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组装压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4785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CB组装压合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外表面均设置有支撑板,对应的所述支撑板的内侧均设置有滑条,对应的所述滑条之间且位于支撑板的内侧设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底部且位于底板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一号电动机,对应的所述支撑板顶部的内侧之间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二号电动机,所述二号电动机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贯穿顶板顶部的一号转杆,所述一号转杆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上压板,所述上压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磨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PCB组装压合装置,通过一号电动机带动放置板进行运输PCB板,相对应传统的传送带,更适合按压,并且具有压合与打磨双功能,节省了后续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CB组装压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PCB压合
,特别涉及一种PCB组装压合装置。
技术介绍
PCB板,又称印刷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它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设计主要是版图设计,采用电路板的主要优点是大大减少布线和装配的差错,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和生产劳动率,同时,PCB压合是PCB制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序。现有的PCB板多采用多设备步骤生产,设备昂贵,同时压合机械缺少打磨功能,需要额外机械进行两侧打磨处理,同时现有的压合机械转运麻烦,需要人工转运,我们提出一种PCB组装压合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B组装压合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PCB组装压合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外表面均设置有支撑板,对应的所述支撑板的内侧均设置有滑条,对应的所述滑条之间且位于支撑板的内侧设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底部且位于底板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一号电动机,对应的所述支撑板顶部的内侧之间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二号电动机,所述二号电动机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贯穿顶板顶部的一号转杆,所述一号转杆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上压板,所述上压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磨盘。优选的,所述底板与支撑板均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底部的两侧且位于底板的顶部外表面均设置有出料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从而达到了便于清理的碎屑的效果。优选的,所述一号电动机与底板为电性连接,所述一号电动机的外侧且位于放置板的底部设置有一号轴杆,所述一号轴杆的外侧外表面设置有主动轮,所述放置板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与主动轮相对应的齿条,所述齿条与主动轮活动啮合,所述主动轮的右侧且为对应的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二号轴杆,所述二号轴杆的外侧外表面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大小与主动轮相对应,所述一号轴杆的外侧外表面与二号轴杆的外侧外表面均设置有皮带,所述皮带与一号轴杆以及二号轴杆均为活动连接,所述一号轴杆与二号轴杆与支撑板均为活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从而达到了快速转运的效果。优选的,所述滑条与支撑板为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板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滑条相对应的凹槽,所述放置板与滑条为活动连接,所述放置板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气压杆,所述气压杆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下压板,所述上压板与下压板均与支撑板相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从而达到了平稳按压的效果。优选的,所述二号电动机与顶板为电性连接,所述一号转杆的底部外表面且位于上压板的内部设置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外侧外表面与上压板为固定连接,所述一号转杆的外侧外表面设置有一号梯形轮,所述一号梯形轮的两侧均设置有二号梯形轮,所述二号梯形轮与一号梯形轮为活动啮合,所述二号梯形轮的内部设置有二号转杆,所述二号转杆与磨盘为固定连接,所述二号转杆的外侧外表面且位于二号梯形轮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与二号转杆为活动连接,所述定位架与上压板为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从而达到了压合打磨双功能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PCB组装压合装置,通过一号电动机带动一号轴杆转动,一号轴杆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二号轴杆转动,二号轴杆带动从动轮转动,再通过滑条与齿条的组合使用,从而达到了平稳送料与支撑的效果;通过二号电动机带动一号转杆转动,一号转杆通过一号梯形轮与二号梯形轮组合,带动二号转杆转动,从而带动磨盘转动,同时,气压杆带动下压板移动,从而使下压板与上压板组合使用对PCB板进行压合,打磨与按压同时进行,提高设备的功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PCB组装压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PCB组装压合装置的正视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