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径流水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424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田径流水监测装置,包括集流部件、引流管、水表、排放部件和样品收集容器,所述集流部件设置在稻田中,具有高度能够连续调节的集流口,所述集流部件底部区域的侧壁设置有排液口,所述引流管一端与所述排液口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水表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水表的出水口与所述排放部件相连接,所述排放部件包括留水弯,所述留水弯的留水高度高于所述水表且低于所述集流口,所述样品收集容器设置在所述排放部件的下方,能够收集所述排放部件排出的稻田径流水。具有占地面积小,径流水量计量准确,田间持水量可调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稻田径流水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地表源污染治理,具体涉及一种稻田径流水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肥料养分通过淋溶、地表径流等途径进入水体是造成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其中又以地表径流的方式导致养分损失的主要途径。农田水土流失、农业面源污染和农田养分流失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而农田地表径流是影响污染物和养分流失的主要载体。因此,对农田径流的研究和监测一直是农业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地表径流水监测装置是农田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装置。水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保留不同高度的持水量,为此,现有的稻田径流水监测装置多在稻田中设置数个不同高度的进水口,通过开放不同的进水口来保留稻田中不同的持水高度,不仅操作麻烦,而且仅能保持有限的几个水位。现有的稻田径流水监测装置多在试验农田附近地表设置径流水收集池,以收集径流水,对径流水的流量和成分进行检测。由于降雨具有不确定性,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会影响地表径流中泥沙含量和污染物浓度,为了收集全部的地表径流水,现有的径流水收集池通常需要设置的很大,这使得径流水监测装置的占地面积较大,破坏原有土壤环境,且费时费力。而自然降雨也会直接落入大面积的径流水收集池中,影响径流水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稻径流水监测装置,排水高度连续可调,占地面积小,径流水量计量准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稻田径流水监测装置,包括集流部件、引流管、水表、排放部件和样品收集容器,所述集流部件的侧面具有高度能够连续调节的集流口,底部区域设置有排液口,所述引流管一端与所述排液口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水表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水表的出水口与所述排放部件相连接,所述排放部件包括留水弯,所述留水弯的高度高于所述水表且低于所述集流口,所述样品收集容器设置在所述排放部件的下方,能够收集所述排放部件排出的稻田径流水。优选地,所述集流部件包括集流筒、调节罩和隔水套,所述集流筒的侧壁设置有所述排液口和至少一个斜向设置的第一集流槽,所述调节罩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集流筒外,所述调节罩的上端密封,侧壁斜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集流槽,且所述第二集流槽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集流槽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集流槽与所述第二集流槽的交叉部分形成所述集流口,所述隔水套设置在所述集流筒和调节罩之间,所述隔水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集流槽或者第二集流槽一致的过水槽。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当调节罩相对于集流筒转动时,第一集流槽与第二集流槽相交于不同的高度,形成了不同高度的集流口。在调节罩的转动过程中,第一集流槽与第二集流槽相交位置连续可变,所形成的集流口的高度也连续可调。隔水套能够防止水在集流筒和调节罩之间流动,导致水的泄漏。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隔水套固定在所述调节罩的内侧,所述过水槽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集流槽相重叠;或者,所述隔水套固定在所述集流筒的外侧,所述过水槽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集流槽相重叠。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能够保证过水槽与第二集流槽或者第一集流槽固定在相互重叠的位置,防止隔水套对集流口形成遮挡。优选地,所述调节罩的外侧设置有过滤网。在该优选技术方案中,过滤网能够过滤掉稻田径流水中的杂物,防止杂物进入引流管和水表,造成引流管或者水表的堵塞。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液口设置在距离所述集流筒的底部5-15cm处,所述排液口的高度低于所述稻田的泥表层。在该优选技术方案中,排液口高于集流筒底部的设置能够使得稻田径流水中的淤泥能够沉淀在集流筒的底部,防止淤泥引起水表的堵塞。排液口的高度低于稻田泥表层的设置使得必要时稻田表层的水均能够通过排液口排出。优选地,所述排放部件还包括排放管和样品收集管,所述留水弯的一端与所述水表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排放管和样品收集管相连接,所述样品收集容器设置在所述样品收集管的出口处。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稻田径流水在经过水表计量后一方面可以经过排放管排出,一方面可以通过样品收集管收集到样品收集容器中,以对稻田径流水中所含的成分进行检测。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样品收集管上设置有电磁阀。