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羊肚菌大棚栽培用灌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4897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羊肚菌栽培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羊肚菌大棚栽培用灌溉装置,包括大棚本体,所述大棚本体的内部包括中转仓、配料池、进水管和畦床,所述中转仓位于大棚本体的一侧,所述中转仓的外部一侧铺设有畦床,所述中转仓的下方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位于大棚本体外部,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喷头,所述喷头位于畦床的正上方,且喷头的喷水口朝上,所述中转仓远离畦床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可控制的第三控制阀和可喷雾的喷头,第三控制阀和喷头安装在进水管上,通过控制第三电磁阀,让液体通过喷头形成喷雾喷洒出去,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管理,改善了因人工喷洒带来的效率低下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羊肚菌大棚栽培用灌溉装置
本技术属于羊肚菌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羊肚菌大棚栽培用灌溉装置。
技术介绍
羊肚菌又名草笠竹,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其结构与盘菌相似,上部呈褶皱网状,既像个蜂巢,也像个羊肚,因而得名,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甘肃、新疆、陕西、辽宁等地,安徽、河南境内也发现有羊肚菌;由于羊肚菌丰富的营养成分和重要的药用价值,因此羊肚菌的栽培也得到了人们的极力推广,对于羊肚菌的栽培过程来讲,灌溉就显得尤其重要,以往使用的羊肚菌人工灌溉方式效率低,不利于使羊肚菌均匀同等生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羊肚菌大棚栽培用灌溉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人工灌溉方式效率低,不利于使羊肚菌均匀同等生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羊肚菌大棚栽培用灌溉装置,包括大棚本体,所述大棚本体的内部包括中转仓、配料池、进水管和畦床,所述中转仓位于大棚本体的一侧,所述中转仓的外部一侧铺设有畦床,所述中转仓的下方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位于大棚本体外部,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喷头,所述喷头位于畦床的正上方,且喷头的喷水口朝上,所述中转仓远离畦床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所述中转仓的一侧底部连接有第三导管,所述第三导管的一端连接在进水管上,且第三导管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三导管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与配料池的一侧底部连接,且配料池的底部高于中转仓的顶部,所述第二导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配料池的底部安装有第二安装架,所述中转仓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与进水管连接,且第一导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且第三电磁阀位于第一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之间。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至少四个喷头,且至少四个喷头均沿进水管水平方向等距离分布。优选的,所述第三电磁阀一侧的进水管上连接有第四导管,且第四导管位于远离畦床的一侧,所述第四导管上设置有第五电磁阀,所述第四导管的一端延伸至配料池的内部。优选的,所述中转仓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为四角支撑钢架结构。优选的,所述畦床的内部开设有至少三条沟壑,且至少三条沟壑均沿着喷头排列的水平方向等距离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设置了可控制的第三控制阀和可喷雾的喷头,第三控制阀和喷头安装在进水管上,通过控制器设置的特定的时间,自动控制第三电磁阀的打开,让液体通过喷头形成喷雾喷洒出去,灌溉的同时也对空气进行增加湿度,当持续一段时间后,控制器自动控制第三电磁阀关闭,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管理,改善了因人工喷洒带来的效率低下问题。(2)本技术设置了可中转配料池的中转仓,通过第二导管连接在一起的中转仓和配料池,把配料池中的配料进行充分混合送入中转仓,在水流的冲击下进行配料的进一步混合,让配料不会因为混合不均匀而出现的颗粒状物质,导致喷头的堵塞,实现了装置在灌溉的同时还能喷洒营养液的效果,而基于营养液的喷洒,可有效为羊肚菌的生长均匀提供营养,保证其生长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畦床的侧视图;图中:1-大棚本体;2-进水管;3-第一电磁阀;4-第一导管;5-中转仓;6-第二电磁阀;7-第二导管;8-第三电磁阀;9-配料池;10-第四电磁阀;11-第三导管;12-喷头;13-畦床;14-控制器;15-第一安装架;16-第二安装架;17-第四导管;18-第五电磁阀;19-沟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羊肚菌大棚栽培用灌溉装置,包括大棚本体1,大棚本体1的内部包括中转仓5、配料池9、进水管2和畦床13,进水管2与外部的供水设备相连接,中转仓5位于大棚本体1的一侧,中转仓5的外部一侧铺设有畦床13,中转仓5的下方设置有进水管2,进水管2的一端位于大棚本体1外部,进水管2的一端安装有喷头12,喷头12位于畦床13的正上方,且喷头12的喷水口朝上,中转仓5远离畦床13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14,中转仓5的一侧底部连接有第三导管11,第三导管11的一端连接在进水管2上,且第三导管11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10,第三导管1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