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0kV配电电缆相间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432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10kV配电电缆相间连接装置,包括相间连接线和高压线夹,所述高压线夹用于将所述相间连接线与配电电缆的三相串接起来;所述相间连接线的两端均设置有内螺孔,所述高压线夹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孔螺纹连接,所述配电电缆位于所述相间连接线与所述高压线夹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10kV配电电缆相间连接装置,该相间连接装置可以将电缆的三相串联后再进行检测,将三次数据采集工作缩短为一次,大幅度减少状态检测耗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0kV配电电缆相间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配电电缆检修
,尤其涉及一种10kV配电电缆相间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配电网的大力发展,10kV配电电缆在城市电网中的应用越来越为广泛,10kV配电电缆的运行状态直接决定了配网的安全稳定供电。为了能够提前发现电缆存在的隐患缺陷,10kV配电电缆状态检测工作十分重要,目前主要采用0.1Hz超低频、振荡波等检测设备对配电电缆的局放、介损等运行特征参量进行检测,评价电缆的运行状态。10kV配电电缆为三芯电缆,每一相检测完毕后,需充分放电换相后再次进行下一相检测,重复三次方可完成一条10kV配电电缆状态检测现场工作,每次升压检测均需采集每相电缆的局放和介损信息。因此,一次状态检测工作需要重复三次数据采集工作,将使状态检测时间耗时过长,导致用户停电时间过长,不利于整体工作的开展。此外,一旦状态检测结果显示电缆存在缺陷需要进行故障抢修,检测时间过长会导致缺陷处理时间越短,处理难度越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10kV配电电缆相间连接装置,该相间连接装置可以将电缆的三相串联后再进行检测,将三次数据采集工作缩短为一次,大幅度减少状态检测耗时。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10kV配电电缆相间连接装置,包括相间连接线和高压线夹,所述高压线夹用于将所述相间连接线与配电电缆的三相串接起来;所述相间连接线的两端均设置有内螺孔,所述高压线夹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孔螺纹连接,所述配电电缆位于所述相间连接线与所述高压线夹之间。优选地,所述高压线夹包括长杆型高压线夹、螺旋形高压线夹以及压环型高压线夹。优选地,所述长杆型高压线夹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内螺孔匹配的第一螺杆;当所述长杆型高压线夹对所述相间连接线与所述配电电缆固定时,所述第一螺杆穿过所述配电电缆端部的固定孔后与所述内螺孔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螺旋形高压线夹包括连接件以及固定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相间连接线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和所述配电电缆通所述固定件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左端设置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内螺孔螺纹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右端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固定件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左固定件、垫块以及右固定件,所述左固定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螺杆,所述右固定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螺杆匹配的螺孔,所述左固定件与所述右固定件螺纹连接;当所述螺旋形高压线夹对所述相间连接线与所述配电电缆固定时,所述第三螺杆依次穿过所述连接孔、所述垫块以及所述固定孔后与所述右固定件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压环型高压线夹包括固定座和限位杆;所述固定座的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固定座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内螺孔匹配的第四螺杆,所述固定座的侧面设置通孔,所述限位杆贯穿所述通孔且可于所述凹槽内左右滑动;当所述压环型高压线夹对所述相间连接线与所述配电电缆固定时,所述配电电缆端部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限位杆用于将所述配电电缆固定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四螺杆与所述内螺孔螺纹连接。优选地,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限位杆的左端固定连接;当所述限位杆于所述凹槽内左右运动时,所述限位杆带动所述固定板左右运动。优选地,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固定设置于所述限位杆的右端。