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圆形猪圈,包括圆形墙壁、屋顶组件、圆形围栏、径向围栏、猪食槽和排污沟,圆形墙壁的顶部设置有与圆形墙壁配合的屋顶组件,圆形墙壁上设置有圈门和窗户,圆形墙壁的中心处设置有圆形的猪食槽,猪食槽与圆形墙壁之间同轴设置有圆形围栏,圆形围栏与圆形墙壁之间形成第一过道,径向围栏将圆形围栏与猪食槽之间的空间分割成若干独立的小猪圈,每个小猪圈均设置有开关门,开关门设置在圆形围栏上,圈门到猪食槽之间设置有第二过道,猪食槽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排出小猪圈内部污水的排污沟,猪食槽的底部和圆形围栏的底部均高于排污沟的开口处。节约材料,节约建设设备,节约劳动力,减少日常喂猪的距离,减少了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形猪圈
本专利技术涉及养猪
,特别涉及圆形猪圈。
技术介绍
总结前人经验,结合长期实践,为解决养猪规模化、集约化,面临着三大难题:一是质量安全;二是减少投资提高效益;三是环境治理。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二次大战以来,美国为首的自动化生产线领导世界,养猪也不例外。我们的传统养猪是一个猪食盆一群猪围着吃。现在的猪圈清洗不方便,添加猪饲料的距离远,耗时耗力,同时排污清洗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圆形猪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圆形猪圈,包括圆形墙壁、屋顶组件、圆形围栏、径向围栏、猪食槽和排污沟,所述圆形墙壁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圆形墙壁配合的所述屋顶组件,所述圆形墙壁上设置有圈门和窗户,所述圆形墙壁的中心处设置有圆形的所述猪食槽,所述猪食槽与所述圆形墙壁之间同轴设置有所述圆形围栏,所述圆形围栏与所述圆形墙壁之间形成第一过道,所述径向围栏将所述圆形围栏与所述猪食槽之间的空间分割成若干独立的小猪圈,每个所述小猪圈均设置有开关门,所述开关门设置在所述圆形围栏上,所述圈门到所述猪食槽之间设置有第二过道,所述猪食槽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排出所述小猪圈内部污水的排污沟,所述猪食槽的底部和所述圆形围栏的底部均高于所述排污沟的开口处。进一步地,所述屋顶组件包括钢梁、木檩、混凝土层和钢渣沥青瓦层,所述混凝土层和所述钢渣沥青瓦层均呈圆锥状,且所述钢渣沥青瓦层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层的上侧,设置在所述钢梁上的所述木檩用于支撑所述混凝土层,所述钢梁设置在所述圆形墙壁的顶部,所述木檩所述混凝土层之间设置有木板层。进一步地,所述屋顶组件还包括中间支撑柱,所述中间支撑柱的上端与所述钢梁相连,所述中间支撑柱设置在所述猪食槽的中部。进一步地,所述径向围栏的一端与所述圆形围栏相连,所述径向围栏的另一端与延伸至所述中间支撑柱上。进一步地,所述排污沟为圆环状,且所述猪食槽在所述排污沟内侧,所述排污沟与输送管的一端相连,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与污水池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圆形围栏的顶部设置有若干通风口。进一步地,所述径向围栏呈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圈门上设置有透明隔蝇门帘。进一步地,所述圆形墙壁的外侧设置消毒池,所述消毒池靠近所述圈门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圆形猪圈从基础建设开始,打破直线形设计思维采用圆形设计思路。圆形养猪场的建设方案具备更优点,节约材料,节约建设设备,节约劳动力,减少日常喂猪的距离,减少了占地面积。圆形猪圈就是将所有的猪头向内,减少猪食槽,供水管等,从而降低猪圈成本。2)每个圆形猪圈可以一次性添加饲料,节约添加饲料的时间,同时设置排污沟方便排污,也方便地面的清洗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圆形猪圈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圆形墙壁,2-圆形围栏,3-径向围栏,4-猪食槽,5-排污沟,6-圈门,7-窗户,8-第一过道,9-小猪圈,10-第二过道,11-钢梁,12-木檩,13-混凝土层,14-钢渣沥青瓦层,15-中间支撑柱,16-输送管,17-通风口,18-消毒池,19-开关门,20-木板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圆形猪圈,包括圆形墙壁1、屋顶组件、圆形围栏2、径向围栏3、猪食槽4和排污沟5,圆形墙壁1的顶部设置有与圆形墙壁1配合的屋顶组件,圆形墙壁1上设置有圈门6和窗户7,圆形墙壁1的中心处设置有圆形的猪食槽4,猪食槽4与圆形墙壁1之间同轴设置有圆形围栏2,圆形围栏2与圆形墙壁1之间形成第一过道8,径向围栏3将圆形围栏2与猪食槽4之间的空间分割成若干独立的小猪圈9,每个小猪圈9均设置有开关门19,开关门19设置在圆形围栏2上,圈门6到猪食槽4之间设置有第二过道10,猪食槽4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排出小猪圈9内部污水的排污沟5,猪食槽4的底部和圆形围栏2的底部均高于排污沟5的开口处。其中,窗户7安装有透明玻璃,及保温还能接受阳光。在本圆形猪圈上设置有5个窗户7。