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湿骨痛的中药贴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216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风湿骨痛的中药贴膏,由麻黄、赤芍、知母、生姜、桂枝、炙甘草、丹参、络石藤、白花蛇舌草、连翘、防风、羌活、龙爪叶、雄黄、骨碎补、络石藤、鸡血藤、天麻、蜂蜡、白酒组合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中药制剂,副作用小,采用科学的配比,更容易渗透皮肤,具有驱风除湿、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之功效。对治疗风湿骨痛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风湿骨痛的中药贴膏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骨科药物配方,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风湿骨痛的中药贴膏。
技术介绍
风湿骨病是风寒湿邪侵入人体所致,风寒湿邪侵入人体后,导致筋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由此常引起人体关节、骨膜、肌肉等部位发生红肿疼痛。风湿骨痛治疗方法有止痛西药治疗、物理治疗、推拿针灸治疗、封闭疗法、手术治疗等,但是上述方法均有很多缺陷,有的副作用大,有的花费高,有的治疗本身就让患者痛苦不堪,疼痛难忍。因此,需要一种疗效更佳的药物,且副作用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治疗风湿骨痛的中药贴膏。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治疗风湿骨痛的中药贴膏,由麻黄、赤芍、知母、生姜、桂枝、炙甘草、丹参、络石藤、白花蛇舌草、连翘、防风、羌活、龙爪叶、雄黄、骨碎补、络石藤、鸡血藤、天麻、蜂蜡、白酒组合而成。进一步,按重量比,每份含所述麻黄1~3%、所述赤芍1~3%、所述知母2~5%、所述生姜5~10%、所述桂枝5~10%、所述炙甘草5~10%、所述丹参5~10%、所述络石藤5~10%、所述白花蛇舌草5~10%、所述连翘5~10%、所述防风5~10%、所述羌活5~10%、所述龙爪叶5~10%、所述雄黄5~10%、所述骨碎补5~10%、所述络石藤5~10%、所述鸡血藤5~10%、所述天麻5~10%、所述蜂蜡5~10%、所述白酒5~10%优选的,按重量比,每份含所述麻黄2%、所述赤芍2%、所述知母4%、所述生姜3%、所述桂枝3%、所述炙甘草5%、所述丹参5%、所述络石藤6%、所述白花蛇舌草10%、所述连翘4%、所述防风2%、所述羌活6%、所述龙爪叶8%、所述雄黄2%、所述骨碎补5%、所述络石藤3%、所述鸡血藤5%、所述天麻8%、所述蜂蜡12%、所述白酒5%。本专利技术一种治疗风湿骨痛的中药贴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重量比,称取麻黄2%、赤芍2%、知母4%、生姜3%、桂枝3%、炙甘草5%、丹参5%、络石藤6%、白花蛇舌草10%、连翘4%、防风2%、羌活6%、龙爪叶8%、雄黄2%、骨碎补5%、络石藤3%、鸡血藤5%、天麻8%混合备用;S2:将步骤S1称取的混合药材放入粉碎机中粉碎成粉末状态,过200目筛网;S3:将过筛后的药粉加入白酒5%混合均匀密封静置24-48小时;S4:将蜂蜡12%加入步骤S3的混合物中进行反复碾压充分混合均匀;S5:整形后置入贴膏基体粘胶中部,覆盖贴膜,将重要贴膏位于贴膜与基体粘胶之间制得治疗风湿骨痛的中药贴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治疗风湿骨痛的中药贴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中药制剂,副作用小,采用科学的配比,更容易渗透皮肤,具有驱风除湿、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之功效。对治疗风湿骨痛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治疗风湿骨痛的中药贴膏,由麻黄、赤芍、知母、生姜、桂枝、炙甘草、丹参、络石藤、白花蛇舌草、连翘、防风、羌活、龙爪叶、雄黄、骨碎补、络石藤、鸡血藤、天麻、蜂蜡、白酒组合而成。进一步,按重量比,每份含所述麻黄1~3%、所述赤芍1~3%、所述知母2~5%、所述生姜5~10%、所述桂枝5~10%、所述炙甘草5~10%、所述丹参5~10%、所述络石藤5~10%、所述白花蛇舌草5~10%、所述连翘5~10%、所述防风5~10%、所述羌活5~10%、所述龙爪叶5~10%、所述雄黄5~10%、所述骨碎补5~10%、所述络石藤5~10%、所述鸡血藤5~10%、所述天麻5~10%、所述蜂蜡5~10%、所述白酒5~10%优选的,按重量比,每份含所述麻黄2%、所述赤芍2%、所述知母4%、所述生姜3%、所述桂枝3%、所述炙甘草5%、所述丹参5%、所述络石藤6%、所述白花蛇舌草10%、所述连翘4%、所述防风2%、所述羌活6%、所述龙爪叶8%、所述雄黄2%、所述骨碎补5%、所述络石藤3%、所述鸡血藤5%、所述天麻8%、所述蜂蜡12%、所述白酒5%。