优选地,所述相间连接线上覆盖有硅橡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设置有连接线和高压线夹,可以将10kV配电电缆三相依次串联,三次数据采集工作缩短为一次,极大缩短状态检测时间;2、设置有多种形式的高压线夹,可以根据电缆的不同型号进行合理选择;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长杆型高压线夹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螺旋形高压线夹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螺旋形高压线夹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螺旋形高压线夹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螺旋形高压线夹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压环型高压线夹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3、固定杆;4、第一螺杆;5、连接板;6、第二螺杆;7、连接孔;8、左固定件;9、垫块;10、右固定件;11、第三螺杆;12、螺孔;13、固定座;14、限位杆;15、凹槽;16、第四螺杆;17、固定板;18、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一种10kV配电电缆相间连接装置,包括相间连接线和高压线夹,高压线夹用于将相间连接线与配电电缆的三相串接起来。具体地,相间连接线的两端均设置有内螺孔,高压线夹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与内螺孔螺纹连接,配电电缆位于相间连接线与高压线夹之间。当需要对10KV电缆的三相(为了便于后续描述,记为A相、B相和C相)进行数据采集时,在测试端利用相间连接线和高压线夹将电缆的B相和C相进行串联,在对端同样利用相间连接线和高压线夹将电缆的A相和C相串联,最终使得三芯电缆转变为以A相、B相以及C三相串联的单芯电缆。连接完毕后,在测试端A相进行10kV配电电缆的局放、介损检测工作即可。在本方案中,通过相间连接线和高压线夹将10kV配电电缆以三相串联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由三芯电缆转变为以A相、B相以及C三相串联的单芯电缆,进行1次数据采集就能完成电缆三相的状态检测工作,在保证有效定位局放缺陷和反映电缆介损情况下,大幅度缩短状态检测现场工作时长。另外,在本方案中,考虑到电缆终端的不同情形,设置了长杆型高压线夹、螺旋形高压线夹以及压环型高压线夹三种形式的高压线夹。当电缆终端为带有肘形头附件的电缆终端时,采用长杆型高压线夹进行固定;当电缆终端为不带肘形头电缆终端,且电缆终端干净无毛刺的情况下,采用螺旋形高压线夹进行紧固;当电缆终端为不带肘形头电缆终端,且电缆终端不干净有毛刺的终端,采用压环型高压线夹进行固定。具体地,如图1所示,长杆型高压线夹包括固定杆3,固定杆3的一端设置有与内螺孔匹配的第一螺杆4。使用时,第一螺杆4穿过配电电缆端部的固定孔后与相间连接线上的内螺孔螺纹连接即可。如图2-5所示,螺旋形高压线夹包括连接件以及固定件。其中,连接件包括连接板5,连接板5的左端设置有第二螺杆6,连接件的右端设置有连接孔7。固件包括左固定件8、垫块9以及右固定件10,左固定件8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螺杆11,右固定件10设置有与第三螺杆11匹配的螺孔12。使用时,首先将连接板5的第二螺杆6与相间连接线上的内螺孔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10kV配电电缆相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间连接线和高压线夹,所述高压线夹用于将所述相间连接线与配电电缆的三相串接起来;/n所述相间连接线的两端均设置有内螺孔,所述高压线夹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孔螺纹连接,所述配电电缆位于所述相间连接线与所述高压线夹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0kV配电电缆相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间连接线和高压线夹,所述高压线夹用于将所述相间连接线与配电电缆的三相串接起来;
所述相间连接线的两端均设置有内螺孔,所述高压线夹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孔螺纹连接,所述配电电缆位于所述相间连接线与所述高压线夹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0kV配电电缆相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线夹包括长杆型高压线夹、螺旋形高压线夹以及压环型高压线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10kV配电电缆相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杆型高压线夹包括固定杆(3),所述固定杆(3)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内螺孔匹配的第一螺杆(4);
当所述长杆型高压线夹对所述相间连接线与所述配电电缆固定时,所述第一螺杆(4)穿过所述配电电缆端部的固定孔后与所述内螺孔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10kV配电电缆相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形高压线夹包括连接件以及固定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相间连接线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和所述配电电缆通所述固定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10kV配电电缆相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的左端设置有第二螺杆(6),所述第二螺杆(6)与所述内螺孔螺纹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右端设置有连接孔(7),所述连接孔(7)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10kV配电电缆相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左固定件(8)、垫块(9)以及右固定件(10),所述左固定件(8)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螺杆(1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灿李杰曾建王勇王武双张鸣春崔彬张晓杰袁林张嘉琪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