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4911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的方法,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海藻糖、壳聚糖和和余量的中药组分均匀混合,制成含中药活性混合培养基;将复合微生物菌株接种到含中药活性混合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即得到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采用了采用的走马芹、狼毒、地肤子、白头翁、苦参、黎芦、苍耳、蛇床子和丁香能够起到有效的除螨作用;同时,海藻酸钠和壳聚糖能够提高复合微生物菌的活性,而这些微生物是稻飞虱的天然杀手,因此中药与微生物的协同使用能够实现无公害地有效防治稻飞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杀虫药品领域,具体是一种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农药的公害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低毒、低残留农药成为研究的重点。生物农药能够直接利用自然界的生物性物质和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来控制病虫草害或改善生态,因此生物农药被国际上公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农药。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生物农药的种类较少,而且没有能够防治稻飞虱的生物农药。化学农药在防治林业有害生物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然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农作物危害也是不可估量的。如果适当地采用生物药剂防治,就地取材,便可避免污染带来的危害,且防治及时,花钱少,效果好。在各地有着丰富的防病治虫的土农药植物资源,应充分合理地开发,用以防治林业有害生物,达到治标又治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的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的方法,所述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2-3%体积的海藻糖、0.4-0.6%体积的壳聚糖和和余量的中药组分均匀混合,制成含中药活性混合培养基;S2:将复合微生物菌株接种到含中药活性混合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直至微生物的浓度达到30亿株/ml,即得到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1中中药组分包括:走马芹、狼毒、地肤子、白头翁、苦参、黎芦、苍耳、蛇床子和丁香。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药组分的各成分的重量比为:走马芹,4~6重量份;狼毒,4~8重量份;地肤子,3~6重量份;白头翁,4~6重量份;苦参,4~7重量份;黎芦,3~6重量份;苍耳,2~4重量份;蛇床子,2~6重量份;丁香,3~5重量份。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2中复合微生物菌由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泾阳链霉菌、凝结芽孢杆菌、米曲霉、米根霉、淡紫拟青霉、绿僵菌、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等比例混合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采用了采用的走马芹、狼毒、地肤子、白头翁、苦参、黎芦、苍耳、蛇床子和丁香能够起到有效的除螨作用;同时,海藻酸钠和壳聚糖能够提高复合微生物菌的活性,而这些微生物是稻飞虱的天然杀手,因此中药与微生物的协同使用能够实现无公害地有效防治稻飞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实验对照组,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一种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的方法,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走马芹根切碎用水煮2h捞出过滤,再熬1h即成原液,每千克兑水1kg使用,按照4重量份称取;狼毒根1kg洗净切碎,加水6kg,煮1.5h后过滤,使用时加水5倍稀释使用,按照4重量份称取;地肤子按照3重量份称取;白头翁1kg,加水10kg,煮沸0.5h或浸泡1d,过滤,滤液按照4重量份称取;苦参6kg,加水10kg,煎后去渣,按照4重量份称取;用黎芦1份,加消石灰5份,混合均匀后按照3重量份称取;将苍耳子捣烂,每千克加水5kg,浸泡24h,按照2重量份称取;将蛇床子和丁香分别按照2和3重量份称取;将称取的组分充分混合均匀。将2%体积的海藻糖、0.4%体积的壳聚糖和和余量的中药组分均匀混合,制成含中药活性混合培养基;将复合微生物菌株接种到含中药活性混合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直至微生物的浓度达到30亿株/ml,即得到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实施例二:一种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的方法,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走马芹根切碎用水煮2h捞出过滤,再熬1h即成原液,每千克兑水1kg使用,按照5重量份称取;狼毒根1kg洗净切碎,加水6kg,煮1.5h后过滤,使用时加水5倍稀释使用,按照5重量份称取;地肤子按照4重量份称取;白头翁1kg,加水10kg,煮沸0.5h或浸泡1d,过滤,滤液按照5重量份称取;苦参6kg,加水10kg,煎后去渣,按照5重量份称取;用黎芦1份,加消石灰5份,混合均匀后按照4重量份称取;将苍耳子捣烂,每千克加水5kg,浸泡24h,按照3重量份称取;将蛇床子和丁香分别按照3和4重量份称取;将称取的组分充分混合均匀。将2%体积的海藻糖、0.4%体积的壳聚糖和和余量的中药组分均匀混合,制成含中药活性混合培养基;将复合微生物菌株接种到含中药活性混合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直至微生物的浓度达到30亿株/ml,即得到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实施例三:一种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的方法,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走马芹根切碎用水煮2h捞出过滤,再熬1h即成原液,每千克兑水1kg使用,按照6重量份称取;狼毒根1kg洗净切碎,加水6kg,煮1.5h后过滤,使用时加水5倍稀释使用,按照6重量份称取;地肤子按照5重量份称取;白头翁1kg,加水10kg,煮沸0.5h或浸泡1d,过滤,滤液按照6重量份称取;苦参6kg,加水10kg,煎后去渣,按照6重量份称取;用黎芦1份,加消石灰5份,混合均匀后按照5重量份称取;将苍耳子捣烂,每千克加水5kg,浸泡24h,按照4重量份称取;将蛇床子和丁香分别按照4和5重量份称取;将称取的组分充分混合均匀。将2%体积的海藻糖、0.4%体积的壳聚糖和和余量的中药组分均匀混合,制成含中药活性混合培养基;将复合微生物菌株接种到含中药活性混合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直至微生物的浓度达到30亿株/ml,即得到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实施例四:一种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的方法,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走马芹根切碎用水煮2h捞出过滤,再熬1h即成原液,每千克兑水1kg使用,按照5重量份称取;狼毒根1kg洗净切碎,加水6kg,煮1.5h后过滤,使用时加水5倍稀释使用,按照7重量份称取;地肤子按照6重量份称取;白头翁1kg,加水10kg,煮沸0.5h或浸泡1d,过滤,滤液按照6重量份称取;苦参6kg,加水10kg,煎后去渣,按照7重量份称取;用黎芦1份,加消石灰5份,混合均匀后按照6重量份称取;将苍耳子捣烂,每千克加水5kg,浸泡24h,按照4重量份称取;将蛇床子和丁香分别按照5和5重量份称取;将称取的组分充分混合均匀。将2%体积的海藻糖、0.4%体积的壳聚糖和和余量的中药组分均匀混合,制成含中药活性混合培养基;将复合微生物菌株接种到含中药活性混合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直至微生物的浓度达到30亿株/ml,即得到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实施例五:将走马芹根切碎用水煮2h捞出过滤,再熬1h即成原液,每千克兑水1kg使用,按照6重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将2-3%体积的海藻糖、0.4-0.6%体积的壳聚糖和和余量的中药组分均匀混合,制成含中药活性混合培养基;/nS2:将复合微生物菌株接种到含中药活性混合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直至微生物的浓度达到30亿株/ml,即得到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2-3%体积的海藻糖、0.4-0.6%体积的壳聚糖和和余量的中药组分均匀混合,制成含中药活性混合培养基;
S2:将复合微生物菌株接种到含中药活性混合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直至微生物的浓度达到30亿株/ml,即得到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农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中药组分包括:走马芹、狼毒、地肤子、白头翁、苦参、黎芦、苍耳、蛇床子和丁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浩如陶曙华赵杨陈英姿陈祖武苗雪雪王洁敏陈彦成胡利斌汪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