PCB组装压合装置的放置板左视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PCB组装压合装置的二号梯形轮右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支撑板;3、滑条;4、放置板;5、一号电动机;6、顶板;7、二号电动机;8、一号转杆;9、上压板;10、磨盘;11、出料口;12、一号轴杆;13、主动轮;14、齿条;15、二号轴杆;16、从动轮;17、皮带;18、定位轴;19、一号梯形轮;20、二号梯形轮;21、二号转杆;22、定位架;23、气压杆;24、下压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PCB组装压合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的两侧外表面均设置有支撑板2,对应的支撑板2的内侧均设置有滑条3,对应的滑条3之间且位于支撑板2的内侧设置有放置板4,放置板4的底部且位于底板1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一号电动机5,一号电动机5可采用Y160M1-2型号异步电动机,功率为11kM,对应的支撑板2顶部的内侧之间设置有顶板6,顶板6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二号电动机7,二号电动机7可采用Y132S2-2型号异步电动机,功率为7.5kW,二号电动机7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贯穿顶板6顶部的一号转杆8,一号转杆8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上压板9,上压板9的两侧均设置有磨盘10。底板1与支撑板2均为固定连接,支撑板2底部的两侧且位于底板1的顶部外表面均设置有出料口11,便于清理碎屑。一号电动机5与底板1为电性连接,一号电动机5的外侧且位于放置板4的底部设置有一号轴杆12,一号轴杆12的外侧外表面设置有主动轮13,放置板4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与主动轮13相对应的齿条14,齿条14与主动轮13活动啮合,主动轮13的右侧且为对应的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二号轴杆15,二号轴杆15的外侧外表面设置有从动轮16,从动轮16的大小与主动轮13相对应,一号轴杆12的外侧外表面与二号轴杆15的外侧外表面均设置有皮带17,用于主动轮13带动从动轮16转动,皮带17与一号轴杆12以及二号轴杆15均为活动连接,一号轴杆12与二号轴杆15与支撑板2均为活动连接。滑条3与支撑板2为固定连接,放置板4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滑条3相对应的凹槽,放置板4与滑条3为活动连接,放置板4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气压杆23,气压杆23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下压板24,上压板9与下压板24的两侧均与支撑板2相切,提高放置板4的抗压度。二号电动机7与顶板6为电性连接,一号转杆8的底部外表面且位于上压板9的内部设置有定位轴18,定位轴18外侧外表面与上压板9为固定连接,一号转杆8的外侧外表面设置有一号梯形轮19,一号梯形轮19的两侧均设置有二号梯形轮20,二号梯形轮20与一号梯形轮19为活动啮合,二号梯形轮20的内部设置有二号转杆21,二号转杆21与磨盘10为固定连接,二号转杆21的外侧外表面且位于二号梯形轮20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架22,定位架22与二号转杆21为活动连接,定位架22与上压板9为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CB组装压合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侧外表面均设置有支撑板(2),对应的所述支撑板(2)的内侧均设置有滑条(3),对应的所述滑条(3)之间且位于支撑板(2)的内侧设置有放置板(4),所述放置板(4)的底部且位于底板(1)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一号电动机(5),对应的所述支撑板(2)顶部的内侧之间设置有顶板(6),所述顶板(6)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二号电动机(7),所述二号电动机(7)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贯穿顶板(6)顶部的一号转杆(8),所述一号转杆(8)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上压板(9),所述上压板(9)的两侧均设置有磨盘(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B组装压合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侧外表面均设置有支撑板(2),对应的所述支撑板(2)的内侧均设置有滑条(3),对应的所述滑条(3)之间且位于支撑板(2)的内侧设置有放置板(4),所述放置板(4)的底部且位于底板(1)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一号电动机(5),对应的所述支撑板(2)顶部的内侧之间设置有顶板(6),所述顶板(6)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二号电动机(7),所述二号电动机(7)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贯穿顶板(6)顶部的一号转杆(8),所述一号转杆(8)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上压板(9),所述上压板(9)的两侧均设置有磨盘(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组装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与支撑板(2)均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2)底部的两侧且位于底板(1)的顶部外表面均设置有出料口(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组装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电动机(5)与底板(1)为电性连接,所述一号电动机(5)的外侧且位于放置板(4)的底部设置有一号轴杆(12),所述一号轴杆(12)的外侧外表面设置有主动轮(13),所述放置板(4)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与主动轮(13)相对应的齿条(14),所述齿条(14)与主动轮(13)活动啮合,所述主动轮(13)的右侧且为对应的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二号轴杆(15),所述二号轴杆(15)的外侧外表面设置有从动轮(16),所述从动轮(16)的大小与主动轮(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希惠薄海明郭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泓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