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可折叠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13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升降式可折叠轮椅,包括底板和坐垫板,还包括升降连杆组和驱动件,所述底板的顶部设有底座,所述升降连杆组上下两端分别与坐垫板、底座配合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控制升降连杆组升降。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新颖,操作简单,通过升降连杆组和坐垫板等的设置,可以使得坐垫板进行纵向移动,进而调节了轮椅的高度,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床体,同时靠背板、转动板和踏板等的折叠,可以方便轮椅与床体进行拼接使用,方便了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移动,提高了轮椅的实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轮椅使用起来操作复杂,无法快速的进行使用,同时病人在床和轮椅之间移动需要专业护工帮助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式可折叠轮椅
本专利技术
涉及一种轮椅,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式可折叠轮椅。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将轮椅上的病人移动到床上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人为协助或使用专用设备对病人进行转移,这两种方式有以下技术缺点:1、操作复杂,使用不便:专用设备通常操作复杂,使用不便,体积较大,无法升降高度,且只能和组装的床相配合使用;2、病人移动不便:使用轮椅的病人都是行动不便或无法行动的,依赖专业护工,而在家庭中通常由家中女性来护理,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移动病人。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升降式可折叠轮椅。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升降式可折叠轮椅,包括底板和坐垫板,还包括升降连杆组和驱动件,所述底板的顶部设有底座,所述升降连杆组上下两端分别与坐垫板、底座配合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控制升降连杆组升降。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两个第一固定板,所述坐垫板的底部安装有两个第二固定板,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板一一对应设置,对应的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之间均设置有升降连杆组,所述升降连杆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配合连接。优选的,所述升降连杆组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架和两个第二支撑架,两个第一支撑架的中部通过铰链交叉连接,且两个第二支撑架的中部也通过铰链交叉连接,两个第一支撑架顶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架底端铰接;其中一个第一支撑架的底端与第一固定板铰接,另一个第一支撑架的底端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上并可沿着第一固定板的长度方向滑动;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架顶端与第二固定板铰接,另一个第二支撑架顶端安装在第二固定板上并可沿着第二固定板的长度方向滑动。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双向螺纹杆和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平行设置在两个升降连杆组之间,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个升降连杆组中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连接点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具有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第二螺纹段,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与第一螺纹段、第二螺纹段螺纹配合连接。优选的,所述坐垫板顶部一侧安装有靠背板,所述坐垫板上位于靠背板底端两侧均安装有对靠背板进行限位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两侧均铰接有限位杆,所述坐垫板的底部靠近两个限位板位置均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杆均与限位槽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坐垫板远离靠背板的一侧铰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底部铰接有踏板。优选的,所述坐垫板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均铰接有防护板,所述靠背板位于两个防护板之间。优选的,所述靠背板的顶部铰接有活动板。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均安装有多个万向轮。优选的,所述坐垫板靠近转动板的底部安装有对转动板进行限位的固定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升降式可折叠轮椅,其中升降连杆组和驱动件的设置,可以使得坐垫板的高度可以进行调节,使得坐垫板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床体,同时可以对防护板和活动板等进行折叠,进而便于病人在床体和坐垫板之间进行移动;通过防护板和靠背板等的设置,可以使得病人在坐垫板上时,靠背板可以对病人进行移动的支撑,防护板可以对病人进行移动的防护,踏板可以方便病人双脚的放置;同时靠背板和踏板等可以进行折叠,使得轮椅体积减小;通过限位板和固定块等的设置,限位板、限位杆和安装板等的配合可以对竖直的靠背板进行有效的限位作用,同时固定块也可以对转动板进行有效的限位作用。本专利技术不仅具有普通轮椅的功能,当使用者需要躺下休息时,该装置又可以展开为一个平面与另半床结合,将使用者安全的从轮椅转移到床上。折叠轮椅部分也可以独立变形为床,利用升降连杆组可以随时调整高度,可以和生活中所使用的床相配合达到相同的目的,以解决老人从轮椅移动到床上的问题;帮助长期卧床病人不用整天躺在床上,可以坐在轮椅上面,实现行动相对自由。