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反接公插件和母插件以及电插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4614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防反接公插件,包括公插件本体,公插件本体包括公插基座、设在公插基座上用于与母插连接的公插插入部、以及设在公插基座上用于连通电流的公插外导体;公插插入部包括用于与母插配合实现电流通路的公插连接结构;其中,公插插入部横截面两侧形状相异,以实现公插插入部插入母插时在外形上即可识别正负极进而防止电极反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插插入部横截面包括形状相异的两侧边,实现公插插入部插入相配合的母插时在外形上即可识别正负极进而防止电极反接。不同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外设凸起和配合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整体一体化,结构简练。在公插与母插对接时,不必像凸起和凹槽那样的精准对位,即可将公插插入母插中,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反接公插件和母插件以及电插件
本技术涉及飞行器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反接公插件和母插件以及电插件。
技术介绍
飞行器可执行一些危险和困难的监测或拍摄任务,例如,穿越飞行器暴力飞行。在执行任务时因工作环境的限制,对于机身的强度要求很高,既要保证飞行器的阻抗小,同时也要有稳定的电源供给保证持续稳定的电流。其中,电源的供给需要使用插接件来完成,在时间较为紧迫的情况下,还需要保证插接件的正负极准确对接。为了保证正负极的准确对接,现有技术通常使用凸起和凹槽的技术方案,防止电插件的正负极反接。例如,公开号为CN205381397U的技术专利,免工具快速拆装机臂及多旋翼飞行器。如图1所示,该技术方案采用防反接凹槽与防反接凸起,避免正负极反接。再如图2所示,公开号为CN108471010B的专利技术授权专利,一种插件护套配合结构,该技术方案采用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二卡接凸起的配合,以防止公端与母端的反接。上述技术方案的设计构思都是从公插与母插的本体结构上外加凸起和凹槽的配合结构,虽然该配合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反插,但同时也增加了结构的空间复杂性,空间占用大,使用起来需要对准凸起和凹槽,操作也不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上述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空间体积小、结构简练且整体成型、操作方便的防反接公插件。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针对上述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空间体积小、结构简练且整体成型、操作方便的防反接母插件。本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针对上述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空间体积小、结构简练且整体成型、操作方便的防反接母插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所述的防反接公插件,包括公插件本体,所述公插件本体包括公插基座、设在公插基座上用于与母插连接的公插插入部、以及设在公插基座上用于连通电流的公插外导体;所述公插插入部包括用于与母插配合实现电流通路的公插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公插插入部横截面两侧形状相异,以实现公插插入部插入母插时在外形上即可识别正负极进而防止电极反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公插插入部横截面的至少一侧外缘边线为弧形。弧形结构可以更好的插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公插插入部横截面的一侧外缘边线为弧形,另一侧外缘边线为多边形。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公插插入部横截面的一侧外缘边线为弧形,另一侧外缘边线为直线形。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公插插入部横截面的一侧外缘边线为弧形,另一侧外缘边线为竖向垂直分布直线形。该方案中一侧为弧形,另一侧为直线形,两侧形状差异大,方便识别,弧形结构插入顺滑,便于操作。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公插连接结构由多个数量成对的沉孔组成。本技术所述的防反接母插件,包括母插件本体,所述母插件本体包括与所述公插插入部配合的母插承接槽、设在母插承接槽内与公插连接结构配合的用于实现电流通路的母插连接结构、以及设在母插件本体上的用于连通电流的母插外导体。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母插承接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的内缘与所述公插插入部的外缘形状相匹配;所述槽体的外缘与内缘形状相匹配。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母插连接结构为柱型伸入件。本技术所述的防反接电插件,包括所述的公插件、以及所述的母插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公插插入部的横截面包括形状相异的两侧边,实现公插插入部插入相配合的母插时在外形上即可识别正负极进而防止电极反接。不同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外设凸起和配合的凹槽,本技术的结构整体一体化,结构简练。在公插与母插对接时,不必像凸起和凹槽那样的精准对位,即可将公插插入母插中,操作简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凸起和凹槽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卡合凸起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公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公插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公插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母插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母插仰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电插件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公插件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公插件横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公插基座、2公插插入部、3公插外导体、21公插连接结构、22公插插入部横截面一侧、23公插插入部横截面另一侧、4母插承接槽、41槽体内缘、42槽体外缘、5母插连接结构、6母插外导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解释及说明,应当理解下面的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易于理解,并不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图3~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防反接公插件,包括公插件本体,公插件本体包括公插基座1、设在公插基座1上用于与母插连接的公插插入部2、以及设在公插基座1上用于连通电流的公插外导体3;公插插入部2包括用于与母插配合实现电流通路的公插连接结构21;其中,公插插入部2横截面两侧22、23形状相异,以实现公插插入部2插入母插时在外形上即可识别正负极进而防止电极反接。公插插入部2横截面的至少一侧外缘边线为弧形。弧形结构可以更好的插入。如图4所示,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公插连接结构21由多个数量成对的沉孔组成。如图6~7所示,本技术所述的防反接母插件,包括母插件本体,母插件本体包括与公插插入部2配合的母插承接槽4、设在母插承接槽4内与公插连接结构21配合的用于实现电流通路的母插连接结构5、以及设在母插件本体上的用于连通电流的母插外导体6。母插连接结构5为柱型伸入件。母插承接槽4包括槽体,槽体内缘41与公插插入部2的外缘形状相匹配;槽体外缘42与内缘形状相匹配。如图8所示,本技术所述的防反接电插件,包括的公插件、以及的母插件。本技术的工作方式为:夹持住公插基座1将公插插入部2的两侧对准母插承接槽4,通过公插连接结构21与母插连接结构5的配合实现公插外导体3至母插外导体6的电路流通。实施例2如图9所示,所述公插插入部2横截面的一侧22外缘边线为弧形,另一侧23外缘边线为多边形。实施例3如图10所示,所述公插插入部2横截面的一侧22外缘边线为弧形,另一侧23外缘边线为直线形。所述公插插入部2横截面的一侧22外缘边线为弧形,另一侧23外缘边线为竖向垂直分布直线形。该方案中一侧为弧形,另一侧为直线形,两侧形状差异大,方便识别,弧形结构插入顺滑,便于操作。本技术是通过实施例来描述的,但并不对本技术构成限制,参照本技术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如对于本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反接公插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公插件本体,所述公插件本体包括公插基座(1)、设在公插基座(1)上用于与母插连接的公插插入部(2)、以及设在公插基座(1)上用于连通电流的公插外导体(3);所述公插插入部(2)包括用于与母插配合实现电流通路的公插连接结构(21);其中,所述公插插入部(2)横截面两侧(22、23)形状相异,以实现公插插入部(2)插入母插时在外形上即可识别正负极进而防止电极反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反接公插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公插件本体,所述公插件本体包括公插基座(1)、设在公插基座(1)上用于与母插连接的公插插入部(2)、以及设在公插基座(1)上用于连通电流的公插外导体(3);所述公插插入部(2)包括用于与母插配合实现电流通路的公插连接结构(21);其中,所述公插插入部(2)横截面两侧(22、23)形状相异,以实现公插插入部(2)插入母插时在外形上即可识别正负极进而防止电极反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接公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插插入部(2)横截面的至少一侧外缘边线为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反接公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插插入部(2)横截面的一侧(22)外缘边线为弧形,另一侧(23)外缘边线为多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反接公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插插入部(2)横截面的一侧(22)外缘边线为弧形,另一侧(23)外缘边线为直线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反接公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插插入部(2)横截面的一侧(22)外缘边线为弧形,另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格瑞普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