猪食槽4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排出小猪圈9内部污水的排污沟5,猪食槽4的底部和圆形围栏2的底部均高于排污沟5的开口处使得排污沟5的位置最低,整个猪圈的污水都可以从这里排出,使得每个小猪圈9的地面都是向排污沟5处倾斜,同时还不会影响猪食槽4中的饲料。第二过道10从圈门6延伸至猪食槽4处,方便添加饲料。每个小猪圈9都是独立的,设置有开关门19方便每个小猪圈9中的猪出入。在本圆形猪圈中,圆形墙壁1的直径是6m,猪食槽4的直径为2m,圆形猪圈中被16个径向围栏3平均分成16份。在一些实施例中,屋顶组件包括钢梁11、木檩12、混凝土层13和钢渣沥青瓦层14,混凝土层13和钢渣沥青瓦层14均呈圆锥状,且钢渣沥青瓦层14设置在混凝土层13的上侧,设置在钢梁11上的木檩12用于支撑混凝土层13,钢梁11设置在圆形墙壁1的顶部,木檩12与混凝土层13之间设置有木板层20。钢梁11用5cm×5cm钢腹板焊成8m×1.2m钢梁11,间隔2.8m架设一个,上铺6cm×9cm木檩12,木檩12上钉一层2cm厚木板层20,木板层20上现浇一层3cm菌木混凝土层13,以防透气,利于保温,最后盖一层钢渣沥青瓦层14,以减少层顶向室内的辐射热。在一些实施例中,屋顶组件还包括中间支撑柱15,中间支撑柱15的上端与钢梁11相连,中间支撑柱15设置在猪食槽4的中部。径向围栏3的一端与圆形围栏2相连,径向围栏3的另一端与延伸至中间支撑柱15上。径向围栏3呈均匀分布。这样使得一个小猪圈9中的猪不会进入到另一个小猪圈9。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污沟5为圆环状,且猪食槽4在排污沟5内侧,排污沟5与输送管16的一端相连,输送管16的另一端与污水池相连。这样使得污水直接排出到猪圈外侧。在一些实施例中,圆形围栏2的顶部设置有若干通风口17。在本猪圈上设置有四个通风口17,方便除去猪圈中的异味。在一些实施例中,圈门6上设置有透明隔蝇门帘。隔蝇门帘防止蚊虫进入猪圈。在一些实施例中,圆形墙壁1的外侧设置消毒池18,消毒池18靠近圈门6设置。消毒池18中有消毒液,方便给每个猪圈消毒。本圆形猪圈从基础建设开始,打破直线形设计思维采用圆形设计思路。圆形养猪场的建设方案具备更优点,节约材料,节约建设设备,节约劳动力,减少日常喂猪的距离,减少了占地面积。圆形猪圈就是将所有的猪头向内,减少猪食槽,供水管等,从而降低猪圈成本。每个圆形猪圈可以一次性添加饲料,节约添加饲料的时间,同时设置排污沟方便排污,也方便地面的清洗工作。一个年产1000头肥猪的圆形养猪场,需要饲养存栏公猪2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圆形猪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墙壁(1)、屋顶组件、圆形围栏(2)、径向围栏(3)、猪食槽(4)和排污沟(5),所述圆形墙壁(1)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圆形墙壁(1)配合的所述屋顶组件,所述圆形墙壁(1)上设置有圈门(6)和窗户(7),所述圆形墙壁(1)的中心处设置有圆形的所述猪食槽(4),所述猪食槽(4)与所述圆形墙壁(1)之间同轴设置有所述圆形围栏(2),所述圆形围栏(2)与所述圆形墙壁(1)之间形成第一过道(8),所述径向围栏(3)将所述圆形围栏(2)与所述猪食槽(4)之间的空间分割成若干独立的小猪圈(9),每个所述小猪圈(9)均设置有开关门(19),所述开关门(19)设置在所述圆形围栏(2)上,所述圈门(6)到所述猪食槽(4)之间设置有第二过道(10),所述猪食槽(4)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排出所述小猪圈(9)内部污水的排污沟(5),所述猪食槽(4)的底部和所述圆形围栏(2)的底部均高于所述排污沟(5)的开口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圆形猪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墙壁(1)、屋顶组件、圆形围栏(2)、径向围栏(3)、猪食槽(4)和排污沟(5),所述圆形墙壁(1)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圆形墙壁(1)配合的所述屋顶组件,所述圆形墙壁(1)上设置有圈门(6)和窗户(7),所述圆形墙壁(1)的中心处设置有圆形的所述猪食槽(4),所述猪食槽(4)与所述圆形墙壁(1)之间同轴设置有所述圆形围栏(2),所述圆形围栏(2)与所述圆形墙壁(1)之间形成第一过道(8),所述径向围栏(3)将所述圆形围栏(2)与所述猪食槽(4)之间的空间分割成若干独立的小猪圈(9),每个所述小猪圈(9)均设置有开关门(19),所述开关门(19)设置在所述圆形围栏(2)上,所述圈门(6)到所述猪食槽(4)之间设置有第二过道(10),所述猪食槽(4)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排出所述小猪圈(9)内部污水的排污沟(5),所述猪食槽(4)的底部和所述圆形围栏(2)的底部均高于所述排污沟(5)的开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猪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组件包括钢梁(11)、木檩(12)、混凝土层(13)和钢渣沥青瓦层(14),所述混凝土层(13)和所述钢渣沥青瓦层(14)均呈圆锥状,且所述钢渣沥青瓦层(14)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层(13)的上侧,设置在所述钢梁(11)上的所述木檩(12)用于支撑所述混凝土层(13),所述钢梁(11)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驹,许建初,
申请(专利权)人:红河县山地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