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便捷;轮椅可根据环境需要调整高度,适用范围广泛;轮椅可以独立变形为床,也可和其他床配合,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利用分离结构,可轻松将病人从床上移动到轮椅,降低人力成本;成本低廉,结构简单,易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升降式可折叠轮椅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升降式可折叠轮椅折叠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升降式可折叠轮椅展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升降式可折叠轮椅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升降式可折叠轮椅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升降式可折叠轮椅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3,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升降式可折叠轮椅,包括底板1、坐垫板6、两个升降连杆组和驱动件,底板1的顶部设有底座2,升降连杆组上下两端分别与坐垫板6、底座2配合连接。本专利技术中,升降连杆组可以带动坐垫板6进行纵向移动,进而可以使得坐垫板6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床体,便于病人在坐垫板6和床体之间进行移动,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驱动件用于控制升降连杆组升降。底座2的顶部安装有两个第一固定板3,坐垫板6的底部安装有两个第二固定板16,两个第二固定板16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板3一一对应设置,对应的第二固定板16、第一固定板3之间均设置有升降连杆组。升降连杆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板16、第一固定板3配合连接,通过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16的设置,使得升降连杆组可以快速的对坐垫板6进行纵向的移动。参照图1-3,本实施例中,驱动件包括双向螺纹杆5和两个连接杆,两个连接杆平行设置在两个升降连杆组之间,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个升降连杆组中第一支撑架4和第二支撑架17连接点连接,双向螺纹杆5具有螺纹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第二螺纹段,两个连接杆分别与第一螺纹段、第二螺纹段螺纹配合连接,双向螺纹杆5的转动可以带动两个连接杆相互靠近或远离,同时连接杆可以进行一定的高度上升或下降,进而两个连接杆可以带动坐垫板6进行纵向移动,也即驱动件可以对升降连杆组进行驱动,进而可以控制坐垫板6的纵向高度,使得坐垫板6可以满足不同高度的床体。参照图1-3,本实施例中,升降连杆组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架4和两个第二支撑架17,两个第一支撑架4的中部通过铰链交叉连接,且两个第二支撑架17的中部也通过铰链交叉连接,两个第一支撑架4顶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架17底端铰接;其中一个第一支撑架4的底端与第一固定板3铰接,另一个第一支撑架4的底端安装在第一固定板3上并可沿着第一固定板的长度方向滑动;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架17顶端与第二固定板16铰接,另一个第二支撑架17顶端安装在第二固定板16上并可沿着第二固定板的长度方向滑动。通过调节驱动件,进而可以对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进行驱动控制,也即正反向转动双向螺纹杆可以使得坐垫板的高度进行调节。参照图1-6,在具体实施例中,坐垫板6顶部一侧安装有靠背板11,坐垫板6上位于靠背板11底端两侧均安装有对靠背板11进行限位的限位板9。限位板9的两侧均铰接有限位杆10,坐垫板6的底部靠近两个限位板9位置均连接有安装板8,安装板8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式可折叠轮椅,包括底板(1)和坐垫板(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连杆组和驱动件,所述底板(1)的顶部设有底座(2),所述升降连杆组上下两端分别与坐垫板(6)、底座(2)配合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控制升降连杆组升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式可折叠轮椅,包括底板(1)和坐垫板(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连杆组和驱动件,所述底板(1)的顶部设有底座(2),所述升降连杆组上下两端分别与坐垫板(6)、底座(2)配合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控制升降连杆组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可折叠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顶部安装有两个第一固定板(3),所述坐垫板(6)的底部安装有两个第二固定板(16),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16)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板(3)一一对应设置,对应的第二固定板(16)、第一固定板(3)之间均设置有升降连杆组,所述升降连杆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板(16)、第一固定板(3)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式可折叠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连杆组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架(4)和两个第二支撑架(17),两个第一支撑架(4)的中部通过铰链交叉连接,且两个第二支撑架(17)的中部也通过铰链交叉连接,两个第一支撑架(4)顶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架(17)底端铰接;其中一个第一支撑架(4)的底端与第一固定板(3)铰接,另一个第一支撑架(4)的底端安装在第一固定板(3)上并可沿着第一固定板的长度方向滑动;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架(17)顶端与第二固定板(16)铰接,另一个第二支撑架(17)顶端安装在第二固定板(16)上并可沿着第二固定板的长度方向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式可折叠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双向螺纹杆(5)和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平行设置在两个升降连杆组之间,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美王伟明黄俊王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三联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