用于提高CO2/CH4分离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电聚合方法将离子液体原位封装在CMP薄膜孔道内得到自支撑的具有良好CO2/CH4气体分离性能的薄膜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聚合制备自支撑ILs@CMP薄膜用于提高CO2/CH4分离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如下:将具有电化学活性聚合位点的噻吩衍生物单体置于烧杯中,加入二氯甲烷等极性有机溶剂将单体充分溶解,加入对CO2分子具有较强亲和力的离子液体作为电解质,将其超声得到均一的溶液用于电聚合体系。
所述电聚合体系为三电极体系,参比电极为Ag/Ag+电极,保存在有机电解液中;工作电极为氟掺杂-氧化锡导电玻璃或具有导电涂层的双通道AAO基底;对电极为Ti片或Pt片导电金属薄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聚合制备自支撑ILs@CMP薄膜用于提高CO2/CH4分离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噻吩基单体为1,3,5-三(2-噻吩基)苯、三[4-(2-噻吩基)苯基]胺中任一种,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碳酸丙烯酯中任一种,
所述离子液体为[BMIM][BF4]、[N4444][BF4]中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聚合制备自支撑ILs@CMP薄膜用于提高CO2/CH4分离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TTB和[BMIM][BF4]组成的BMIMBF4@PTTB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0.1M[BMIM][BF4]和0.01MTTB用CH2Cl2和PC混合溶剂超声溶解,CH2Cl2:PC体积比为20:1;
用有导电涂层的双通道AAO基底做为工作电极,使用前用丙酮、水、乙醇超声清洗并烘干,Ti片做为对电极,Ag/Ag+电极做为参比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霄王博张蒙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