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能够对电磁阀进行控制,定时收集稻田径流水的水样,使得所收集的水样中含有降雨不同时段所形成的地表径流水,因而更具有代表性。优选地,所述样品收集容器的底部设有配重块。在该优选技术方案中,配重块能够提高样品收集容器的稳定性,防止稻田径流水排放量较大时,水流影响样品收集容器的稳定性,导致样品收集容器的位置发生偏移或者样品收集容器的倾倒。在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收集容器的口部设有容器盖,所述样品收集管穿过所述容器盖设置,使得所述样品收集管的出口位于所述收集容器内。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容器盖的设置能够防止样品收集过程中降雨直接落入样品收集容器内,并能够防止长时间收集过程中样品的蒸发。优选地,所述集流部件设置在所述稻田一端的田埂内侧,所述引流管穿过所述田埂设置,所述水表、排放部件和样品收集容器设置在所述田埂外侧的排水沟中。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能够方便地收集稻田中的地表径流水,经过水表的计量后排放到稻田外。并且方便稻田径流水的排出以及水表、排放部件和样品收集容器的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集流部件能够对稻田中不同高度水位的地表径流水进行收集和排放,并且能够方便地连续调整排放水位。水表的设置以简单的方式,低廉的成本实现了对所排放的稻田径流水量的计量,计量精度更高,并且省略了传统的径流水监测装置中占地面积较大的径流水收集池,减小了对土地面积的占用。留水弯的设置使得水表中始终充满水,防止空气进入水表中,保证了水表计量的准确性。通过样品收集容器能够方便地收集检测所需的径流水水样,满足污染物监测的需要。本技术的稻田径流水监测装置,排水高度连续可调,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廉,计量准确性高。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集流筒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集流部件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集流部件101集流口11集流筒111第一集流槽112排液口113固定隔圈12调节罩121第二集流槽122连接挡边13隔水套2引流管3水表4排放部件41排放管42留水弯43样品收集管44三通45电磁阀5样品收集容器51配重块52容器盖6稻田61田埂62集水坑7排水沟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术语“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田径流水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部件(1)、引流管(2)、水表(3)、排放部件(4)和样品收集容器(5),所述集流部件(1)的侧面具有高度能够连续调节的集流口(101),底部区域设置有排液口(112),所述引流管(2)一端与所述排液口(112)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水表(3)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水表(3)的出水口与所述排放部件(4)相连接,所述排放部件(4)包括留水弯(42),所述留水弯(42)的高度高于所述水表(3)且低于所述集流口(101),所述样品收集容器(5)设置在所述排放部件(4)的下方,能够收集所述排放部件(4)排出的稻田径流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田径流水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部件(1)、引流管(2)、水表(3)、排放部件(4)和样品收集容器(5),所述集流部件(1)的侧面具有高度能够连续调节的集流口(101),底部区域设置有排液口(112),所述引流管(2)一端与所述排液口(112)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水表(3)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水表(3)的出水口与所述排放部件(4)相连接,所述排放部件(4)包括留水弯(42),所述留水弯(42)的高度高于所述水表(3)且低于所述集流口(101),所述样品收集容器(5)设置在所述排放部件(4)的下方,能够收集所述排放部件(4)排出的稻田径流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径流水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部件(1)包括集流筒(11)、调节罩(12)和隔水套(13),所述集流筒(11)的侧壁设置有所述排液口(112)和至少一个斜向设置的第一集流槽(111),所述调节罩(1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集流筒(11)外,所述调节罩(12)的上端密封,侧壁斜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集流槽(121),且所述第二集流槽(121)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集流槽(111)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集流槽(111)与所述第二集流槽(121)的交叉部分形成所述集流口(101),所述隔水套(13)设置在所述集流筒(11)和调节罩(12)之间,所述隔水套(1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集流槽(111)或者第二集流槽(121)一致的过水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稻田径流水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套(13)固定在所述调节罩(12)的内侧,所述过水槽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集流槽(121)相重叠;或者,
所述隔水套(13)固定在所述集流筒(11)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炯田昌李中希荣湘民谢桂先许望龙傅岳峰彭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湖南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