本专利技术一种治疗风湿骨痛的中药贴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重量比,称取麻黄2%、赤芍2%、知母4%、生姜3%、桂枝3%、炙甘草5%、丹参5%、络石藤6%、白花蛇舌草10%、连翘4%、防风2%、羌活6%、龙爪叶8%、雄黄2%、骨碎补5%、络石藤3%、鸡血藤5%、天麻8%混合备用;S2:将步骤S1称取的混合药材放入粉碎机中粉碎成粉末状态,过200目筛网;S3:将过筛后的药粉加入白酒5%混合均匀密封静置24-48小时;S4:将蜂蜡12%加入步骤S3的混合物中进行反复碾压充分混合均匀;S5:整形后置入贴膏基体粘胶中部,覆盖贴膜,将重要贴膏位于贴膜与基体粘胶之间制得治疗风湿骨痛的中药贴膏。麻黄:麻黄可以疏解肌表,促使患者发汗,还能化痰止咳,敛肺、运水祛湿。在临床上,麻黄经常被用于伤风感冒、咳嗽气喘、风湿痹痛及阴疽、咳痰等病症。赤芍: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瘾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酒赤芍:以活血散瘀力胜,清热凉血作用较弱。多用于闭经或痛经,跌打损伤。知母: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生姜:含有姜醇、姜酚、姜油萜、姜烯、辣素等成分,这些物质具有良好的杀菌、消炎、止痛作用。桂枝:扩张血管促发汗桂枝能扩张血管,增加和调节血液循环,促使血液流向体表,从而有利于发汗和散热,与麻黄伍用,则发汗力增强。桂枝促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是其发汗解肌功效的药理学基础。炙甘草:功效滋阴养血,益气通阳,复脉定悸。主治心阴阳两虚证,后世医家在张仲景临床应用基础之上将其扩展用于治疗虚劳、肺痿、肺燥阴伤等证.现代医家则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及其他系统性疾病。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症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络石藤: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筋脉拘挛,咽喉肿痛,疔疮肿毒,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白花蛇舌草:用于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防风:根供药用,为中国东北地区著名药材之一。有发汗、祛痰、驱风、发表、镇痛的功效,用于治感冒、头痛、周身关节痛、神经痛等症。防风以根入药。味辛、甘,性温。有解表发汗、祛风除湿作用,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关节酸痛、破伤风;此外,防风叶、防风花也可供药用。羌活:风寒感冒,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龙爪叶:正名:多蕊木,又名:七叶莲、龙爪树、大七叶莲等,属伞形目,五加科大藤本。主治: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疼痛者,寒湿瘀阻的痛痹,外感风寒,发热畏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风湿骨痛的中药贴膏,其特征在于:由麻黄、赤芍、知母、生姜、桂枝、炙甘草、丹参、络石藤、白花蛇舌草、连翘、防风、羌活、龙爪叶、雄黄、骨碎补、络石藤、鸡血藤、天麻、蜂蜡、白酒组合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风湿骨痛的中药贴膏,其特征在于:由麻黄、赤芍、知母、生姜、桂枝、炙甘草、丹参、络石藤、白花蛇舌草、连翘、防风、羌活、龙爪叶、雄黄、骨碎补、络石藤、鸡血藤、天麻、蜂蜡、白酒组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风湿骨痛的中药贴膏,其特征在于:按重量比,每份含所述麻黄1~3%、所述赤芍1~3%、所述知母2~5%、所述生姜5~10%、所述桂枝5~10%、所述炙甘草5~10%、所述丹参5~10%、所述络石藤5~10%、所述白花蛇舌草5~10%、所述连翘5~10%、所述防风5~10%、所述羌活5~10%、所述龙爪叶5~10%、所述雄黄5~10%、所述骨碎补5~10%、所述络石藤5~10%、所述鸡血藤5~10%、所述天麻5~10%、所述蜂蜡5~10%、所述白酒5~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风湿骨痛的中药贴膏,其特征在于:按重量比,每份含所述麻黄2%、所述赤芍2%、所述知母4%、所述生姜3%、所述桂枝3%、所述炙甘草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波欧阳鹏荣赵源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