导管7,第二导管7的一端与配料池9的一侧底部连接,且配料池9的底部高于中转仓5的顶部,第二导管7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6,配料池9的底部安装有第二安装架16,中转仓5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导管4,第一导管4的一端与进水管2连接,且第一导管4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3,进水管2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8,且第三电磁阀8位于第一电磁阀3和第四电磁阀10之间,其中,第四电磁阀10能有效阻止进水管2中的水从第三导管11倒灌至转仓5内,另外,在实际使用时关于第四电磁阀10也可选用为止逆阀,第三电磁阀8为定点阀门,每天定点喷洒,灌溉的同时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喷洒时间短,频率高。另外,在实际应用时,也可加装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14电性连接,当温湿度传感器感应到湿度下降时通过控制器14控制第三电磁阀8打开,实施自动化增湿的效果。进一步的,进水管2上安装有至少四个喷头12,且至少四个喷头12均沿进水管2水平方向等距离分布,喷头12喷出雾化液体,避免地面积水,以及对菌丝及菇体直接喷洒的伤害。具体地,第三电磁阀8一侧的进水管2上连接有第四导管17,且第四导管17位于远离畦床13的一侧,第四导管17上设置有第五电磁阀18,第四导管17的一端延伸至配料池9的内部。值得说明的是,中转仓5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安装架15,第一安装架15为四角支撑钢架结构。进一步的,畦床13的内部开设有至少三条沟壑19,且至少三条沟壑19均沿着喷头12排列的水平方向等距离分布;其中以沟壑19的数量为三条为例,对应的,畦床13一般宽80-100厘米,长度视地形,通常以0-12米长为适,畦床13应中间稍高,四周略低,呈龟背形,可避免畦床13中间积水,畦床13高25厘米,沟壑19宽40-50厘米,沟两头倾斜,利于排水;而在该畦床13的尺寸下应设置三根进水管2,且每根进水管2与每个沟壑19相对应,每根进水管2上等距分布四个喷头12,每个喷头12的喷洒直径为0-3米,以有效满足上述畦床13的喷洒需要。另外,在实际应用中,关于畦床13的实际尺寸、沟壑19、进水管2及喷头12的实际数量均可进行调节,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为准。综上,上述所提及的电气部件的电性连接如下:第一电磁阀3、第二电磁阀6、第三电磁阀8、第四电磁阀10和第五电磁阀18均与控制器14电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羊肚菌大棚栽培用灌溉装置,包括大棚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本体(1)的内部包括中转仓(5)、配料池(9)、进水管(2)和畦床(13),所述中转仓(5)位于大棚本体(1)的一侧,所述中转仓(5)的外部一侧铺设有畦床(13),所述中转仓(5)的下方设置有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的一端位于大棚本体(1)外部,所述进水管(2)的另一端安装有喷头(12),所述喷头(12)位于畦床(13)的正上方,且喷头(12)的喷水口朝上,所述中转仓(5)远离畦床(13)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14),所述中转仓(5)的一侧底部连接有第三导管(11),所述第三导管(11)的一端连接在进水管(2)上,且第三导管(11)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10),所述第三导管(1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导管(7),所述第二导管(7)的一端与配料池(9)的一侧底部连接,且配料池(9)的底部高于中转仓(5)的顶部,所述第二导管(7)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6),所述配料池(9)的底部安装有第二安装架(16),所述中转仓(5)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导管(4),所述第一导管(4)的一端与进水管(2)连接,且第一导管(4)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3),所述进水管(2)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8),且第三电磁阀(8)位于第一电磁阀(3)和第四电磁阀(10)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羊肚菌大棚栽培用灌溉装置,包括大棚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本体(1)的内部包括中转仓(5)、配料池(9)、进水管(2)和畦床(13),所述中转仓(5)位于大棚本体(1)的一侧,所述中转仓(5)的外部一侧铺设有畦床(13),所述中转仓(5)的下方设置有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的一端位于大棚本体(1)外部,所述进水管(2)的另一端安装有喷头(12),所述喷头(12)位于畦床(13)的正上方,且喷头(12)的喷水口朝上,所述中转仓(5)远离畦床(13)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14),所述中转仓(5)的一侧底部连接有第三导管(11),所述第三导管(11)的一端连接在进水管(2)上,且第三导管(11)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10),所述第三导管(1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导管(7),所述第二导管(7)的一端与配料池(9)的一侧底部连接,且配料池(9)的底部高于中转仓(5)的顶部,所述第二导管(7)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6),所述配料池(9)的底部安装有第二安装架(16),所述中转仓(5)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导管(4),所述第一导管(4)的一端与进水管(2)连接,且第一导管(4)上安装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羿秦瑞芳杨永红马晶王百顺涂宇彪徐凯靳文强王萍闫永录王彦军余毅兵龙晓莉杜卉芳孙洁汪东强张剑锋王成刚姚旭升张晶靳明东武皓
申请(专利权)人:天水市秦州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